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朝圣之旅佛罗伦萨

 盈江老知青 2017-06-30

火车抵达佛罗伦萨,下午两点。步出空调车厢,95 F 的滚滚热浪一下将人吞噬。


自从进入意大利,没有一天不艳阳,没有一天不温暖。更别提这个以阳光著称的托斯卡尼(Tuscany)地区,提前做好了思想准备,仍然是一个下马威。

多次来意大利,所访之处,从最北的威尼斯,到最南的西西里,以及中间的大城小镇,就是没到过中部的托斯卡尼地区。


其实,自从二十年前读了 Frances Mayes 的畅销书 Under theTuscan Sun, 就心向往之;甚至梦想着自己哪天,在阳光明媚的托斯卡尼买个老旧的石头造的 villa,吃着自己园子里橄榄榨的原汁橄榄油,在温暖的夏夜裡,坐在後院的檸檬樹下,望著星空發呆...


我在下意识地避开佛罗伦萨呢,怕自己被压垮。


佛罗伦萨是什么地方?


简单地说,佛罗伦萨是欧洲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是集绘画雕塑园林艺术、建筑风格、哲学、科学为一体的中心,是达·芬奇、米基朗基罗、波多切利的地方,是被称为意大利的雅典的地方。


不敢来,怕自己消化不了铺天盖地的精品,怕自己抓狂。


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硬着头皮来了。

到客栈,撂下背包,迫不及待朝古城中心奔去。


徒步二十分钟后,站在教堂广场的街角,面对眼前景像,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圣母百花大教堂Basilica of Saint Mary of the Flower, 或者直称佛罗伦萨大教堂 Florence Cathedral,本是白、绿、粉色大理石相间的外墙,这会儿,沐浴在夕阳里,通体闪耀着金光。

哥特式大教堂,加上钟楼、罗马式洗礼堂,整个综合体花了410 年 (1059 - 1469)、十数代建筑设计师、工程师的心血才完成。


这,还只是主体结构。门脸、廊柱、外墙艺术装饰一直持续到十九世纪。

综合体太庞大了,就算我躺在地上,手机也没法把它们放在同一张片片里。


那就先看教堂外墙的局部吧

背光处,大理石的本色显示出来了

扇扇门都不留白...


这第一天,踯躅到天完全黑透,才不舍得回旅社


今天开始正式艺术之旅。


佛罗伦萨城不大,艺术收藏却是能把人的脑力乃至体力压垮。光是城里,步行能到的地方,就有一百多处。


好在人家发行一张佛罗伦萨卡,卡的价格不菲,但是大部分该去能去不可错过的地儿,都涵盖进去了。持卡的另外一大优势是,可以不用排长队,直接进入。

购得卡,就地进入 Palazzo Vecchio,也就是市政厅。


要说了,来佛罗伦萨是看艺术的,咋跑到市政府来了呢?原来,这是个老宫。 


1299 年,佛罗伦萨人民议会决定,这么重要又富裕的城市,得建一个相称的市政厅啊。这么着,一个石头大楼就起来了。后来,加了一个近百米高的塔,更壮观了。


几百年来,这里是佛罗伦萨市政所在地,也是托斯卡尼地区(Tuscany Region) 首府所在地。1865 年,刚统一的意大利定都于佛罗伦萨,这座楼就是意大利的权利中心,直到1871年,首都迁往罗马,这儿再次成为地方首府。


如今,佛罗伦萨市议会仍在楼里。但大部分空间已经变成博物馆了。

既然有高塔,咱们就得登。

站得高看得远

托斯卡尼的特色,红瓦房的海洋

原来大教堂就在隔壁呀

下得塔来,看博物馆。

本以为,一个市政府博物馆,能有多出色?差点跳过不看了。


这一看,跌破眼镜!不要说藏品,光是精美壁画,就让人目不暇接。

部分天顶壁画细节

看多了,得出一个印象:那时节,艺术家笔下,完美的女体是丰满的,有着浑圆优美的曲线。


从什么时候起, 瘦骨嶙峋的骨感美女成为社会的标榜?

这样的房子当办公室,太浪费资源了。人家改成博物馆,确实是明理。

壁画之外,大批的名家雕塑、油画,看不过来看不过来...

匆匆出来,赶着去看 top list items。 


一抬眼,大门外,咦,那不是大卫吗?刚才从侧门进来, 没看见;现在从正门出去,不期而遇,一阵激动!


1504 年,米开朗基罗将这个圣经中的英雄引回人间,在这儿站了369年的岗,直到1873年,大卫被请入室内。


没了大卫,市政府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1910 年,大为的复制品顶了岗。

跟大卫作伴,守卫大门另一侧的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大力士Hercules。


给市政府守门的,一个是圣经里的英雄,一个是古希腊的大力神。政府花纳税人的钱,挺慷慨的。


勇男人身后一定有个好女人。


两个女儿家,一边一个,紧贴着门,站在大卫和 Hercules 身后。

市政广场上,最标志的是海龙王喷泉 Fountain of Neptune。


已到中午时分,气温越来越高。这会儿做个泡在水里的海龙王应该是最舒服的了。

Neptune, 古希腊神话中的海中之王,光意大利,就有十多处他的雕塑喷泉。


可见其在西方艺术中的地位。

1565 年完成, 出于雕塑大师 Ammannati之手,这组海王雕像,多次遭毒手,最后一次是2007年。


从此以后,专门的保安摄像头从多方监控,保安人员也在附近游荡。

市政广场,半露天的雕塑大厅。


待我一一看来

这一看不打紧,这些,全都出自名家之手,全都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全都表现挣扎、血腥、暴力。


一部血淋淋的人类的历史

看了古典的。一抬头,豁然见一个怪怪的东西,一个人骑着金龟广场行,一个现代艺术家的作品。


能够把作品放这儿,要么是真有水平 -- 可惜我凡眼不识,要么是真有钱 -- 给市府大笔资金。


好在是临时展览,不会与文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们永远作伴。

与市府广场隔条街,是 Uffizi 博物馆。 大热天,还是开空调的博物馆吸引人。


意大利语 Uffizi,意思是办公室。


1560 年,辖治托斯卡尼的 Medici 大公,主持建了这个大长条的房子,意为将所有办公机构归于一个屋檐下。


话说 Medici 家族,自中世纪 兴办 Medici 银行,金融上的成功,达至政治上的成功,其影响力长达数百年。


Medici 家族酷爱艺术。


建办公室时就保留了一部分,专门摆放家族收藏的艺术品。 收藏品越来越多,逐渐把办公区越挤越小。到1765年,干脆完全变成博物馆,并于同年向公众开放。


感慨中国的皇上们,哪朝哪代会如此做?

文艺复兴时期,大批艺术家流连于此,创作,交流,他们是 Medici 的座上客。

波提切利 Botticilli 的维纳斯的诞生,可以说是镇馆之宝。

其他的嘛,太多了,全是名家,名作。贴几张手机摄影,不理想,但也还能看出来个大概。


咱的欧洲艺术史,知识几乎为零,加上有限的记忆力,不一一点名了。

这幅1476 年波提切利所作的肖像,画的是谁,已失考,也没人在意;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这个年轻人佩的胸章,胸章上的头像是 Medici家族发迹的第一人。

肖像的主人,没人研究;肖像戴的像章,却被研究了几百年。可见 Medici 家族的影响力。

希腊神话中的美杜莎 (Medusa)蛇发女妖,据说只要看她一眼,人就变成石头。


这么蛇蝎,却到处可见她的画像、雕像。这里面有个原因。她的头像可以驱邪,好像中国的门神。


初见这幅雕塑,只觉得很美;看了一下说明,是 Bernini 的作品。理所当然应该是美的,大师嘛。


拍了一张手机照,脸部,就要走开。

Richard 从雕像的另一侧转过来,说,你到那边去看看,有个惊奇。


我过去,撩了一眼,不就是个大理石女体吗,什么惊奇?Richard 说,你再看。这一仔细,看出了名堂;这个女体,长着一个男性生殖器!


哈,原来这就是古希腊神话中的 Hermaphroditus。

他是奥林匹亚神和爱神之子,本是一个俊男。长大后,水神爱上了他,祈祷把自己和俊男永远结合在一起。万神之神为了水神的愿望,把他俩结合为一体,就成了今天的样子。他/她也成了性取向不明 (Androgyny)的代名词。看来 LGBT 古来有之啊。



再说说这雕像,原来不是 Bernini 的作品,起码不全是。这里有个故事。


1608 年,罗马一家教堂翻修,从地底下挖出来一个大理石睡美人;主教慧眼识珠,当即收藏,还专为美人设了一间屋子。到1620年,主教觉得美人这么没着没落的,睡得肯定不舒服。找到艺术雕刻大师 Bernini,给美人配了个大理石席梦思。


怪不得,说明牌上写着,作者:不明/Bernini,年代:不明/1620。


我初看得粗,只看到 Bernini。差点把Bernini弄成了剽窃者。

拿下了第一个美术巨库 Ufizzi,没被压垮;还好,佛罗伦萨没有想象的吓人。对接下来的几天,顿时有了信心。


要说佛罗伦萨的地标,大教堂,大理石外表光鲜,这里边长什么样儿呢?


好家伙,瞧这队排的, 都是要进里面去看的。


这会儿,体现出佛罗伦萨卡的优越性了。

一进去,第一感觉就是好大的空间!

第二感觉,除了漂亮的大理石墙壁与地面,基本上没什么装饰。


据说,这个教区一向秉奉节俭低调。只是,若是只看外墙,你告诉我这个调调,很难使我信服。呵呵,这就是为什么要进来看。

唯一可以算上奢华的装饰,是穹顶。


依原始设计,宽45米的穹顶上,贴镀金马赛克,以有效地反射从顶窗进来的自然光。1446 年,主设计师 Brunelleschi 去世后,这个方案也被搁置。结果是,穹顶被刷成一片白。


到十六世纪,权势倾天的 Medici 大公决定,穹顶应该画壁画,主题应该是最后的审判。有权有钱的大公的话,比起有才有理念的设计师的话管用得多了。


两位大师,Giorgio Vasari 和 Federico Zuccari 在脚手架上度过了十一年仰脖子的日子,1579 年,这幅 3600 平方米的天顶壁画展现在世人面前。

天顶壁画局部, 令人折服的精美

说教堂内没装潢,也不全对,比如这个美观大方又不失精美的大钟。


建大教堂的资金,部分来自于公款。


用了纳税人的钱,世俗人物就进了大堂。

看完大教堂,马不停蹄,看边上的洗礼堂,全称圣约翰洗礼堂。很多洗礼堂以圣约翰命名,因为是他为耶稣施的洗。


托斯卡尼的暴阳下,能躲进室内的机会可不能错过。

从尺寸上讲,若是主教堂是个豪宅,洗礼堂就是个后院的工具房。当然,二者的外墙是一样的彩色大理石。

事实上,洗礼堂的历史远超过主教堂。1128 年,洗礼堂落成,比大教堂破土动工还早了168 年。洗礼堂是为佛罗伦萨仍矗立着的最古老建筑之一。

自从建成,每一个入教的佛罗伦萨人都是在此受的洗。意大利是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度,可以想象那些年,这儿有多忙;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


正八角形的建筑,起源于基督教的信念:上帝用了六天创造世界,一天休息,第八天,修改完工。

到了洗礼堂,见大群人拥在门外,以为这是入口。又好奇,不对呀,怎么不排队?


趋前,才明白,是导游在给他的团解说门上的故事呢。


洗礼堂的看点之一,是三扇青铜打造的门,确切地说是门上的雕像。


说起这些门,还有故事呢。


1401 年,教堂公开招标艺术设计洗礼堂的北门。那时节,佛罗伦萨云集了欧洲一流的艺术家。经过数番激烈角逐,七个评委一致选中 Lorenzo Ghiberti 的方案;那年, 艺术家年仅21 岁。


Ghiberti 不负众望,花了21年时间打造出精美绝伦的北门;鎏金的门上有28个板块,其中20块讲耶稣的故事,其它8块是其他先贤的故事。


北门细节

北门的成就给 Ghiberti带来巨大声誉;定单接踵而至,连教皇都希望得到他的作品。


1425年,年已45岁的 Ghiberti 接到佛罗伦萨教堂的第二张定单;这次,设计打造东门。此时,他已有了自己的工作坊。带着学生、徒弟们,花了27年时间,十个板块上的旧约故事,其艺术成就,远远超越北门。


后起之秀, 大家,米基朗基罗称这些是'天堂之门'。

东门细节

Ghiberti 在东门正中,雕上他自己和父亲的胸像。艺术家的权利,教会也不得不买帐。

Andrea Pisano 设计的南门供现在进出

南门细节

门外的故事还多着呢,讲不完;还是进去看看吧。


里面最大的看点,是天顶马赛克。


花了一百多年完成的马赛克天顶画,描述圣经故事。

天顶马赛克细节

随着时间的推移,洗礼堂的的功能也在扩展。大部分时间洗礼堂是做礼拜堂的。

艺术,一向是个爱恨交织的选择。它是人们衣食无忧时的精神需求。


或者,仍有人试图以此谋生。


街头画家,边画边卖

每天经过,从未见有客人,连停下来看看的都没有。


他只是默默地画着。


这位呢,每天出现在同一条街,同一块地盘。


虽然只是用粉笔临摹名画,虽然他的作品只有十来个小时的生命,看那一丝不苟的神情,好似在创作一幅 master piece。

街角的墙上,这个看着眼熟,记不得是不是达·芬奇的作品。看到他的大作以如此的方式广为传播,不知大师们会作何感想?

大、小提琴二重奏,好听的古典音乐。


长得何其相似,一看就是一家的。不知年轻时,他们的父母有没有试图引导这俩兄弟,学个能赚钱的专业,起码能养活自己。

小提琴曲圣母颂,于情于景都融洽

街头歌手,大唱美国流行歌曲,给喧嚣的人群添些轻松

难得有低低弹奏意大利民曲的,令 Richard 感动,趋前赞赏一番。


这个嘛,也是街头表演艺术一种吧。


别的不说,单是这么大热天,穿戴这身行头,待那儿一动不动,也要给个赞。

来了几天了,今天要去看大卫了!


从外面看,Gallery of the Academy of Florence 佛罗伦萨美院博物馆,是个没特色不起眼的长条房子。博物馆与美院的唯一关系是,它们比邻在同一条街上。


美院的门口插个不耐烦的手写牌子:大卫博物馆在隔壁。 可以想象有多少游客误入美院。

呵呵,干脆叫大卫博物馆了!


要不是看见这乌压压的队伍,还真得找一会儿呢。

这回,持佛罗伦萨卡居然也要排队,虽然不长。有点半信半疑,叫 Richard 先排着,我去瞅瞅。结果发现,购票的队绕了两个街区;另一个是持票进入的队,甩出去半公里。回来告诉 Richard 侦查结果,我们欢欣鼓舞击掌相庆买佛罗伦萨卡的英明。排在前头的两个美国人,听到我们的交谈,请我再对他们说一遍,这回,我们四人击掌相庆。

半小时后,我们进了大卫的家。

要见大卫,先得拜谒几座米未完成的雕像,米基朗基罗给他们命名为奴隶。

因为未完成,可感到它们在努力挣脱大理石的束缚。

这些,是米基朗基罗有意不完成的。事实上,这些,是在雕完大卫多年后的作品,更体现了米基朗基罗的成熟作风。

好,切入主题,来到大卫厅。


先前在市政厅门口看到他的复制品,虽然同样尺寸,但是在广场及周围楼房的陪衬下,没觉着他有多高大。


这回一看,这五米多高的大卫还真是伟岸。

大卫脚下人头攒动,让我联想起在巴黎的罗浮宫看蒙娜丽莎。也是这样,一个屋子,就这么一间展品。

只不过,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小小的镜框,挂在高高的墙上,隔着防盗玻璃,看来看去都是人的后脑勺。


哪像这个看得过瘾。

说起大卫,还有一段典故。


1501 年,当年26岁的米基朗基罗,双手第一次碰到这块石头。


之前的九十多年,这块硕大的白色大理石,已经经过至少两个艺术家的手。


1410年,佛罗伦萨出台一个计划,招标艺术家创作一个圣经人物系列,雕像将被安放在佛罗伦萨大教堂的房沿上。其中一个人物,就是大卫。


后来,弄到一块巨型大理石,交给一个艺术家(在这儿,咱就不点名了)。该艺术家鑿了些日子,发现要创作这么大块石头,不可能。放弃了。过了几十年,又找到另一个艺术家 (不点名)折腾了一番,结果如前。


这么块巨石,撂在教堂的后院,不是回事。就算要丢弃,也得花好多钱才能运走。

到1500 年,教堂执事会下了决心,要把这块顽石变成大卫。


据史料,达·芬奇也被咨询过,但他没接手。这时,米基朗基罗出现了。虽然才二十多岁,米基朗基罗已经在佛罗伦萨的艺术界很有名气了。他说服了执事会,拿到了这个合同。


两年后,世界艺术史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

到了,体重六吨的大卫没能上大教堂的房顶,先是在市政府门前站了三百多年,这会儿,住在大卫之家呢。


1503 年,大卫一揭幕,好像一颗重磅炸弹,落在艺术之都佛罗伦萨。艺术界直呼:从古希腊、古罗马到今,没有一个作品可以望大卫之项背,从今后,所有雕塑家都该放下雕塑刀了。


说是这么说,艺术家们并未因大卫的诞生而改行。

但是,这个大卫博物馆里,其他的展品也确实有限。

溜溜达达,在大卫馆里走马观花

这一家子,父母和俩半大孩子,人手一个语音导游,一个一个作品听,上课也没这么认真吧。

团队遊。


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导游对着小话筒低低地讲,团员戴着耳机静静地听。


什么时候,这个系统引入中国,或许会激发我的旅游热情。实在是怕极了中国式景点的'热闹'。

走出大卫家,一抬头,哟,大卫在马路对过开了个皮货店。人间烟火啊。


一日日,托斯卡尼的骄阳炙烤


最爱的人间烟火还是意大利冰激凌 (gelato)。从未使我失望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