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勇士余纯顺 去罗布泊探险,必去的地方有楼兰古城、罗布泊湖心、楼兰文物保护站,再就是探险家余纯顺的墓地了。 我们昨天夜里走出了楼兰古城,然后选择在平坦的罗布泊湖心扎营。今天上午我们重新返回了昨天夜里曾经路过的一个地方,那就是余纯顺纪念碑,我们要去悼念这位勇敢的探险壮士,他是挑战大自然的英雄,是我们探险爱好者的榜样。 余纯顺的墓地离罗布泊湖心十几千米,离楼兰也只有近二十千米的路程,可就是在这里,探险家余纯顺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路,他在这里迷失了方向,最后因为缺水缺食物而离开了人世。 余纯顺是有名的探险家,他去过中国很多险要的地方,他具有极强的辩别方向的能力和野外生存能力,可是他没有想到,这些常规的探险能力在罗布泊都失效了。 罗布泊河床一望无际,几乎是平坦的盐碱层,没有任何标志性建筑和物体,四周全是一模一样的,在天地相接的地方,看起来就是一条弧线。这时你会很真实地感觉到,地球真的是一个球体。 如果在这里遇到风沙,没有地方可以躲避,能见度也会降到只有几米,完全无法看到太阳的方向,完全无法辩别方向,余纯顺当年就是这样迷失了前往楼兰的路。 余纯顺于1951年12月出于上海。他6岁时,母亲患重病长期住院,余纯顺与姐姐相依为命。可是大他1岁的姐姐,在他10岁那年得了精神分裂症,他还要照顾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的生活。他还在安徽农场待过10年,吃得苦比一般人要多,回上海后,先做过街道临时工,不到半年,他顶替父亲进了上海电器成套厂,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上海教育学院学习了4年中文专业。1988年7月1日,他开始孤身徒步全中国,开始他的探险之旅。他前后发表了40余万字的游记,沿途拍摄照片8000多张,在沿途举行过150余场的“壮心献给父母之邦”专题演讲。 余纯顺完成了人类首次孤身徒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中尼公路全程的壮举。他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要在10年走遍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一个不落地走访我们55个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1996年6月13日,在即将完成徒步穿越新疆罗布泊全境的壮举时,他不幸在罗布泊湖心附近位置遇难,年仅45岁。 余纯顺的一生,是悲壮的,他经历过无数的苦难和不幸,他最后选择了通过徒步走遍全中国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能力,他做到了,可是最后他自己迷失在罗布泊。不管怎么说,作为旅行家和探险家,他也是当之无愧的,这也是至今人们怀念他的缘由。 我们来到余纯顺遇难的地方,这是一个偏离楼兰方向3千米的位置,他是在迷失了方向后,高温环境下因缺水而引起急性脱水,全身衰竭而死的。他死时帐篷处有一把藏刀,不远处还有一个挖了50厘米深的沙坑,他一定是想用刀挖坑找水未果,绝望地躺在帐篷里死去了。当寻找他的直升机发现他时,他脱光了衣服躺在帐篷里,头朝着东方,因为他的家乡上海就在东方。 这是何等的悲壮和震撼,他一直信奉着“我是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一定要赤裸裸地离开这个世界”。他的思想境界和举动不得不让我们敬佩和感动,当人生悟透这一切后,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呢?还有什么是值得你争我抢的呢? 余纯顺最后离开这个世界时,肯定是极度绝望和孤独的,他是多么希望有人送来水和食物,他是多么希望能够坚持走到楼兰,可是他没能等来救援,当6月18日直升机找到余纯顺时,他已经去世多日了。 世事竟是如此的巧合,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的副院长、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就在16年前的1980年6月18日,对外正式宣布他失踪。相隔16年后,又一伴壮士留在了这里,两人遇难时间竟是如此的不谋而合,两人遇难的地点也只相隔一百多千米,似乎一切冥冥中早已注定。现在看来,6月份这样高温多风沙的季节,完全不适合来罗布泊。 后来的探险者,选择进入罗布泊的时间,一般都是选择在了上半年的3.、4月份或者是下半年的10月份,这两个季节气温相对较低,只是有时会碰到极大的风沙天气,这也是进入的人无法阻止和预测的,只有是凭运气了。 听专家讲,余纯顺的墓在1997年5月被前去悼念他逝世一周年的人发现被盗了,把随葬的帐篷、睡垫等物品挖了出来丢在外面,让人看着心里很气愤,很悲凉。余纯顺的墓里,本来就只有他当时遇难时的随身物品,无其他任何值钱之物,何以会引来丧尽天良的盗墓贼,真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不可原谅。 余纯顺的铜像前,摆满了旷泉水、白酒、干花、水果等物品,这都是前后来祭奠他的人留下的,他生前是因为缺水而遇难,他太需要水了,所以来看的人都会给他留下点水,希望他在九泉之下不再缺水。 余纯顺的墓碑、墓志铭、铜像等都是他生前的好友和怀念他的人自发的前来树立和修建的,在这荒无人烟,无水无粮的大漠中做到这些,是何等不易,花费巨大不说,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前来修建的人还会面临很多生命危险。这些人也让我们敬仰和感谢。 我心情无比沉重地站立在壮士的墓前,在荒寂的大漠中,头顶火红的太阳,迎着微微轻风,向他的墓碑三鞠躬,祈愿壮士一路走好。 附诗一首: 余纯顺的故事 作者:彭绪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