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兵家“亚圣”,和孙武齐名,却死于自己主导的楚国变法?

 邓超越梦想 2017-06-30


吴起是战国初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吴起通晓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是兵家代表人物,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被誉为兵家“亚圣”。


吴起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军事上能够以少胜多,在政治上能够强魏富楚。然而吴起的一生毁誉参半,死于自己亲自主导的楚国变法,既悲壮又耐人寻味。



吴起的才能和所处的环境


从历史视角来看,吴起是一个有本事的人,是战国初期举足轻重的人物。三国时的曹操称赞他“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他对魏国的强大和楚国的富强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吴起在魏国是以充满争议和矛盾的形象登上历史舞台的。李克向魏文侯举荐吴起,魏文侯问这个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贪而好色”,不过呢,军事才能特别突出。有多突出?连鼎鼎大名的军事家司马穰苴都比不了。魏文侯一听,既然军事才能突出,那就让他做将军吧。“于是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吴起仕途的第一站是鲁国。司马迁记载,鲁人说吴起是一个猜忌残忍的人。司马光则记载,吴起是一个残忍而且德行不好的人。魏国是吴起仕途的第二站。


魏文侯重用吴起为西河守,重用的理由是吴起善用兵,而吴起在魏国期间得到的评价是廉洁不贪,为人平和,能够赢得士兵的拥戴。


吴起仕途的第三站是楚国,楚国的最高统治者楚悼王对他的看法是“素闻其贤”。而楚国其他人怎么看呢?“楚之贵戚大臣多怨吴起”,一方面说“贤”,一方面“怨”,看来在楚国的评价是泾渭分明、针锋相对的。


而司马迁对吴起结局的评价是“以刻暴少恩亡其躯”,“刻暴”就是刻薄、暴戾;“少恩”就是不仁厚、心太狠;“亡其躯”就是说他因为这个原因,把命给丢了。


吴起是个奇才,给点阳光就灿烂。可惜吴起生在一个可以大显身手的时代却选错了展示的舞台。他仕途的第一站置身于鲁国这个特殊的生态场中,面对一群道貌岸然而碌碌无为的群小,不由让人想到一个成语——鹤立鸡群。鹤立鸡群时首先感到不爽的一定是鸡,而最后难过的一定不是鸡,而是鹤。鲁国那些倒吴派祭出的最重要的杀手锏是说吴起的人品不行。在中国文化中,道德居于至关重要的地位。一个人一旦被指责道德品质有问题,那就很难做人了。那么吴起究竟做过什么,被别人如此攻击呢?


据说有三件事,分别是“诛邻止谤”“母丧不归”“杀妻求将”。如果这三件事都确凿无疑,那吴起也太不是个东西了!但是,这三件事是不是真的呢?对于这些“鲁人”评价吴起的话,司马迁的记录是“鲁人或恶吴起曰”,《资治通鉴》的说法是“或谮之鲁侯曰”。所谓“恶”“谮”,就是说坏话、诬陷,很显然,两位史学家的倾向很明显,似乎说其中指责也许并不完全属实。


吴起的性格和弱点


吴起确实有本事,但他也确实有弱点,有自己的命门。吴起的命门就是他“刚劲自喜”的个性。



公元前385年,魏国的相国之位出现了空缺。吴起当仁不让,可是没想到结果却是贵戚商文当上了相国。吴起很不服气商文做相国,跑去质问商文:“统帅三军将士,使士卒奋不顾身,敌国不敢轻举妄动,这方面你和我谁更强?”


商文说:“军事方面我不如您。”吴起再问:“治理百官,使百姓乐为所用,国库充实,治国理政你和我谁更强?”商文再答:“我比不了您。”吴起又问:“守卫西河前线,使秦国不敢东侵,韩国和赵国乖乖顺从,外交方面你和我谁更强?”商文又答:“外交工作我也不如您。”吴起咄咄逼人:“这三方面你都比不过我,凭什么你做相国而不是我?”


商文回答:“你看咱们魏国,如今国君资历尚浅,大臣们还将信将疑,百姓对国君也不够信赖,在这种情势下,朝政大局托付给您合适呢,还是托付给我合适?”吴起沉默良久,他承认在这种形势下商文确实比自己更合适。


吴起找商文公开理论谁更合适做相国,很显然这是政治上不成熟之举。北宋著名诗人张耒就认为吴起与人交往,只知道坚持规范原则和律法,不会权变,而且不讲方法。


商文还算大度,没有给吴起小鞋穿。而继任相国的驸马公叔痤可就不如商文大度了。与这么一位强势有为又虎视眈眈的同事共事,公叔痤感觉如坐针毡、如芒在背。


有人说,在职场,你的优秀对别人是一种“伤害”。公叔痤的一位仆人看出来主人所受的“伤害”,说您的这点难题很好解决,因为这个人最大的命门就是个性刚强且自负。


他告诉公叔痤,您可以先对国君说,吴起是一位大名鼎鼎的贤才,但咱们国家太小,庙小恐怕供不了菩萨,建议您把一位公主下嫁给吴起。如果吴起想留在咱们魏国,一定会欣然接受;如果他心怀二心,一定会坚辞不受。


然后您再邀请吴起到相府赴宴,席间您与您的公主妻子演一出戏,您让您的妻子故意找茬儿发怒发飙,而您一定要装出忍气吞声的窝囊样。吴起那么刚烈,看到您在公主面前如此被作践,他还敢答应娶公主吗?


他坚决不娶公主,在魏国还能呆得下去吗?公叔痤依计而行,吴起果然一口回绝了魏武侯的提议,君臣二人由此开始离心离德。最终,吴起只能黯然离开魏国。


吴起后来在楚国总算找到了大展身手的舞台。可惜,时运不佳,改革还未完成,全力支持自己的楚悼王突然病逝。那些恨死了吴起的旧贵族势力迫不及待,在楚悼王的灵堂前围攻吴起。


吴起自知在劫难逃,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不起来,旧贵族把吴起乱刃分尸,捎带脚楚悼王的遗体也被伤及。太子继位,开始秋后算账。因为根据楚国法律,残害国君的尸体属于死罪,那些手刃吴起并伤及楚悼王尸体的宗室大臣共70多家尽数被诛杀。


司马迁评价吴起之死是“惨礉事楚,死后留权”。所谓“死后留权”的“权”,是说吴起在生命垂危时刻,仍然以“用兵”之权谋,赢得了最后一个回合的胜利,以同归于尽的方式让戕害自己者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即从用人的角度来看,吴起的悲剧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悲剧。吴起离魏适楚,对魏国绝对是一大损失;吴起惨死,楚国的变法戛然而止。楚国变法不彻底,这是楚国其后备受强秦戏弄并最终亡于秦国的重要原因。


魏国因魏文侯的贤人政治而兴,由魏文侯的后代魏武侯及魏惠王等人的不用贤、不识贤甚至送贤资敌而日趋衰败。这其中,逼吴起奔楚而楚人从此强,弃商鞅赴秦而秦国因其霸,培养孙膑而自掘坟墓……魏国兴于得人,衰于失人。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丁万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