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孟子》谭(29)

 山佳国学谭 2017-07-01

28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是总结又是提醒——《孟子》谭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接着说: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被消灭。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孟子的又一经典名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既是总结;又是提醒。

282不屑之教是使其羞愧而受到教育——《孟子》谭 

孟子曰: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孟子说: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孟子不屑之教诲的道理在于,所以不屑于教诲他,实质是表明其连受教育的资格都没有,使其羞愧而受到教育。

283、只有知晓人的本性放能知晓天命——《孟子》谭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说:充分运用心来思考的人,就会知道人的本性。知道人的本性,就知道天命。此处孟子讲的太透彻了。只有尽心思考的人,才有可能知晓人的本性,当知晓人的本性,则能知晓“天命之谓性”。

284大丈夫安身立命之道——《孟子》谭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接着说:保持尽心的思考,方能修养人的本性,这就是知晓天命的方法。无论短命还是长寿,只要一心一意地修身以知天命,这就是安身立命的方法。大丈夫安身立命之道:修身养性,养性知命,知命安身。

285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孟子》谭 

孟子曰:莫非命也,顺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岩墙之下。尽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孟子说:一切都是命运,顺应其就承受正常的命运。所以知道命运的人不会站在危险的墙下。尽力行道而死的人,所接受的是正常的命运;犯罪受刑而死的人,所接受的是非正常的命运。运用现代的语言讲,孟子是在告诫世人: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知“命”就是顺“天”,就是依“道”而行,就是按规律而行。没什么错呀?!!关键是如何认识规律!!!

286求索在于自身的努力是求索之道也——《孟子》谭 

孟子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孟子说:求索就能得到,放弃便会失去,这种求索有益于得到,因为这种求索在于自身的努力,这就是求索之道也,但能否得到却决定于天命。那种无益于得到的求索,是因为那种求索在于依靠外在力量。此处在下的解释与一般有异。因为,孟子是在说:“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 求索全在于自身的努力,这才是人求索之道也。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287天下万事万物确实都客观的为我备齐了——《孟子》谭 

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此处在下的解释与一般有异。首先不能说此是唯心的。天下万事万物确实都客观的为我备齐了,有空气、水、食物等等,我方能生存,这就是天命!!反过来看,我也是天下万事万物中的一员,而真诚的存在着,这便是我最大的快乐。尽力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恕”道行事,便是最接近“仁”的了。

288大多数确实是没有“自觉”的一般人——《孟子》谭 

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习矣而不察焉,终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众也。孟子说:做事而不明白为什么要做事,习惯了而不思索为什么习惯,一辈子走这条路,却不知道那是条什么路,这是大多数的一般人。大多数确实是没有“自觉”而随波逐流的一般人。想到了佛学中的“人是没觉悟的佛”。

289不知羞耻才是最无耻的——《孟子》谭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说: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是真是不知羞耻呀!不知羞耻才是最无耻的。

290无羞耻之心必无道义——《孟子》谭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说:羞耻之心对于人至关重要!搞阴谋诡计的人是不知羞耻的。不以自己不如别人为羞耻,怎么赶得上别人呢?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无羞耻之心必无道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