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物业公司如何处理火警的应急处理程序

 乐为天地 2017-06-30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物业的防火安全措施也越来越重要。火灾对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对物管的应对措施,个人对火灾的认识也非常重要,一但发生火警,物业要第一时间组织人员疏散和逃离。不同的物业群体,有着不一样的处理方法和程序,但生命,财产的安全应放第一位,必须保证生命安全。


高层居住物业火警应急处理程序

1、报警

  1.1 当消防监控中心监控设备发出火警信号时,值班人员应立即通知保安巡逻人员到现场确认,一旦火灾被确认后,应要求巡逻人员尽量详尽地了解火灾性质及燃烧物质等情况,并立即启动相应区域楼层的灭火系统设备投入工作;

  1.2 消防监控中心值班人员迅速拨通“119”火警电话,报告消防中心,讲明火灾单位地点、电话号码、着火楼层、燃烧物质等情况,并做好火警过程记录;

  1.3 消防监控中心应及时指派专人到交通路口引导消防援救车辆及消防人员进入到火灾现场扑救火灾;

  1.4 消防监控中心立即通知变配电室关闭相应楼层总电源;

  1.5 消防监控中心立即通知关闭大厦通风系统(有中央空调系统的)

2、协调

  2.1 火警发生时,发现人应迅速报告分管领导,管理处主管应立即召集相关人员组成临时灭火指挥部;

  2.2 临时灭火指挥部成立后,应紧急、快速地拿出灭火作战行动措施,并迅速召集各专业设备负责人组织、安排业务骨干操作物业各类的设备正常运行。此时所有员工应听从指挥,坚守各自工作岗位;

  2.3 管理处主管迅速组织、调动在场的保安人员、义务消防员、广大员工到火灾现场扑救火灾;

  2.4 当消防武警接管消防监控中心指挥作战时,物业管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共同做好统一指排的协调工作;

  2.5 物业工程人员应保护好电梯及其它主要设备,以确保其正常运行。

3、疏散

  3.1 监控值班人员与临时灭火指挥部应及时将相应着火楼层消防广播开启,通知非工作人员迅速散离火灾现场,按安全出口通道、消防通道疏散到安全地方或避难层; 并及时派出疏散引导人员进入火灾现场组织疏散,及时报告现场情况,确保无人员滞留现场;

  3.2 临时灭火指挥部指挥保安员、义务消防员、管理处员工将着火地点的主要财物搬运、疏散到安全地方,并做好安全防盗工作。

4、灭火

  4.1 火源初起时,应迅速地用灭火剂按操作方法将初火扑灭;

  4.2 火势凶猛时,扑救人员应带好防毒面具、穿好消防服,听从指挥,按火灾扑救预案进行扑救;

  4.3 如着火点的上方的消防喷淋头还未动作时,应立即击碎红玻璃堵塞头,使其喷水灭火;

  4.4 击碎着火楼层任一手动报警玻璃,起动本楼层排烟阀系统工作;

  4.5 需用消火栓灭火时,将消火栓箱打开或击碎玻璃,拉出消防水带,接上带卡,拿稳水枪喷头后,方可打开阀门,射水灭火,同时用小木锤击碎红色玻璃罩,远程启动消防加压泵加压,以确保水柱压力;

  4.6 一般灭火方法是:根据现场情况(1)先重点,后一般;(2)先灭大,后灭小;(3)先隔断,后集中的方式进行扑救。

5、清理

  火灾扑灭后,物业管理处应组织人员保护好现场,协助消防监督机构查明火灾原因,核实或清查火灾损失情况。

6、注意事项

  6.1 保安人员接到火灾报警时,应严守各自岗位待命;

  6.2 值班人员应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以防坏人混水摸鱼、趁火打劫;消防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将电梯迫降至基站后停用,消防电梯进入消防待命状态;

  6.3 所有员工应听从指挥,无条件服从领导及主管调配,按照分工,各司其责,勇往直前,扑救抢险;

6.4 现场若困有业主,应本着“先人员,后财产”的原则抢救;若室内无人、无钥匙开门的情况下,则由管理处领导决定是否破门进入房间扑救,事后由管理处负责向业主做解释工作;

  6.5 疏散人员时应走消防通道,严禁使用电梯;

  6.6 扑救完毕后,管理处安排人员协助有关部门查明原因、查明损失并做好安置工作;

  6.7 管理处主管消防工作的人员做好事故详细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报上级主管部门。

高层建筑火灾的逃生方法

在火灾中,被困人员应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镇静,不要惊慌,不盲目地行动,从而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必须注意的是,火灾现场的温度是十分惊人的,而且烟雾会挡住你的视线。当我们在电影和电视里看到火的场面时,一切都非常清晰,那是在火场上的浓烟以外拍摄的。 当处于火灾现场时,能见度非常低,甚至在你长期居住的房间里也搞不清楚窗户和门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保持镇静,不能惊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逃生方法:

  有些救生器材的具体使用方法后面还要作详细的介绍,这里就只顺便提一下。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

  逃生利用建筑物内已有的设施进行逃生,是争取逃生时间,提高逃生率的重要办法。

  (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能乘坐;

  (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缓降器、救生袋、安全绳等进行逃生;

  (4)利用墙边落水管进行逃生;

  (5)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

对于个人来说,一但发生火警,第一时间想逃生,报警,不能惊慌,必须有序的逃离。

  (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已经开始发展时,应注意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搂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当房间内起火,且门已被火封锁,室内人员不能顺利疏散时,可另寻其它通道。如通过阳台或走廊转移到相邻未起火的房间,再利用这个房间通道疏散。

  (3)如果是晚上听到报警,首先应该用手背去接触房门,试一试房门是否已变热,如果是热的,门 不能打开,否则烟和火就会冲进卧室;如果房门不热,火势可能还不大,通过正常的途径逃离房间是可能的。离开房间以后,一定要随手关好身后的门,以防火势蔓延。如在搂梯间或过道上遇到浓烟时要马上停下来,千万不要试图从烟火里冲出,也不要躲藏到顶楼或壁橱等地方,应选择别人易发现的地方,向消防队员求救。

  (4)当某一防火区着火,如楼房中的某一单元着火,楼层的大火已将楼梯问封住,致使着火层以上楼层的人员无法从楼梯间向下疏散时,被困人员可先疏散到屋顶,再从相邻未着火的楼梯间往地面疏散。

  (5)当着火层的走廊、搂梯被烟火封锁时,被困人员要尽量靠近当街窗口或阳台等容易被入看到的地方,向救援人员发出求救信号,如呼唤,向楼下抛掷一些小物品,用手电筒往下照等,以便让救援人员及时发现,采取救援措施。

  (6)在充满烟雾的房间和走廊内时,由于烟和热气上升的道理,在离地板近的地方,烟雾相对少一点,呼吸可少吸些烟。逃离时最好弯腰使头部尽量接近地板,必要时应匍匐前进。

  (7)如果处于楼层较低(三层以下)的被困位置,当人势危及生命又无其它方法可自救时,可将室内席梦思,被子等软物抛到楼底,人从窗口跳至软物上逃生。

  3、自救、互救逃生

  (1)利用各楼层的消防器材,如干粉、泡沫灭火器或水枪扑灭初期火灾是积极的逃生方法。

  (2)互相帮助,共同逃生,对老、弱、病、残、孕妇、儿童及不熟悉环境的人要引导疏散,帮助逃生。

  (3)自救逃生。发生火灾时,要积极行动,不能坐以待毙。要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利于逃生的东西,如把床单、窗帘、地毯等接成绳,进行滑绳自救,,或将洗手间的水淋湿墙壁和门阻止火势蔓延等。

  4、火灾逃生时的注意事项

  (1)不能因为惊慌而忘记报警。进入高层建筑后应注意通道,警铃、灭火器位置,一旦火灾发生,要立即按警铃或打电话。延缓报警是很危险的。

  (2)不能一见低层起火就往下跑,低楼层发生火灾后,如果上层的人都往下跑,反而会给救援增加困难。正确的做法是应更上一层楼。

  (3)不能因清理行李和贵重物品而延误时间,起火后,如果发现通道被阻,则应关好房门,打开窗户,设法逃生。

  (4)不能盲目从窗口往下跳,当被大火困在房内无法脱身时,要用湿毛巾捂住鼻子,阻挡烟气侵袭,耐心等待救援,并想方设法报警呼救。

  (5)不能乘普通电梯逃生。高楼起火后容易断电,这时候乘普通电梯就有“卡壳”的可能,使疏散失败。

  (6)不能在浓烟弥漫时直立行走。大火伴着浓烟腾起后,应在地上爬行,避免呛烟和中毒。

有序的安排人员逃离火灾现场,对现场的指挥人员和工作人员的要求必须是有序,安排得当,组织人员安全撒离。记住一句话:生命永远是第一位。

火灾时,不要惊慌。谨记:人身安全要比钱财之物重要得多,不要顾此失彼。日常生活中注意用火、用电安全,尤其是小孩和老人独自在家时。安全至上

课程推荐


【卓越总裁普陀山禅修之旅】,7月24—25日,听普陀山慧济禅寺住持智宗法师讲《心经》,方丈室交流皈依,游览海天佛国普陀山


【物业品质管理达人训练营】7月28—29日,上海,以精立业、以质取胜,助力您培养具有管理逻辑思维,会搭建体系文件架构,编制工作流程及标准,具备正面检查和神秘调查技巧的品质管理达人。


【北欧养老建筑游学考察之旅】,8月7—18日,深度探访全球知名养老机构,对话行业翘楚,汲取全球养老精髓。


【往期视频回顾:新一代物业经理人经营创新特训营】


张老师

1505625784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