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詁藝濪澹 2017-06-30
《侨报》纽约博物馆与艺术系列 198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
小中见大,平凡题材显示静穆和庄严
陈儒斌 文图
感恩节到圣诞节期间,不仅是各大商场争抢顾客的激烈时刻,也是各个画廊拿出当家力作吸引收藏家和观众的时刻。纽约的许多高档画廊,纷纷拿出博物馆级别的艺术作品,全球顶级的高古轩画廊上东区店直接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伦敦泰特美术馆借来的重量级培根油画作品办展览。
在纽约切尔西拥有三个店面的大卫·茨威纳画廊(David Zwirner),除了推出唐纳德·贾德(Danald Judd)、布里奇特·莱利(Bridget Riley)、詹姆斯·威灵(James Welling)等人的个展,最吸引眼球的却是从来冷峻幽静的老前辈艺术家乔治·莫兰迪(Giorgio Morandi,1890-1964)。
莫兰迪是我没有期待而大感意外的小型展览。在标榜艺术先锋或新艺术高端阵地的切尔西画廊区,莫兰迪显得太安静太另类,然而非常吸引人。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22张小画的魅力
相对于切尔西25街佩斯画廊推出中国艺术家张洹的《要有光》,37米长的巨幅画作,相对于也是25街的高古轩画廊推出的中国艺术家曾梵志10米长巨幅风景油画,位于稍为偏僻的20街的大卫茨威纳画廊,展览着莫兰迪的22张小画,尺寸只不过是边长40-50厘米左右,外观上怎么看都类似“小品”的感觉。除了那一张风景画之外,所有的静物画的画面都并不饱满,都有很多的“留白”。
然而就是这么一些小小画幅的作品,灰灰的画面,简单的内容,却营造了整个切尔西画廊区最热闹的展览之一,同一画廊莫兰迪楼下一楼,那么方便观看的极简主义艺术家贾德的展览,现场只见到
寥寥数人在参观。
灰调子的静物画
三个展厅里的所有莫兰迪作品,全部都是灰调子的小画,作品之间间距也较大,显得很有点空旷的意思,作品透露出来的那种宁静,完全没有曾梵志那种万物生长或者拉奥孔的绝望悲伤,没有杰夫昆斯借用达芬奇伦勃朗莫内的甜美,没有张洹借用毛泽东与一千名干部合影而且37米长的浩大声势。更不用说杰克逊·波洛克或威廉·德库宁那种目中无人的狂放恣意。
小小的画幅,宁静的瓶子,灰灰的背景,就是作品视觉部分说得出来的全部内容。
这些看似单纯的作品背后,究竟蕴含着什么样的魔力呢?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与风起云涌的年代无关
再看这些作品创作年代,22张作品,时间跨度40余年,从1920年代到1960年代,在这个时间跨度里,世界大战烽火燃遍整个欧亚大陆,连美洲几乎也卷入其中。艺术潮流更是风起云涌,浪潮层出不穷。
从立体主义到印象主义,艺术家比过去更关注“怎么画”,而不是再以“画什么”为核心,同一个苹果,在毕加索和马蒂斯的笔下已经呈现完全不同的表达方式。“形式”的力量开始更受关注,人们对艺术本质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深化。
塞尚已经将艺术表现的“形式”进行了创新性的革命,将“形式”提高到更重要的位置,到了莫兰迪,“形式”问题比塞尚得道更多的深化。
这些通往表现形式以及内心追寻的绘画,与纷繁多变的大千世界几乎没有关联。反而成了乱想丛生社会背景之间,人们追求内心平静的平衡物。
西方“文人画”
那几个错漏参差的瓶子,何以拥有那么大的威力呢?
粗略一看,瓶子、罐子,不同的高度,不同的颜色,但一律是灰灰的。所有的颜色都不会强烈,丝毫不会产生感官上的刺激。
莫兰迪选择极了简单的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家乡郊外的风景作为创作对象,莫兰迪认为:越是简单、平凡无奇的物,就越能从多余的诠释中解放。他借着不断反复排列这些形状单纯的瓶罐,尝试视觉的纯粹形体世界。莫兰迪喜欢描把那些瓶瓶罐罐并置,不断地重复、探求自己对形体的追求。力求平淡之中见奇崛,以小见大。通过捕捉那些简单事物的精髓,探寻平凡状态中的深层意识,使作品流溢出一种单纯高雅、清新美妙、质朴真诚,令人感到亲近的宁静与和谐。
看莫兰迪的绘画,让我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文人画”,从李公麟开始,画家们不再注重描绘客观存在的大山大水,而是注重心灵。他们强调气韵和笔情墨趣,多为抒发“性灵”之作,标举“士气”、“逸品”,注重意境的缔造。明代董其昌提出“文人画”一词,推唐代王维为始祖。文人画家讲究全面的文化修养,提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必须诗、书、画、印相得益彰,人品、才情、学问、思想缺一不可。在题材上多为山水、花鸟以及梅兰竹菊一类。
文人画在画中灌注的是文化精神和生活品味,而不是社会现实和生活场景。
莫兰迪的绘画也不是那种搜尽奇峰打草稿,而是从身边最简单的生活物品开始,寻找绘画形式的语言。
有句话说“真僧只说家常话”,看来莫兰迪是个道行高超的得道之人,比起苦瓜和尚明显的将自己的情感常常诉诸笔端,还要高深不少。
一个10来岁小男孩观众令我感动
我是因为知识的关系,才会知道莫兰迪,也挺喜欢莫兰迪。
在大卫·茨威纳画廊里,我看到非常多的观众静静地观看莫兰迪,许多观众都是长时间地注视,不会离开。
甚至看到一个10来岁的小男孩,站在莫兰迪的一幅静物画前,默默地注视,由于我在欣赏的同时还要拍照片,结果站在小男孩身后观察良久,小男孩居然一直没有离开的意思。一个小男孩,未必具备许多美术知识,但我难以理解的是,他竟然可以和身边的成人一样,整个沉浸在莫兰迪的世界里面。
另一个展厅,一位白发女士,近距离地盯着一幅莫兰迪的静物画,很久没有改变姿态。
此时此刻,顿时令我感到整个世界仿佛安静下来了。纽约本地时报广场的喧闹,法拉盛的拥挤,全部都可以抛到九霄云外,这种宁静,这也是莫兰迪给我的启迪和享受。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莫兰迪抓住观众的不是眼球,而是内心!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终生低调的艺术大师
莫兰迪1890年7月20日出生于意大利艺术古城博洛尼亚,终生居住在故乡,和他的三个姐妹同住在一个套间,除了偶尔由于办展览或制作铜版画而前往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或者在暑期前往附近的乡村小住。莫兰迪一生为人极其低调,只同意做过两次可以出版的采访。
他还在世的时候,就被博洛尼亚大学文艺复兴研究专家Roberto Longhi誉为全世界活着的艺术家中最杰出的一位。
1949年,他被纽约MoMA的“20世纪意大利艺术”大展研讨会中被重点研讨,1957年,荣获巴西圣保罗双年展大奖,他的获奖年份要比杰克逊·波洛克和马克·夏加尔还要早。
1964年6月18日,莫兰迪在自己的家中辞世。终生未娶。
2008年9月16日至12月14日,大都会博物馆展出莫兰迪个人回顾展。
展览资讯
乔治·莫兰迪 GiorgioMorandi,时间:2015年11月6日至12月19日。周二至周六,上午10点至下午6点。地点:大卫·茨威纳画廊David Zwirner。地址:537 West 20th Street, New York, NY 10011。门票:免费。网站:http://www./
本文首发美东《侨报》2015年12月4日B10版,转载请联系作者:chenrubin@yahoo.com.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乔治·莫兰迪的神奇瓶子为何令人着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