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世家“璜川吴氏”及其遂初园

 雲泉 2017-07-01

明清时期(尤其是清早中期),是木渎地区文化昌盛时期,这与木渎丰富的藏书和文化名人聚居该地不无关系。民间藏书,以璜川吴氏最为著名。马杰在《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中说:“在这些居住于苏州的徽籍藏书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历经四代递藏,书香不绝的璜川吴氏。”郑伟章先生在《文献家通考》中称璜川吴氏藏书发轫之始者吴铨为文献家,他在书中记道:“吴铨,字容斋,号璜川,生于徽州歙县之璜源,随其父侨居松江,老而自松江迁苏州渎川望信桥。生卒年未详,雍正时为江西吉安太守,归田后于木渎筑遂初园。因怀旧之思,题其藏书处曰‘璜川书屋’,架上万卷,皆秘籍也。是时载酒问奇而来者如惠栋辈,皆吴下知名士,遂以‘璜川吴氏’著名于时……”由此可知,璜川吴氏迁木渎始祖为清雍正年间做过吉安太守的吴铨,吴铨归田后在木渎东街购地筑园,名遂初园,园中建藏书楼璜川书屋,藏书逾万卷,藏书楼在当时江南一带享有声誉,惠栋等名士为书屋的常客。

吴氏藏书代有传人。“吴铨有子二。长子吴用仪,号拙庵,其与浙江诸名士交往甚厚,流连殇咏,座无俗客。用仪亦嗜典籍,藏书在其父基础上复购数万卷于其中,多宋元善本,是璜川吴氏藏书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此外,次子吴成佐,号懒庵,同样亦有藏书名,其中亦不乏宋元佳堑。成佐藏书处曰‘乐意轩’,藏书印有‘乐意轩吴氏藏书’等,并有《乐意轩书目》四卷”(马杰《清代苏州的徽籍藏书世家》)。第三代藏书家以长孙吴泰来(用仪子)为代表,次孙吴元润、吴兰舟亦为藏书家。第四代曾孙吴志忠(兰舟之子),继续收藏古籍图书,尤擅长目录校勘学。

吴氏藏书世家,以第三代代表人物吴泰来声名最著。据《中国藏书家通典》(2005年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出版,李玉安、黄正雨编著)记载:吴泰来(1730—1788),清藏书家、文学家,字企晋,号竹屿,苏州木渎人,祖父吴铨,父用仪,皆为藏书之家。乾隆九年(1744)由副贡生进校官,任松宿县教谕。才情逸秀,与王昶、王鸣盛、钱大昕、赵文哲、曹仁虎、黄文莲等合称“吴中七子”。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逾二年(高宗三次南巡至木渎,由沈德潜推荐,笔者注)召试赐内阁中书,未就。五十二年(1787)受毕沅之聘,为关中大梁书院山长,与洪亮吉、钱泳诸人饮酒赋诗,往还唱和无虚日。《清史稿·列传》记其“家有遂初园,藏书数万卷,寝馈凡十余年”。后来兄弟数人为争财产,出其藏书于书商。著有诗集《渔洋》,著书有《净名轩集》、《砚山堂集》、《吴中七子诗合刊》等行世。关于吴泰来兄弟三人析产卖书售园之事,民国张郁文《木渎小志》中亦有记载,叶昌炽曾作诗记其事曰:“门外香溪送客帆,氤氲花药满灵岩,池塘犹绕孤山梦,兄弟何尝痛不咸。”真是“好事无人问,坏事传千里”。不过兄弟析产之争仅是吴氏一时之不幸,之后,吴泰来兄弟三人皆重振藏书祖业,各有藏书数万卷,并业传第四代传人吴志忠,直至咸丰十年毁于兵燹。其实吴泰来在木渎地区享有较高声誉,其诗可与沈德潜相匹敌。吴泰来与“布衣诗人”李果(字客山,与沈德潜、张咏夫同窗)世交,李果逝世,吴泰来作《挽李客山徵君》诗云:“少徵星掩碧天空,耆旧残彫此日中。一代文章传倚马,百年心迹寄冥鸿。身藏人海何妨隐,名列儒林未是穷。怅望青山埋骨地,要离冢畔起秋风。”

据《休宁璜源吴氏族谱》,吴铨为休宁璜源人,康熙壬子(1672)九月初六日生,讳铨,又名文祖,字绳其,号容斋,由国学生除授广西桂林府全州知州,调太平府养利州知州,覃恩诰封奉直大夫,内升顺天府治中,诰封奉政大夫,又升工部都水清吏司员外郎。吴铨娶同邑大户山斗程云路公女为妻,并有侧室胡氏和程氏,三位夫人共生有成亿、成仪(即用仪)、成仁、成杰、成儒、成份、成伟、成佐八个儿子,其中,亿、仁、儒、份、伟五子早殇。该族谱由吴铨45岁时在家乡设局主纂,三年后完稿,于康熙六十年49岁时刊刻成书,分发吴氏各支。据《族谱》所记,吴铨当官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是康熙年间,曾任过桂林府全州知州和太平府养利州知州,后升为工部员外郎;第二次是雍正年间,曾出任江西吉安府知府。修《族谱》在第二次当官之前,所以谱中不记吉安知府事,至于迁居木渎构筑遂初园的时间当在雍正年间辞官归田之后。

木渎吴氏遂初园,之所以著名于世,除了园内丰富的善本藏书,更因其高超的造园艺术,堪称江南园林的经典之作,有很多文字记载。《木渎小志》卷一·古迹“遂初园”条目记道:“在木渎东街,康熙间吉安太守吴铨(字容斋)所筑,中有补闲堂,徐陶璋为之序。其孙竹屿与兰泉、西庄诸先生交,极一时之盛。后归葛氏、徐氏有之,今已三易主而属柳氏也。”遂初园竣工落成后,苏州状元(康熙五十四年乙未科)徐陶璋为之作序,著名诗人、诗论家沈德潜作记。徐陶璋在《序》中称遂初园“云林杳霭,花药参差”,有拂尘书屋、掬月亭、听雨篷、鸥梦轩、凝远楼、清旷亭、横秀阁、补闲堂等建筑。沈德潜在《遂初园记》中说:“楼阁亭榭台馆轩舫连缀相望……嘉花、名卉四方珍异之产盛萃园……予尝与客往游,经邃屋,循修廊,西折而西南者为拂尘书屋,深静闲敞,林荫如幄,如休坐宜。经桂丛北迤,有亭翼然,俯临清流,为掬月亭,倒涵天空,影摇几席,于玩月宜……”钱咏《履园丛话》“园林”篇及叶昌炽《藏书记事诗》卷四中,都有遂初园的文字记载和描写。

清初,是苏州园林的鼎盛期,沈朝初《忆江南》词云:“苏州好,城里半园亭。几片太湖堆崒,一篙新涨接沙汀,山水自清灵。”乾隆南巡期间,遂初园正值气象新盛之时,很多文人舍近就远至木渎遂初园赏景唱和。徐扬在他的《姑苏繁华图》长卷中,不惜浓墨重彩,对遂初园作了十分详细的写真,为遂初园留下了珍贵的图形视觉资料,南大历史系教授范金民,在其《清代苏州城市文化繁荣的写照——姑苏繁华图》文中,对遂初园作了详细的解析。根据《姑苏繁华图》中遂初园写真图像,结合徐陶璋《遂初园序》、沈德潜《遂初园记》以及其他遂初园的文字资料,可勾勒出清初遂初园的慨况:

遂初园原为三路七进一大园。其中:中路以会客、喜庆、雅集、演唱、藏书等功能的建筑为主。大门临东街,枕市河,有水码头和驳岸。中路建筑中第三进为大厅,厅名“补闲堂”乃园主吴铨所取,是戏曲堂会演唱场所。厅有边门,内筑避弄,直通大园。第四、五进为藏书楼,两楼间衔以东西转楼,构成“回”字型双层藏书重楼。第七进为旱船,即“听雨篷”,东首洞门上有吴铨自题“遂园”行楷砖雕匾额,出旱船即为大园。

西路建筑以书房、庭院、起居室为主,可视为园主学习和工作区。第三进为双层小书房,第五、六进为双层大书房,合称“拂尘书屋”。其中第五进前有假山,林荫嘉花相间,下层东首辟有边门,与中路第五进藏书楼相通。第六进下层北首为中堂,内置精致独幅银杏屏。

东路建筑为园主生活区,各进厅宅全系双层楼房,有女厅、花厅、内宅寝室等。花厅内南侧有十二扇镂花轩窗,镌刻《西厢记》等昆曲戏文图案。东有边门,再东有功德石碑坊一座,上镌圣旨。边门内筑避弄,直通大园,其造意与拙政园文徵明手植紫藤东首避弄直通“远香堂”异曲同工。徐扬所绘《姑苏繁华图》长卷,其中遂初园是重点描写的私家园林,“遂初园”图中,还有一组戏曲堂会的特写镜头。堂会演出之处,正是遂初园中的“补闲堂”。只见轩厅内座席环列,高朋满座,前轩铺有地毯,这是演出的“舞台”,台上有青衣、童子二人演出,据苏州学者张英霖、姚世英,《中国昆剧大词典》主编吴新雷以及南大历史系教授范金民等研究分析:堂会演出的正是南戏四大名剧之一的刘剧《白兔记》,图中已演至咬脐郎出猎追白兔与母相见的一幕,其坐地而泣者为李三娘,肩担木桶代母挑水者即咬脐郎。

徐扬的《姑苏繁华图》完成于乾隆二次南巡之后的乾隆二十四年,时值苏州园林最兴盛期,城内外以及郊县乡镇的园林数以百计,徐扬唯独选择木渎遂初园作为描写的重点,遂初园在当时江南园林中的突出地位可见一斑。难怪后人评述遂初园时说:“不独木渎园林无出其右者,即便在苏城也可谓极园林之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