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乳腺癌、甲状腺癌当首选鼻吸汗蒸疗法

 憩苑 2017-07-01
乳腺癌、甲状腺癌当首选鼻吸汗蒸疗法高科技仪器不代表最先进、最有效的技术。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是给中国传统中医“现代化”的褒奖,
中医作为中华文明伟大宝库的钥匙,必将开启人类生命医学的新里程!
乳腺癌、甲状腺癌当首选鼻吸汗蒸疗法

    前面,我已经介绍了鼻吸汗蒸疗法的相关问题。从今天开始,我将重点回答一些癌患朋友的“最最关切”。先从乳腺癌、甲状腺癌说起,因为乳腺癌、甲状腺癌和淋巴癌无论早、中、晚期,都是鼻吸汗蒸疗法的最佳适应症。换言之,最适合首选鼻吸汗蒸疗法治疗。
    提醒此类患者,最好不要做什么病理,那个“金标准”对于医生诊断了解病情很有帮助,但是对于患者自身却没有什么好处。医生整明白了,他要是能够有效治疗,也不枉费您的损伤,假如取完病理(捅了马蜂窝),告诉你这里治不了,你去别的大医院吧。你咋办?
    所以,你如果了解鼻吸汗蒸疗法,那么,发现乳腺、甲状腺、淋巴上的高度“疑似癌症”就首选这种方法,我们的医生有一整套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技术,中西医结合,基本可以做出最贴近实际的诊断。采用鼻吸汗蒸疗法,从根本上解决免疫力低下问题,通过自身免疫来有效消除肿瘤,清除癌细胞,可以实现“病有来有去”、“瘤能生能消”。
    看到这里,估计你一定能够猜出来,我的建议是不要做手术!包括早期、中期,完全符合手术适应症的患者!因为鼻吸汗蒸疗法不仅提高免疫力,同时还要依靠提高的免疫机能实现消除肿瘤、清除癌细胞的目的。对于所有非梗阻致命的患者,手术减负对于鼻吸汗蒸疗法没有什么明显的帮助,患者的对因治疗还要经历一个提升阶段。相反,没有了肿瘤这个一个“参照物”,治疗周期上,我们可能要坚持“宁长勿短”、“矫枉过正”的原则。而一旦还有肿瘤来这里“带瘤治疗”,就可以通过肿瘤的缩小来判断疗效,直到肿瘤完全消失(钙化),鼻吸汗蒸治疗就可以结束了。

    近年来乳腺癌、甲状腺癌高发,人们一般的治疗流程都是检查发现,或者是有症状发现肿瘤,取病理活检,然后抓紧手术,随之再考虑放化疗。
    随着新辅助化疗的推广,一些过去本来属于手术禁忌症的患者,也在新辅助化疗后,被纳入了手术范畴。因为有所谓3年存活期、5年存活期的官方理论观点“撑腰”,所以现在的外科医生也胆子越来越大,对于一些术前就确诊有淋巴结转移或近、远端转移的患者,为了迎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渴望,也敢“冒险”采取手术了,即使不敢叫“根治术”,也可以堂而皇之地给人家“姑息”一把,至于能否对存活期和生存质量有点帮助,可能少有人进行这类观察和总结。因为中国的肿瘤病人前赴后继,外科大夫俨然成了癌症“首治”的主力军,患者排着大队等待“动刀”,医生忙得都快累死了,哪有那么多精力研究术后病人的事情呢?交给下一道工序就“拜拜”了!
    外国病人虽然发病率也不低,但是人家医生多,而且治疗理念和咱们也不一样,一旦到了3期B阶段,外国人肯定不可能再考虑手术了,所以,外国的外科大夫有不少“闲工夫”研究对比这些本来不该手术,却“千方百计”被手术的病人的“获益”性。他们的研究结论是,除了梗阻造成生命危险必须手术缓解外,几乎所有被发现的3期B患者,均没有通过手术治疗获益,相反,都受到了手术的进一步伤害!所以,到今天,欧美国家对于3期B的患者几乎一律不采取手术治疗方法。对于3期A的患者也十分慎重。
    关于乳腺、乳房,这方面大家的知识都不少。对于未婚和育龄妇女来说,乳腺、乳房堪比生命之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乳房是生命的摇篮。当然也有不少人是喝牛奶长起来的。不过,我觉着,不管是否靠着母亲的乳汁喂养大,乳房都是母亲得象征!当然,一旦到了人老珠黄的时候,有些人似乎觉着乳房本身也没有多大“用处”了。实际上,非也!乳房对于任何一个女性的一生来说,都堪比第二生命!所以,千方百计保护女性的乳房,应该是每个医生心中必须时时牢记的信念!

乳腺癌、甲状腺癌当首选鼻吸汗蒸疗法

    讲到这里,我想告诉大家,乳腺癌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做手术!过去不知道有更好、更可靠的方法,现在已经掌握了鼻吸汗蒸疗法的精髓,乳腺癌不手术,照样,甚至更加有利于康复性治疗!
    我再说一遍:乳腺癌手术了,也得通过长期的、有效的后期治疗才可能延长一些生存期,只有少部分人能够从“三板斧”中获益。而采用鼻吸汗蒸疗法,对于所有的乳腺癌(最好没有手术、放化疗折腾的)都追求康复性治疗。顺便说一句,8年前,在包括任波在内的人们还没有研究透鼻吸汗蒸疗法的治病机理时,乳腺癌就已经是其“最佳”适应症了!
    可是,非常遗憾的是,现在大多数人的观念中,似乎乳腺癌做手术还是首选。看看下面的事实:
    1896年,英国医生霍尔斯杰德发现,局部切除造成了癌的迅速转移,因此发明了大范围切除的方法,叫作无瘤手术方式,在中国被形象地称作“根治术”。悲催的乳腺癌的“大范围清扫术”从那时就开始了。
    是的,局部切除癌块,就破坏了包围圈,造成转移;但是大范围切除的结果如何呢?解铃还须系铃人啊,西医掌握着话语权,“纠正错误”,也得始作俑者自己提出来。经过多年的观察分析,发现,所谓的大范围清扫的“根治术”,也无法真正实现“根治”。也就是说,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切除范围再大也是“不彻底”的,以致一些学者坚决反对使用手术切除治疗癌症。1977年,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报告:“一名患乳腺癌的美国妇女,肿块直径2×2厘米,因为术后转移,3年之内手术切除38次,还是死亡。于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清醒的医生就开始探讨所谓的文明手术方法——改良根治术。
    直到本世纪末,这种手术的“文明之风”,才逐渐“吹进”中国外科领域。由于是给别人手术,加之从观念上“绕不过弯子”来,所以这个“风”流行的不够快,到了最近几年,大部分外科大夫才肯接受这种“改良根治术”,不过,估计心里还不是很适应。我判断,到现在咱们绝大多数患者和家人,估计还真搞不懂什么是“传统根治术”,什么是“改良根治术”,可能脑子里就一个概念,多切点儿,切彻底点儿!恨不得把肿瘤、癌细胞都斩草除根,坚决不留任何后患!
    实际上,这种思想大错特错了!肿瘤,通过外力对人体患病组织的刀切、火烧、药毒,可以一时减负而得到“缓解”,但是绝大多数癌症,却不可能通过这些手段真正“根治”,因为10亿癌细胞聚在一起叫“肿瘤”,而分散在血管、淋巴管、组织等各处的散在癌细胞站不仅,靠着外来的暴力手段,是剿不尽、杀不绝的。现实的残酷,相信人们早已经领教了!只是因为普罗大众在癌症成因理论上的无知,还在纠结于手术和放化疗的“彻底性”呢!
    这里再次申明,癌症是全身疾病的局部表现,肿瘤只是部分癌细胞在某一处薄弱环节聚集的结果,肿瘤是癌症的结果,绝非病因!病因很多很复杂,但是,免疫功能低下是最根本的原因!不能持续有效对因治疗,只是对“果”下狠劲儿,不可能实现癌症的真正“根治”。
    一般说来,1cm肿瘤蓄积癌细胞10亿个。稍微动脑子就可以想见,你已经能够从血液中检查出肿瘤标记物了,怎么可能要求癌细胞都那么老老实实“呆在”原位等你宰杀呢?!美国专家已经多次公布了研究结果,只要有任何外来干涉,例如穿刺、诊刮、叼取病理,手术、介入、化疗等外力“侵害”,肿瘤干细胞都会在第一时间逃逸!有的逃逸肿瘤细胞隐藏在淋巴管内长达8年之久,在这期间逃避各种类型的杀伤,只要人体的免疫机能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分散隐匿的癌细胞都会“伺机”在薄弱部位安营扎寨,于是,所谓的“复发”、转移就发生了,表面上看是癌细胞“死而复生”,实际上往往是“胡汉三”、“还乡团”卷土重来!
    对患者来讲,能通过手术“获益”,和手术范围大小,到底是被“根治”,还是被“姑息”,几乎没有多大关联,关键的因素取决于患者被发现时的分期。如果是早期,只要切除了病灶,患者再“复发”、转移,就需要长一些的时间,因此,5年生存率就会提高,甚至可以达到55%以上。如果是中期,患者肿瘤被减负后,再“复发”转移,长大到致命阶段,则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5年生存率也可以达到35%左右。而一旦到了晚期,就是开膛破肚、“挖地三尺”、“株连九族”都对于延长生存期没有什么帮助,相反还会造成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成为死亡“助推器”,如果配合放化疗,则极有可能就是死亡“加速站”!如果非要一个量化指标的话,可以推测(没有官方统计依据)大约50%以上的从中“受害”——也叫过度治疗害死人!大约35%以上的是花钱买罪受;只有约15%的人可能从中“受益”。至于您或您的亲人到底是“分子”还是“分母”,这里完全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就是“撞大运”——西医披着那么庄严的科学“外衣”,在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喃喃自语:“谁知道啊,找不到规律可循呀,只能看运气吧!”到这时,那些检测指标、分子检验分析等等定位、定性、定量的东西,都一概成了参考,因为即便是医生的亲爹,只要是晚期了,例如3期B、3期C,抑或4期患者,强行手术、放化疗,到底是从中“获益”,还是因此“受害”,他自己肯定也说不清楚,只有俩字——“纠结”!

    下面引述一点权威资料,估计咱们家属靠着“百度”,很难找到这样的东西,因为似乎过于专业,既不能被搜索引擎“自动”抓取,也没有任何商家肯花钱去推广这些材料。不过,对于乳腺癌患者和家属,这些资料是很有价值的:
    20多年前,Fisher等学者提出对乳腺癌认识的生物学理论。认为:
    1、乳腺癌即使在早期也可以通过血道播散,因而乳腺癌一开始即为全身性疾病。
    2、手术切除病灶和转移淋巴结,可以减轻肿瘤的负荷,改善机体对肿瘤的反应,提高机体的防御功能,但无限扩大手术范围,除了并发症增加外,还影响宿主的免疫功能。
    3、 原发肿瘤的局部处理方式不影响生存率。
    4、区域淋巴结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无防御功能,癌细胞可绕过淋巴结,或直接进入血道,淋巴结转移是影响生存率的指标,而不是决定性因素。(注:随着对乳腺癌认识越来越深入,上术观点也有所修正。
    5、对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认识,改变了以往局限的Halsted理论,这些新的概念导致了乳腺癌治疗模式的改变,形成了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在局部治疗上,随着放疗技术的进步,术后残存的微小亚临床转移灶的有效控制,以及女性在外形上的要求,20世纪80年代初起,乳腺癌外科治疗进入保乳手术时代。
    乳腺手术的发展历史:19世纪末的Halsted“根治术”;20世纪50年代的“扩大根治术”;60年代的改良根治术,分为: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的Patey改良根治术(改良I式)和保留胸大、小肌的Auchincloss改良根治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治术已越来越少使用,现基本上已为改良根治术所取代,术式多采用改良I式根治术。

    甲状腺癌,近年来也是越来越多,原因可能与环境、食品污染、精神压力大及不良生活方式有关。甲状腺癌的治疗似乎很简单,都是一切了之。据悉,不仅甲状腺癌,连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大等,都有贪图“省事儿”的人主张干脆“一切了之”。这一点,也和他们对于人体生命医学认知缺乏有关。换言之,过去对待甲状腺过于简单粗暴了!甲状腺虽然看似不直接管着呼吸心跳、吃喝拉撒,却制约着生命机能的高低强弱。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体,形象来讲,甲状腺对人体来说,它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不是大局,却事关大局!须臾不可轻视!
    中医强调研究的重点是五脏六腑,如果用系统、联系的观点看,应该包括全身,但只不过少见关于甲状腺及其系统的论述。甲状腺疾病在中医被归入瘿瘤范畴,但是也并非特指甲状腺疾病。不过,虽然中医不讲什么内分泌协调紊乱,但是中医已经知道瘿瘤一定和心肝肾密切关联,更直接关联着人的情志。
    最近20多年来,随着对人体生物医学研究认识的深化,人们已经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甲状腺对于人体、生命的重要性。西医学认为,甲状腺是脊椎动物非常重要的腺体,属于内分泌器官。在哺乳动物它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人类的甲状腺形似蝴蝶,犹如盾甲,故以此命名。甲状腺控制使用能量的速度、制造蛋白质、调节身体对其他荷尔蒙的敏感性。甲状腺依靠制造甲状腺素来调整这些反应,有triiodothyronine (T3)和tetraiodothyronine (T4)这两者调控代谢、生长速率,并可能还调解其他的身体系统。T3和T4由碘和酪胺酸合成。甲状腺也生产降钙素(Calcitonin),调节体内钙的平衡。

乳腺癌、甲状腺癌当首选鼻吸汗蒸疗法

    平常,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甲状腺位于何处,但“粗脖子病”人们却并不陌生。其实“粗脖子病”就是甲状腺肿大,这就告诉我们甲状腺位于颈部。再具体些,我们平常所说的“喉结” ,我们自己都能触到,甲状腺就位于“喉结”的下方约2~3厘米处,在吞咽东西时可随其上下移动。
    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分左右两叶,中间相连(称峡部),约20~30克。甲状腺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腺泡,对碘有很强的聚集作用,虽然通常腺体中的碘含量比血液中的含量高25~50倍,但每日饮食摄入的碘仍有1/3进入甲状腺,全身含碘量的90%都集中在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是甲状腺分泌的激素。
甲状腺激素的生理功能主要为:
    (1)促进新陈代谢,使绝大多数组织耗氧量加大,并增加产热。
    (2)促进生长发育,对长骨、脑和生殖器官的发育生长至关重要,尤其是婴儿期。此时缺乏甲状腺激素则会患呆小症。
    (3)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此外,还有加强和调控其它激素的作用及加快心率、加强心缩力和加大心输出量等作用。
    甲状腺是内分泌系统的一个重要器官,它和人体其它系统(如呼吸系统等)有着明显的区别,但和神经系统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配合,被称为两大生物信息系统,没有它们的密切配合,机体的内环境就不能维持相对稳定。
    内分泌系统包括许多内分泌腺,这些内分泌腺受到适宜的神经刺激,可以使这些内分泌腺的某些细胞释放出高效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被送到远距离的相应器官,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高效的化学物质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激素。甲状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最大的内分泌腺,它受到神经刺激后分泌甲状腺激素,作用于人体相应器官而发挥生理效应。
    当你发现颈部增粗或有肿块时,如果肿大是对称的,一般是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引起的,如果颈部突起或者肿大不对称,则一般是甲状腺结节。当脖子发觉有变粗,即使没有什么不适的症状,也应想到是否发生了甲状腺肿大或其他甲状腺疾病。此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一般医生通过甲状腺触诊就可以告诉你甲状腺是否肿大、是否有肿物。
    当你出现怕热、多汗、心悸、性情急躁、食欲亢进、消瘦等症状时,应该想到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可能,俗称“甲亢”。当你发现有怕冷、浮肿、体重增加、皮肤干燥、食欲减退等症状时,应该注意有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俗称“甲减”。
    一般来说,抽血化验可检查甲状腺功能,确定甲亢甲减。当你感觉颈部疼痛并有发热,尤其可在甲状腺部位摸到肿块并有压痛时,应想到有无急性或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可能。
    甲状腺疾病多种多样,除了甲亢、甲减外,还有甲状腺肿大或甲状腺肿物。怀疑甲状腺肿物时,需做甲状腺的放射性核素和超声波检查,甚至做甲状腺穿刺细胞学检查。
    常见的甲状腺疾病包括:1、单纯性甲状腺肿;2、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并发症)3、甲状腺功能减退;4、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瘤;5、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6、亚急性甲状腺炎;7、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桥本甲状腺炎)8、慢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等。
    甲状腺对于人体生命运行的重要性,通过甲状腺疾病造成的全身性影响可见一斑。
    例如甲亢,其主要的病理表现及危害有:
    1、高代谢症群:患者可表现为怕热多汗,皮肤、手掌、面、颈、腋下皮肤红润多汗。常有低热,严重时可出现高热。患者常有心动过速、心悸、胃纳明显亢进,但体重下降,疲乏无力。
    2、甲状腺肿大。
    3、眼突出眼征。甲亢突眼的原因主要是甲状腺激素的过量作用导致交感神经兴奋而使得眼外肌和提上睑肌张力增高。
    4、神经系统:神经过敏,易于激动,烦躁多虑,失眠紧张,多言多动,有时思想不集中,有时神情淡漠、寡言抑郁者。
    5、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气促,活动后加重,可出现各种早搏及房颤等。
    6、消化系统:食欲亢进,体重明显减轻。
    7、生殖系统:女性患者常有月经减少,周期延长,甚至闭经,但少数患者仍能妊娠、生育;影响乳房发育。男性患者多阳痿。
      甲状腺机能低减时,甲状腺激素合成与分泌不足或甲状腺激素生理效应不好,都可导致全身性疾病。主要分为:呆小病、幼年甲低、成人甲低三种,多见于中年女性。成人的甲状腺机能减退,不少由于手术切除、长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使用放射性131碘治疗甲亢导致。
    其主要病理表现及危害有:
    1、一般表现:怕冷、皮肤干燥少汗、粗糙、泛黄、发凉、毛发稀疏、干枯、指甲脆、有裂纹、疲劳、瞌睡、记忆力差、智力减退、反应迟钝、轻度贫血、体重增加。
    2、特殊表现:颜面苍白而蜡黄、面部浮肿、目光呆滞、眼睑浮肿、表情淡漠、少言寡语、言则声嘶、吐词含混。
    3、心血管系统:心率缓慢、心音低弱、心脏呈普遍性扩大、常伴有心包积液、也有疾病后心肌纤维肿胀、粘液性糖蛋白(PAS染色阳性)沉积以及间质纤维化称甲减性心肌病变。
    4、生殖系统:男性可出现性功能低下,性成熟推迟、副性征落后,性欲减退、阳痿和睾丸萎缩。女性可有月经不调、经血过多或闭经,一般不孕。无论对男女病人的生育都会产生影响。
    5、肌肉与关节系统:肌肉收缩与松弛均缓慢延迟、常感肌肉疼痛、僵硬、骨质代谢缓慢、骨形成与吸收均减少、关节不灵、有强直感、受冷后加重、有如慢性关节炎、偶见关节腔积液。
    6、消化系统:患者食欲减退、便秘、腹胀、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半数左右的患者有完全性胃酸缺乏。
    7、内分泌系统:男性阳痿、女性月经过多、久病不治者亦或闭经、肾上腺皮质功能偏低、血和尿皮质醇降低。
    8、精神神经系统:记忆力减退、智力低下、反应迟钝、多瞌睡、精神抑郁、有时多虑有精神质表现、严重者发展为猜疑性精神分裂症、后期多痴呆、环幻觉木僵或昏睡。
    9、眼部表现:上视不皱额,下视睑迟落;突眼、少瞬目,裂宽内聚难。良性突眼无感觉,恶性突眼症多。恶性突眼又称浸润性突眼,内分泌突眼等,突眼度在18毫米以上,可有眼外肌麻痹,眶周水肿等,病人常诉畏光、流泪、眼睛刺痛。
    对于甲亢和甲减,一般中医都有比较可靠有效的治疗措施,这里不再详论。罗列上述内容,只想告诉大家,“小小甲状腺,生命大机关”。仅仅是其分泌的甲状腺素或功能高一些、低一些,都可以把人折腾得“浑身难受”,假如是切掉呢?没有了甲状腺,固然人体生命机能中还有“代偿机制”可以保住性命一时无忧,但是甲状腺本来应该发挥的内分泌调节机能,岂能是补充一点“优甲乐”就可以解决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绝非一个“切”字了得!
    据悉,现在各地医院的甲状腺手术摩肩接踵,全国每年被切掉甲状腺的人数恐怕数十万不止,而且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在等待被“切”。看了我上面的介绍,您还认为这个不足30克的“H”型小东西可有可无吗?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上的结节可能是甲状腺癌,也可能是甲状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等其他病因,在未明确其性质以前统称为甲状腺结节。其临床表现为甲状腺肿大,并可见到或触及大小不等的多个结节,结节的质地多为中等硬度。临床症状不多,仅为颈前区不适。甲状腺功能多数正常。但部分患者会出现继发性功能亢进或癌变。
    甲状腺结节分多发性和单发性,一般来说,多发性甲状腺结节多数是良性,单发的甲状腺结节恶变的可能相对来说会大些。其中只有甲状腺癌是恶性疾病。但儿童期出现的结节50%为恶性,发病于青年男性的结节,也应警惕恶性的可能,如果新生结节或原有的结节在短期内迅速增大,应怀疑恶性病变。高度怀疑恶性疾病者宜尽早治疗。    
    其实,结节仅是形态的描述,它包括肿瘤、囊肿、正常组织构成的团块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甲状腺肿块。临床上难以确定甲状腺结节的性质,即使病理活检,有时甲状腺腺瘤与结节性增生,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也不易明确辨认。因此。甲状腺肿瘤的发病率不易精确统计。换言之,甲状腺的穿刺诊断一般来说,也不具备所谓“金标准”的价值!
    甲状腺肿瘤是常见病,在不同地区其发病率有较大差别。一般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甲状腺肿瘤发病率较非流行区高。甲状腺肿瘤中,最多见的是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并不常见,但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手术证明单个结节者80%为良性肿瘤,20%为恶性肿瘤。单个结节的肿瘤发生率为15.6%-28.7%,而多发结节癌肿的发生率,一般不到10%。说明单个结节癌肿的可能性数倍于多发结节。就性别而言,甲状腺肿瘤多见于女性,其发病率女性较男性高4倍,但就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结节的比例看,男性高于女性,在每个年龄组中,甲状腺良性肿块和恶性肿块的发病率相似,但是儿童时期的甲状腺结节中,甲状腺癌的发病率高,约占50%-71%,因此,对儿童期的甲状腺结节,应特别警惕癌的可能。
    随着甲状腺肿瘤的增大,将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例如,压迫气管,浸润食管及喉返神经而出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吞咽食物时有阻塞感等并发症;严重者还可发生肺转移及骨转移。
    目前,人们习惯以为甲状腺肿瘤(大部分是良性结节)的最佳治疗方法就是手术切除,所以,现在这种过去少见的手术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老百姓也觉着“切着”挺简单,只是术后的问题可真不少啊!
    实际上,在鼻吸汗蒸疗法看来,甲状腺肿物的治疗是最佳的适应症。只要发现甲状腺结节,不管其性质如何,抓紧采用鼻吸汗蒸治疗,一般都会在当月缩小,三个月内基本看不见、摸不到,最迟半年,通过西医检查手段便也再看不到结节存在了。随着结节消失,伴随结节的所谓一些并发“不适”亦随之消失,换来的是“整个人更精神、更健康了”,因为免疫功能正常了,维护生命健康的能力增强了。

   关于癌症手术问题,这里附送一篇原文资料:

    肿瘤绝非“一切了之”

    不少肿瘤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有一种感觉,动了手术之后,肿瘤反倒转移得快了。有的患者去世后,家属就会认为,不做手术还好,做了手术,患者伤了元气,吃不消了,死得更快。带着这些患者和他们家属的疑惑,记者采访了北京肿瘤医院副院长、外二科主任顾晋教授。咱们听听这位最权威的肿瘤手术专家是怎么讲的。

    “一把刀”不能治好所有肿瘤

 顾教授说,手术是治疗恶性肿瘤最古老、最有效和临床应用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其治疗效果已经被临床所证实。但是,随着对肿瘤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专家已经意识到,大多数肿瘤单靠手术刀难以彻底治愈。有些肿瘤尽管在早期就进行了根治手术,但术后若干年仍然会复发或转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肿瘤本身生物学特性和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
 有的患者长了几十斤的卵巢囊肿或脂肪瘤,手术切除后,很快就完全康复了。但是,一个不足鸭蛋大的肺癌,往往就会致人于死地。造成这些的原因是有的肿瘤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生物学特性。临床统计8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侵袭和转移。
 单纯的手术不可能治好所有的肿瘤。近年来,肿瘤治疗技术和设备的迅速发展,各种外科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建立在以解剖学、生物学、免疫学和社会心理学基础上的现代肿瘤外科学已代替了以解剖学为基础的传统肿瘤外科学,手术作为肿瘤单一治疗方法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是否手术,让医生来定
 顾教授说,手术切除肿瘤的优点是不受生物学特性的限制。对大部分尚未扩散的肿瘤可以手术切除。但是,并不是所有肿瘤都需要手术切除。例如,最新的研究证明,过去往往手术切除的肛管癌,手术治疗对疗效影响不大,应该采用化疗和放疗,只有出现肠道梗阻时才有必要手术解救。与幽门螺杆菌有关的胃淋巴瘤也是完全可以通过内科治疗的。如果出现了转移的肿瘤,通常也不需要再进行手术。
 是否手术,应该由医生决定。对于患者的病情是否适合手术、什么时候进行手术,这些需要依靠医生的经验,而医生的认知水平对此有很大的影响。医生认知水平的不同,会影响手术时机的选择。此外,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的差距,也会造成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机会的不同。
 顾教授认为,现在接受过正规训练的医生都是值得信赖的。外科医生不但要掌握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同时在术前还应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与特性,各种肿瘤的可能播散途径。有些肿瘤在术前可能已经有转移,因此外科医生除了有良好的手术技巧外,还应掌握放疗、化疗以及免疫治疗等各种方法,对患者进行合理的综合治疗,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手术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对于有的家属认为,做了手术伤了元气,死得更快,顾教授指出,手术能提高肿瘤患者生存期是经过临床证实的。
  例如,肺癌患者在未治疗的情况下,有远处转移的患者平均仅能存活2个月,即使没有发现转移的患者平均也只能活4个月。经过治疗,平均存活时间能增加1倍,大约有13%—15%的肺癌患者能活过5年。食管癌患者未经治疗平均生存仅4个月,最新的综合治疗方法可以使平均生存期达到35个月。
 通常认为,Ⅰ期肿瘤是必须积极手术治疗的,此时手术,效果好,生存期长。据报道,Ⅰ期食管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Ⅱ期肿瘤也应积极手术治疗;Ⅲ期恶性肿瘤应积极争取手术治疗,Ⅳ期由于多有远处转移,很难通过手术而治愈。目前,早期恶性肿瘤手术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但是,出现症状后就医的患者中,大多数为Ⅲ、Ⅳ期患者,已丧失了最佳的手术时机。
 顾教授说,由于外科手术治疗恶性肿瘤仅仅是局部治疗,当淋巴结广泛转移后就很难通过扩大手术范围达到治疗目的了。手术中要注重保护、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谈到手术是否会使肿瘤播散时,顾教授指出,过去有认为手术中挤压肿瘤会使其播散的观点,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个观点。

    最好的方法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有些肿瘤在经过综合治疗后,疗效已经有很大的提高,如骨肉瘤、肢体软组织肉瘤等,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仅为10%—20%,应用综合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可达75%以上。属于比较晚期的Ⅲ期乳腺癌,单纯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是10%—20%,综合治疗后可以达到30%—50%。
 顾教授强调指出,如果手术前估计已难以进行根治性切除,盲目地进行探查手术只能给患者带来极不利的影响,甚至也为其他综合治疗的实施带来了困难。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必须根据肿瘤的性质、病理类型、恶性程度、播散情况以及生物学特性决定,正确估计外科治疗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首次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首次治疗的正确与彻底常能使患者获得根治的机会。反之,如首次手术不彻底,则复发机会增多,大大减少了根治的机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