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周夔龙夔凤纹青铜簠

 洁洁赢 2017-06-30

 文物简介

  夔龙纹铜簠(fǔ):1984年11月利辛县张村镇出土,西周时期文物,重4.6千克,青铜食器。器身四周饰有28个夔龙纹和24个乳钉纹。上有盖,盖与器身形状、大小相同,上下对称,合为一体,1992年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文物精品展。

  夔凤纹铜簠:1984年11月利辛县张村镇出土,西周时期文物,重4.5千克,青铜食器,器身四周饰28个夔凤纹和12个乳钉纹,4足各有夔凤纹2个,上盖顶有6个夔凤纹。1992年被选送北京参加全国文物精品展。

  赵涛在介绍夔龙和夔凤纹铜簠历史

  在古时,它们是贵族的专用食器;在现代,精美的纹饰和做工,仍令世人惊叹;而在文物工作者眼中,它们则是折射历史的“活影像”。如今陈列在利辛县博物馆的夔龙纹铜簠和夔凤纹铜簠,不仅是古代青铜器的精美代表,也成为利辛悠久历史的印证者。

  西淝河畔挖出珍宝

  “幸好当时机械不发达,工人们还都使用抓钩这样的工具干活,要不然这几件珍宝可能就不存在了。”提起当年发现夔龙纹铜簠和夔凤纹铜簠的场景,已经退休的原利辛县文化馆馆长赵涛老师仍历历在目。

  1984年11月17日,利辛正在对西淝河进行修复。当天工人们和往常一样,在张村区柳东乡管台子庄施工。

  “管台子在西淝河的北岸,文物出土的位置距离西淝河有40米左右。”赵涛介绍,当时修建西淝河堤坝时,需要拓宽和大量用土,工人们便在西淝河周围挖土填补。正当工人们挖掘到地下一米左右的时候,发现了一件青铜器物,疑似古代文物。

  随后,得到消息的文物专家赶到现场,其中就有在文物工作组工作的赵涛。“当时发现的是一鼎两簠,除了夔龙和夔凤纹铜簠外,还有一件窃曲纹铜鼎。”赵涛介绍,发掘出土时窃曲纹铜鼎口向下,罩住了夔龙和夔凤纹铜簠。

  让文物专家们略微遗憾的是,当时民工的文物保护意识还不够强,认为挖到了宝藏,就趁着专家赶到之前,私自用抓钩试图将几件物品取上来。因文物已经埋藏地下上千年,材质变得十分脆弱,工人们在取出时不慎将铜鼎的一个支架和一个把手损坏。

  后经专家多方复原,才恢复原样。经研究,发掘出土的一鼎两簠是西周时期的青铜器,保存完好,刻着精美的纹路,是难得的珍品。

  见证利辛悠久历史

  除了精美的艺术欣赏价值,一鼎两簠的文化研究价值更是让几名专家兴奋不已。“出土的位置就位于历史中‘阴阳城’遗址的北侧,阴阳城则横跨西淝河。”赵涛说,“阴阳城”的说法虽是由当地老百姓流传下来,但其古文化确实存在。

  关于“阴阳城”的传说,一种是当时正处战乱,西淝河处于宋国和楚国的交界处,时常发生战争,兵荒马乱,不少士兵在交界处牺牲,因此西淝河所跨的郡县便被称为“阴阳城”。

  另一种被专家认证的说法是,当时的古城跨西淝河而建,河南为阳,河北为阴,因此被称为“阴阳城”。阴阳城遗址范围很大,在淝河两岸至今仍可以发现一些陶器瓷片,而出土的一鼎两簠就是在阴阳城遗址内。

  “根据关于阴阳城的说法和当时的历史分析,可以推测出发现文物的地方,就是战争时期的窖场。”赵涛告诉记者,经过历史文物专家研究判断,有条件使用青铜器制造的一鼎两簠,肯定是当时的贵族。

  因发掘地周围没有发现其他文物,且只有当时的皇族诸侯才能使用青铜器,由此可以猜测,窃取纹铜鼎,夔龙和夔凤纹铜簠是贵族逃跑时,用来路途中煮饭和盛饭的工具。可能在随后的逃离中,来不及带走,就临时埋藏起来,成为临时窖场。

  赵涛表示,出土西周时期的一鼎两簠,也是利辛悠久历史的见证,说明利辛的文化从商周时代就已经开始,是研究当地文化的活史料。

  亮相全国文物精品展

  史料中记载,簠是盛放黍稷之用。在使用时,多于鼎组合。此外,簠也是重要的礼器,在商周时代它同样是象征贵族身份高低的指示物。据《礼记》记载和考古发现证明,簠是以偶数组合与奇数的列鼎配合使用。“鼎和簠过去都是配套使用的,从不单独使用,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平民不能使用。”赵涛告诉记者。

  “从文物被挖出到珍藏也是经历一番波折的。”赵涛介绍,因当时没有专门文物保护部门,纹铜簠最初被发掘出土时,竟然被当时的一名大队干部带回家当作花盆。幸好文物专家及时赶到,报案将遗失的青铜簠寻回。

  在技术部门的指导下,文物专家将器物清洗干净收藏,随后又在全国巡展,1992年还被选送到北京参加全国文物精品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