分享

徒步中国第一人-余纯顺 之 《孤身徒步走西藏》(34)藏族四少年

 老骆驼4753 2017-06-30

今年6月将是上海探险家余纯顺(1951-1996)遇难21周年,从1988年7月1日起,开始孤身徒步环行中国,8年间总里程42000多公里,足迹踏遍23个省市自治区,访问过33个少数民族,写下了上百万字的记录、笔记和日记。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穿过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征服“世界第三极”的壮举……1996年6月,不幸在徒步穿越罗布泊时遇难。


(34)藏族四少年


长篇连载


雷荣鲜是在我快要同道长分手时,才大病初愈似地回到我身边的。道长只瞥了一眼,什么也没说。道长走后不久,他的脸色便很快恢复如平常。后来,我明白了,这大概是他的“俗根未尽”的缘故吧!因此,他不会得到“点拨”。


那天14时,前进至一个长约300米的山洪淹没路段,此时,路边有人警告我们,要多加小心,前几日已有一民工在此地被水冲走。


当我同雷荣鲜脱得只剩一条裤衩,正拟蹚过这水淹没段时,我看见龟缩在一块大岩石后的四个藏族少年,正在对着那片“汪洋大海”发愁。于是,我一边叫那几个孩子过来,一边抽出佩刀,砍下一根树干。


我们让那四个少年抓着树干走在中间,我和雷荣鲜一前一后地护着他们蹚过水去。


过了水后,我同雷开始吃午饭。当我们大口嚼着压缩饼干时,四少年竟围成扇形状盘腿坐在我们的前面,四双如小牛犊似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俩,看着我们手中的压缩饼干。我的伸向嘴边的手在空中停了下来。从背囊中又拿出一包压缩饼干,平均地分给了他们。他们接到手上后,皆一小口一小口地非常仔细地咀嚼着。在此期间,双方都不说什么话。因为,他们听不懂我们的汉话,我们也听不懂他们的藏语。但我能料定,他们是去拉萨“拜佛”的。


中饭完毕,整理了一下行囊,向那四少年点点头以示告别后,便同雷荣鲜继续前进。孰料,我们刚迈出几步,那四个少年已“唿喇”一声都站了起来,背起他们的东西追了上来。此后,便一声不发地紧跟着我们走着……这样的一幕,使我惊呆了。我立即意识到,这四个藏族少年明白了他们正面临着的危险,他们感到害怕,他们知道自己只是孩子,他们把我和雷荣鲜作为唯一能帮助他们的成人。


我立刻就感到非常羞愧。为什么自己一开始就没有想到这一层。我告诉自己,藏族的孩子也是我们共同的孩子。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既然天神已把这些孩子引到我的身边,我就应该责无旁贷地担负起保护好这些孩子的责任。我必须坚决地将这些孩子带出险区!


我的脚步停了下来,我郑重其事地向那四个藏族少年宣布:“从现在起,我就带着你们一起前进。我吃什么,你们也吃什么。我决不会仍下你们不管,直到走出险区!”那四个少年一直在拼命地点头。我知道,他们虽然听不懂我的话,但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此时,我才仔细地观察了他们。他们中最大的不会超过15岁,全部面露饥色、衣衫褴褛、拖着破鞋,但个个都长得十分俊秀。除了一只装得很浅的米袋,一只铝锅和每人一只破碗以外,再没有任何东西。


16时,我们一行6人,穿越一飞石不断坠下的悬崖险区。


17时,抵川藏路忠坝兵站。奇怪的是,兵站的看门狗,一见到藏族少年就咬开了。我怕发生意外,拔刀将它们叱退了。


20时30分,抵正在那里抢救公路的某武警部队,得到全体官兵热情接待。但他们表示只接待我和雷荣鲜,因为前往拉萨“拜佛”的藏民太多,他们已经接待了很多批,现在实在接待不起了。对此,我一方面表示了理解,一方面又必须据理力争,我强调此次情况特殊,因为这四个“藏族”是未成年人。我坚持在安排我们吃住的同时,也要一并安排藏族少年。


我终于说服了这些官兵。其实官兵们也很疼爱这些孩子,而且很快就混熟了。


晚饭,我们吃到了香甜的稀饭和雪白的馍,这是进入“险区”之后第一顿热菜热饭,并且管饱!望着那四个藏族少年如“耗子掉进了米缸里”的惊喜劲儿,我非常的感动!


由于房子和床铺不够,那晚,我和雷荣鲜宿于营房,藏族少年则只能宿于柴间了。晚上,我去看他们时,发现他们全都躺在泥地上,并且已经睡着了。没有任何垫的和盖的。这个情景顿时令我泪眼朦胧。我没有叫醒他们,在火堆上添足了木柴后,才悄悄地退出。


那晚,战士们告诉我,前不久,该队有四个战士在附近遇难,因山体滑坡和泥石流塌方,汽车坠落于崖下。内中一个战士的遗体很多天后才找到。战士们告诉我,我们白天走过的那段路便是川藏路最危险的地段。其间,两山夹峙的“一线天”中,只有一条公路和一条帕隆藏布江勉强通过。每年化雪季节,泥石流、山洪、飞石、塌方一起袭来,总有不少过路者和司机在此遇难。仅1984年4月的一次大塌方,一下子就吞噬了40多辆汽车和100余人的生命。因为自然灾害频繁,这段路一直在“活动”中,常常再也找不到原来的路。川藏路的司机们有一句行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然乌到忠坝!”


我们白天走的这段路,就是从“然乌到忠坝!”


晚上,回响起白天经过的一系列险境,不免有些后怕。也更加理解了那四个藏族少年,为什么要紧紧地跟着我走……


这些天来,我已感到,对于所有常年生存于斯、或尤其像我这样拟徒步走完西藏这隔世之域的人而言,一切的情感、安慰都会逐渐麻木,唯有死亡的感觉永远新鲜!


为此,是否可以这样说,走完全西藏,是人类的体能和胆魄,发挥到极致的标志!


汉藏挺进队

 

6月28日10时10分,途经川藏路88道班时,我们找到了一个会操汉藏两种语言的藏族道班工。通过他的翻译,我搞清了这藏族四少年的来龙去脉。

他们是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人,最大的15岁,名叫武津泽里;往下14岁的名叫泽大;13岁的名叫佘加;最小的仅11岁,名叫果佘。他们确实是去拉萨“拜佛”。


雪域西藏,是个多数人信仰藏传佛教的地方。每年,都有不少信佛的藏民,由高原的各个角落,或坐车、或步行、或骑马、乃至“三步一磕头”不辞艰辛地前往圣城拉萨,去朝拜他们心中的历代的精神偶像和当世的高僧活佛。在他们的观念中,非如此不足以表达他们的虔诚。非如此,不足以保证他们今生的平安和来世的幸福。


藏族四少年的虔诚,绝不亚于他们的父辈。虔诚到是瞒着他们的家人偷跑出来的。怪不得他们那可怜的行囊中既没有被褥,又没有替换的衣服。当然,按照藏地的习俗,白天穿在他们身上的衣服,到了晚上就成了被褥。而我还看见四少年在步行途中休息时,无一例外地在身上找虱子了。


我猜想,24小时中,老四果佘已钻进路边林子里“方便”了好几次,那肯定是睡在泥地上的后遗症。开中饭时,我分给四少年每人一份同我和雷荣鲜一样数量的压缩饼干。我想,我是照顾到他们的尊严的。后来我又突然想到,他们也背着一只米袋的,为何总不看见他们打开?既然大家休戚与共地穿越险区,便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制度——所有物品均应登记在册,由我统一管理和分配。


他们那只米袋一直由老大武津泽里背着。在我们的示意下,才依依不舍地交到了我的面前。当我打开那个米袋时,我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里面都是些剩饭、剩馍。而那馍的上面甚至还长出了白毛,并且已能闻到一股馊味。“原来他们是一路要着饭走来的!”我的眼睛潮湿了……我立刻站起来,将米袋里的东西全都倒进水里。我甚至还大声对他们喊道:“你们难道不要命了!这东西能吃吗!你们的肚子就是这样吃坏的,知道吗!”


此后,我再次向藏族少年重申了“我吃什么,你们也吃什么……一直到拉萨”的承诺,不管他们听得懂还是听不懂。然后,我们又继续向拉萨前进。途中,我对雷荣鲜说,就将我们这些人的这一奇妙的结合,取名为“汉藏挺进队”吧!


14时30分,抵波密县松宗乡政府所在地。已经艰难跋涉了三年多,深知走长路无好鞋不行的我,决定无论如何也要从仅剩的360元“经费”中抽出钱来,给每一个孩子买一双些。


在松宗乡买到了三双草绿色的“解放”牌胶鞋。老大的脚大,必须到波密县城才会有他的尺码。我又去乡医疗站,找了些给老三止腹泻的药片,让他马上服下去。


走出松宗乡不久,我突然感发现老三和老四居然又穿着原先的那双破鞋,在一瘸一瘸地走着。我忙上前查问,只见他们一边吱吱唔晤,一边用手紧按着胸前。我从他们的袍子里找出了藏起来的新鞋。尽管,我被孩子们在这种情形下,仍不忘俭省的举动所感动,但我仍命令他们即刻换上新鞋。为绝后患,我走出很远,“狠心”地将那两双破鞋仍进了帕隆藏布江中。


少年救大汉


孩子们的脚步比原先明显地走得快了。望着这些模样可爱、稚气十足的藏族少年,很自然地流露出的十分信赖和感激我的神情,我的心里也充满了快慰。彼此相处了两天了,尽管语言不通,但我们之间已渐渐地形成了不少默契。


中午,为绕过一个大片水淹而莫测深浅的路段,我们一行必须翻越一巨大而又陡峭的坡崖。我们鱼贯而行。由雷荣鲜打头,我断后。由于我背的东西沉,重心往后仰,翻越坡崖时就十分吃力和危险。


“汉藏挺进队”的每一个成员都在十分小心地、一步一步地向着坡崖的顶上走去。谁也不敢大意。坡崖很滑,全是裸露的岩石,且长满了青苔。崖下几十米处,就是乱石碓和汹涌翻滚的帕隆藏布江……


突然,我的一只脚因岩石上的青苔而打滑,随即,我的身子便慢慢地向崖下滑去……我怎么也控制不住我的重心。出于本能,我大叫一声。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走在最末第二个的老三佘加迅速下行到我的身边,一把抓住我的衣襟,止住了我的下滑。此后,他又示意我走在他的前面,由他来断我的后。此时,深知“藏人怕水不怕山”的我,也不再勉强,继续向崖顶走去。在接近崖顶的最后一段,我又两次面临要滑下崖去的危险,每次都是这位年仅13岁的藏族少年,极其仁义和英勇地将身子趴在崖坡上,用他的那双小手死命地抵住我那已站立不稳的脚后跟,一次又一次地抢救我于粉身碎骨于崖下的危险之中!我是噙着眼泪,越过那片我终身难忘的坡崖的!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