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宗金鉴》方剂浅讲

 谭一僧 2017-07-01

《医宗金鉴》方剂浅讲——参附汤

参附汤治虚中脏,唇缓涎出不语言,昏不知人身偏废,五脱证见倍参煎。

【注】参附汤,即人参,附子也。治风邪中脏之人,形气俱虚,其证唇缓不收,痰涎流出,神昏不语,身肢偏废,或与五脏脱证并见,宜大倍人参,先固虚脱,次治风邪可也。


实中脏是脏气虽然被邪气包围,还能坚守城门不被攻破,种种症状都是坚闭的表现。虚中脏则是正气不支城门被攻破,所以牙关不开、双手握固等闭合的症状都消失,而代之以唇缓涎出、肢体松弛偏废。无疑这是几种情况中最虚的一种,到了这一步人已经非常危险了,因为邪气一旦打开关门,正气就呆不住了,下一步就是要逃跑而出现脱证,大汗出、喘促、遗尿等症状会接踵而至。用药必须抓紧时间扶阳益气,附子有斩关夺门之勇,能战胜汹涌的寒邪,但光靠勇猛还是不行的,还必须有充足的元气供它支配,也就是要保障后勤供给,又用了人参来回元气于无何有之乡。因此本方虽然仅有两味药,也是一阴一阳的搭配。像植物大战僵尸,钱币必须购买两种植物,一种是打仗的,一种是太阳花,没有太阳花就没有实力的来源,迟早要失败,人参就是起到太阳花的作用。
《医宗金鉴》方剂浅讲——参附汤

在《删补名医方论》中还有本方的变化用法:“表虚自汗,以附子易黄芪,名人参黄芪汤

人参黄芪汤用于表虚自汗,仅仅是体表的卫气不固,所以用黄芪来补充卫气,黄芪和附子都能补固卫气,像玉屏风散能治疗自汗,桂枝加附子汤也能治疗表虚自汗。而附子作用的层次比黄芪深,它是把肾间的阳气调用出来。另外黄芪和附子也是一文一武,黄芪是在体表建围墙,附子是在体表驻扎军队。二者一个是在和平时期使用,一个是在战时使用。所以如果病情不急,又仅仅是体表不固,内里不虚的话,用黄芪就够了。

失血亡阴的,用人参生地黄汤,固气兼救阴。方子都是要阴阳搭配,但不是某味药物一定为阴或阳,人参在参附汤中是作为阴药使用的,到了这里它又转变角色变成阳药了。附子能够固阳,人参能够固气,先用人参把气稳住,地黄再慢慢地补养阴血,可见本方和当归补血汤是异曲同工的,只是当归补血汤更活泼一些,本方的实力更厚重。所以在失血亡阴的危急关头要用本方,当归补血汤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它只是适用于慢性的内伤。
《医宗金鉴》方剂浅讲——参附汤

寒湿厥汗是因为体内有寒湿而出现的四肢逆冷并且出汗,人参补气但不除湿,运脾的作用不好,因此改为白术,术、附是除寒湿最经典的组合,内外的寒湿都可去除,阳气重新达于体表使厥汗消失。

参附汤是治疗的阳气欲脱的厥冷出汗,如果阳气仅仅是虚而没到欲脱的地步时,也会出现厥汗,但不用人参来大补元气,因此把人参改为黄芪,名芪附汤,专门补阳固表就行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