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7种大虫会吃你家的魔芋,不得不防

 九歌珍藏阁 2017-07-01

1

蚜虫

危害魔芋的蚜虫,目前已知的有三种,即桃蚜、棉蚜和郁金香长须蚜。蚜虫在长江以南可全年繁殖,华东芋区每年发生20—30代,以春、秋两季最重。最适发育温度15℃~26℃。每头雌蚜平均产仔50—85头,在适温范围内,生殖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蚜虫有趋嫩习性,春季多聚集于魔芋现叶期前,危害后对魔芋影响很大。蚜虫数量消长除受温度影响外,夏季雨水多对其不利。

温高湿生态环境蚜虫常招菌类寄生而亡。大雨对蚜虫有冲刷作用,因此夏季蚜虫往往较少。防治重点在魔芋现叶前期,约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苗时,此时在芋地偶见蚜虫的成蚜聚集在魔芋幼苗、嫩叶上,集中于叶背吸取叶汁液,使幼叶严重失水和营养不良,叶面卷曲皱缩,色泽不均匀并发黄,失绿、叶片难以展开,影响生长。蚜虫还是病毒的传播介体,防治蚜虫可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发生。


2

蛴螬

蛴螬,属鞘翅目,金龟子科。蛴螬是金龟子幼虫的通称。危害症状:蛴螬的活动与危害皆和土壤温度及喜食作物相关。当表土温度为12℃~18℃,土壤含水量15%~20%时最适于蛴螬活动。魔芋球茎具足够的水分和养分蛴螬喜食之。蛴螬不出土,始终在土下危害,可咬断鞭芋、根系,切断口呈刀切状,致使幼苗退绿黄化枯萎,还可啃食球茎成孔洞,使魔芋长势衰弱,直接影响产量和质量,同时形成伤口引发病害。

3

甘薯天蛾

甘薯天娥属鳞翅目天蛾科,又名旋花天蛾,幼虫俗称花豆虫、猪儿虫。主要以幼虫啃食魔芋叶片为害魔芋,常常只剩下叶脉,是魔芋的主要害虫。

成虫,体长47—50毫米,翅展100—120毫米,头部暗灰白,腹部有两从鳞毛构成褐色八字纹,中胸有形如钟状的灰白色斑块。前翅灰褐色,有许多云状纹,后翅淡灰色,有4条暗色小状纹,腹部背面中央有灰褐色斑纹,两侧有白、红、黑三色相间的横纹。卵呈球形,直径为1.5毫米,初产时为草绿色,孵化前呈黄白色。幼虫初孵为淡黄色,头呈乳白色,一至三龄为黄绿色或青绿色,四至五龄体色多变,可出现青、绿、红、黑、油黑等多种花色体形。老熟幼虫体长约83毫米,头顶圆。中后胸及条至第八节末端有弧形的尾角。

甘薯天蛾在魔芋产区一般1年发生3—4代,以蛹在土壤中越冬。全年以8—9月为害最重。成虫白天躲在草堆、矮树丛及各种作物地内,傍晚出来活动,飞翔能力很强。晚间8—10点进行交尾,交尾后2-6小时开始产卵。每头雌虫产卵散在魔芋叶片的正反两面和叶柄上1000粒,卵经4—5天孵化,幼虫栖息于叶背或叶柄上,早晚或夜间取食活动,五龄后食量剧增,占幼虫总含量的95%左右,一只幼虫一生可食1株魔芋叶片,老熟幼虫在土中约3厘米深处化蛹,蛹期约14天。

气温17℃相对湿度90%时,越冬蛹开始羽化,成虫进行产卵,生长期温度为20—28℃。

4

铜绿金龟子

铜绿金龟子为害玉米,马铃薯、花生、大豆及杨树等多种植物。成虫食叶片,幼虫名蛴螬,为害魔芋、马铃薯、芋艿、甘薯等,将其地下根、茎蛀成孔洞。但1989年在湖南汉寿县洞庭湖堤欧美杨树里间作的魔芋,铜绿金龟子成虫不仅啮食杨树叶片,也啮食魔芋叶,幼虫还蛀空球茎及根状茎。近年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白魔芋产区也有发现。因造成伤口并携带软腐病菌,造成的病害后果比直接啮食叶、茎的损失更大。

成虫体长18—21毫米,全身铜绿色,具闪光,前胸背板密生刻点。老熟幼虫体长35—45毫米,全身多皱褶,静止时变成C形。头部黄褐,胴中乳白色。蛹体长18—21毫米。1年1代,10月时三龄幼虫和成虫进入土中越冬。成虫盛发期在5—7月,有假死性和趋光性,对未腐熟堆肥有强趋性。成虫夜间取食、交配活跃。9月以后进入三龄,暴食量大,次年4月才又继续取食,在春秋两季为害。幼虫期340—400天,始终在地下活动,喜湿润土壤,幼虫老熟后在土下20—30厘米处化蛹。

5

金针虫

金针虫属鞘翅目、叩甲科。我国记载有600-700余种,其中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是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两种。在魔芋上主要是沟金针虫。

沟金针虫老熟幼虫体长约20-30毫米,体较宽二略扁,金黄色,头部上唇呈三叉状突起。体节宽大于长,背面中间有1条细纵沟,尾节背面有近圆形的凹入,并密布较粗刻点。成虫体长14-18毫米,宽3-5毫米,体型较细长,体深褐色。密被金黄色细毛。头扁,头顶呈三角形洼凹,密生明显刻点。雄虫触角11节,略呈锯齿状,长约为前胸的2倍。雌虫触角12节,丝状,长达鞘翅末端。卵椭圆形,乳白色,长约0.17毫米,宽约0.6毫米。

沟金针虫2-3年完成1个世代,以成虫和幼虫在土壤中越冬。由于生活历期长,土壤环境复杂多变,田间幼虫发育不整齐,因而引起世代重叠。据观察,在魔芋产区,成虫白天潜伏在土块下或杂草中,傍晚外出活动,有假死性,无趋光性。沟金针虫在土中的活动随土温季节变化而作垂直上下移动,春秋两次上移形成全年的危害期,夏季高温和冬季低温来临后,则下移进行越夏和越冬。

金针虫是农作物重要的地下害虫,俗称铁条虫,换丝虫其成虫称叩头虫。金针虫长期生活于土中,约需3年左右完成1代,第1年、第2年以幼虫越冬,第3年以成虫越冬,受土壤水份,食料等环境条件影响,田间幼虫发育很不整齐,主要危害魔芋的根部及球茎,蛀食地下嫩根及嫩茎,造成孔洞及伤口,引起软腐病等病害发生,严重时造成地上部分叶片发黄,枯萎。

6

地老虎

地老虎属鳞翅目、夜蛾科、切根夜蛾亚科。其幼虫又名地蚕、切根虫。是我国地下害虫中的一个重要类群。已知的地老虎种类超过30种,分布较广,危害较大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和大地老虎3种。危害魔芋的主要是小地老虎。

小地老虎末龄幼虫体长40毫米左右,体表极粗糙,密布黑色颗粒,背部各节前排毛片明显较后排小,臀板上有两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成虫体长20毫米左右,暗褐色,前翅上肾纹、环纹、棒纹均十分明显,各纹周围有黑边。卵粒扁圆形,高0.4毫米,直径0.55毫米左右,卵表面有纵棱及横格,初产乳白色,后变为黄色。

小地老虎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其越冬北界为北纬33度一线,在我国1年发生1-7代,富源县1年发生3-4代,3-7月危害烤烟、玉米、蔬菜,魔芋长根后也危害魔芋的根。在前作为绿肥的地块发生较重。田间幼虫于4月上、中旬盛孵,4月中、下旬发育为二到三龄,三龄后有假死性。4月底至5月上旬进入到四、五龄为危害盛期。成虫昼伏夜出,喜食甜酸味的液体,对黑光灯有趋性。

7

线虫

线虫危害魔芋的方式寄生于魔芋球茎中的线虫种类较多,已知的主要有根结线虫、根腐线虫、针线虫和假根腐线虫等。根结线虫和根腐线虫在魔芋栽培区已普遍发现,危害严重根结线虫寄生于魔芋后形成“根结”或“根瘤”,很容易切断细根,降低根的吸收能力,因此茎叶黄化,生长发育差。寄生于球茎和子芋上时,球茎表皮变粗糙,形成很大“根结”,影响产量与质量,在贮藏过程中腐烂率增高。

根腐线虫从根尖侵入,在组织内转移,并使寄生部位烂疮至腐烂。8月中旬危害严重时,初期植株叶片白天萎蔫,傍晚和阴天又恢复平展,几日后叶褪绿发黄,9月中旬开始夭棵倒伏,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线虫的一个世代需25—30天,每年反复发生几代。线虫为乳白色,长1mm左右,雌性成虫形似梨果。


《魔芋知识微讲坛》

中国魔芋产业发展近三十年来,魔芋种植是高产量,高价格的经济作物,是农民脱贫致富的法宝,但是魔芋病虫害一直是损害魔芋种植户的一个主要因素,导致魔芋产业发展不前。这些年来,很多大学,很多研究机构一直努力把魔芋病虫害解决,但效果不理想,一直没有把魔芋病虫害解决。为此,魔丽魔芋公司搭建魔芋知识微讲坛这个平台。邀请全国魔芋专家进行授课,学员反映生产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努力将魔芋产业发展中的问题暴露出来,专家来为大家解决。希望通过学员暴露生产中的问题和众多专家科学的解决办法,能够有效的将魔芋产业中的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的控制,助种植户丰收,助魔芋产业发展。

第三期   魔芋虫害防治技术

以上7种虫害是经常发生在我们的魔芋地里的,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觉得魔芋虫害危害不大,因为虫害吃不了几颗魔芋。但是专业的人就知道,虫害是直接影响病害的活动体,是魔芋病害的传播体。为此,魔芋知识微讲堂有幸邀请到毕业于四川大学,从事虫害研究工作20多年的秦勇老师来为大家讲授知识。


如果大家想把魔芋种植好,发展好,希望大家加入我们《魔芋知识微讲堂》的学习。

小编还有话说

1、关于学习:小编种植魔芋也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做过很多魔芋种植实验,看过魔芋资料,魔芋书籍。自认为自己懂的魔芋技术。但是,经过第一期和第二期向专家学习后,发现自己不懂的还很多。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学习知识要永远不满足才能有进步有提升。自认为什么都懂的人,往往会把自己学习之门关闭,不会得到进步,得不到发展。

2、关于收费:魔芋知识微讲堂从很多角度考虑,采取收费10元的学费。从学员角度说.:为什么要收费不免费,原因是很多人以为是免费的,不想学习,空占位置。交费以后毕竟是自己的金钱付出,大家有意识前来学习,提升大家的学习效率。从专家角度来说:可以付给专家报酬,钱多钱少无所谓,关键是对专家对研究魔芋的劳动付出肯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