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泰县志》载有“鹿角山” 今人不知所指何处 我似乎找到了

 雲泉 2017-07-01

《新泰县志》载有“鹿角山” 今人不知所指何处 我似乎找到了

(原载:《新泰文史》2016年第3期)

原标题:新泰鹿角山及角山庄地名来源小考

笔者近日查阅手头资料,发现清乾隆年间江乾达主编《新泰县志》及清光绪年间汤宗干主编《新泰县乡土志》均有“鹿角山”、“平埠山”的图文记载。江乾达《新泰县志》载:“鹿角山,县南二十里。平埠山,县南二十里,有雷坛。”汤宗干《新泰县乡土志》载:“鹿角山,县南二十余里,西连平埠山,在沈村保内。平埠山,县南二十余里,东连鹿角山,上有雷坛,山北即小汶河之上游,在沈村保内。”又载:“诸山自鹿角山以下皆蒙山支麓,罗列于小汶河之南岸,作泰岱之环护。”

《新泰县志》载有“鹿角山” 今人不知所指何处 我似乎找到了

(清乾隆年间江乾达主编《新泰县志》配图)

今考新泰市地名委员会办公室编《新泰市地名志》(1992年12月第一版)第212页“东都镇”条目下有“平岭庄,位于新泰城南11.5公里,东都镇西南4.1公里,平埠山之阳……因位处平埠山之下得名”、“乌珠台位于新泰城南11公里,东都镇西南4.1公里,平埠山东麓”等记载,可知古代所谓“平埠山”当即今周围村民常说之“玉皇山”,今西都社区搬迁到此山北麓,已建成新泰市玉皇山风景度假旅游区。然而,今天的人们对于与“平埠山”东西相连的“鹿角山”却知之甚少。

笔者的出生地名为“角山庄”,地处新泰市岳家庄乡东北,北与东都镇平岭庄、东与东都镇燕家庄(紧邻乌珠台)、西与岳家庄乡马头庄、南与岳家庄乡婆婆峪交界。据老人讲,本村原名“涝洼庄”,后改名为“角山庄”,至今北临之新汶街道办事处张家庄、孙村等地的老人提起“角山庄”知之甚少,而提起“涝洼庄”则大都知道。据《新泰市地名志》记载:“角山,明万历年间(1573-1619)建村。始名涝洼。后人口渐多,聚落向青山脚下延伸,1949年更今名。”(村碑所记略同)

然而,另人匪夷所思的是,前段时间笔者回村见到了本村新近发现的清道光年间《建关帝庙碑》,其中竟然提到了“角山庄”,这与《新泰市地名志》及村碑记载严重不符。查考《建关帝庙碑》为古碑无疑,据此则《新泰市地名志》及村碑所记或有误。

为此,本人查阅了部分《新泰县志》。据清康熙《新泰县志》“乡保”载:“原四乡:南平乐乡、南德安乡、西永宁乡、北宣化乡。万历年初年仍二十一保,至十年复添富农、云山、高兴、周全等四保,共二十五保,国朝因之。”清乾隆《新泰县志》“里甲”载:“云山保:十九庄,距城二十里至三十五里。张家庄、孙村庄、云山庄、石龙庄、东良庄、西良庄、成家楼、良存庄、北寺山、南寺山、北流泉、泉子头、南流泉、黄山庄、平牛庄、马头庄、角山庄、燕家庄、牛家庄。”由此可知,至迟则在清乾隆49年(1784),即有“角山庄”这一地名存在,它与古今同名的“马头庄”、“燕家庄”等邻村并属于明万历十年(1582)增设的“云山保”。

然而,“角山庄”为什么名为“角山”?是否即为《新泰市地名志》及村碑所记“后人口渐多,聚落向青山脚下延伸,1949年更今名”,只是更名时间上有误?笔者反复查阅《新泰县志》,大胆推断“角山”一名或由“鹿角山”而来,理由如下:

一、古人命名村庄或以地理特征、或以姓氏主流、或以名人典故等,多取吉祥含义,以“聚落向青山脚下延伸”命名或有误。

查附近村庄,“黄山”、“云山”、“马头”、“寺山”等多以山命名,何独“角山”以“聚落向青山脚下延伸”而命名?况“角”字有“jiǎo”、 “jué”两个读音,“jiǎo”音不太符合新泰人发音习惯,故本村及周围村民习惯读之为“jué”。“jué”字谐音“掘”、“绝”、“噘”(骂人)“撅”(拔起)等,吉祥义很少,至今周围村民仍爱因此嘲讽本村村民。古人命名村庄能不考虑这些吗?

二、由《新泰县志》所记“鹿角山,西连平埠山”等及参考配图,当知今角山庄村北本村村民所称之“北山”等即为“鹿角山”。

《新泰市地名志》载:“角山,位于新泰城西南13.3公里,岳家庄乡东北4.8公里,西临马头山,平阜山之阳。”考新泰境内古今无“平阜山”一名,参考此书中“平岭庄”、“乌珠台”等邻村所载,此“平阜山”当为“平埠山”笔误无疑。由“平埠山”及《新泰县志》图文所记,参考今天各山方位,可知今角山庄村北三峰叠起之“北山”或加上邻近相连的“凤凰山”即为古之“鹿角山”。(据1999年出版的《新泰文化大观》所记:“凤凰山,位新泰城南12公里,东都镇境内,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2公里,主峰海拔450米,山腰有溶洞,洞口高3米,宽4米,深500余米。此山北麓的乌珠台村,有远古遗址,曾出土智人牙齿化石。)“角山”之名或即取“鹿角山”末两字而来。这与周边村庄相对,特别符合古人命名村庄多取山川名胜之名的习惯。角山庄村北之北山及凤凰山,蜿蜒曲折,特别是北山“三峰叠起”之状形似“鹿角”,山名或由此而来。北山及凤凰山至今大部分仍属东都镇,这与《新泰县志》所记“在沈村保内”(清代东都镇大部属沈村保)并不矛盾。

三、今“角山庄”一名见诸公文等官方文献和称谓,但这并不妨碍村民俗称之为“涝洼庄”,以农耕为主的村民或许更喜欢“涝洼”一词,古今一理。

据2006年刊印的《新泰市角山村郭氏家谱》记载“十一世郭方祥于清朝乾隆年间,又由张家庄迁居涝洼(今角山村)”。本村人口最多的《李氏祖谱》也在序言中称:“李氏自乾隆年间由丁家庄迁居涝洼庄”。由此或知《新泰市地名志》所记“角山,始名涝洼”或许无误。那么为何至迟从清代乾隆49年(1784)更名为“角山庄”以后,村民仍喜欢称其为“涝洼”呢?笔者认为,这是官方文献与村民俗称的差别而矣。试想,在农耕文明时期,“涝洼”一词,相对来讲更受欢迎,风调雨顺是每位农民所期盼的。作谱者习惯依初名称迁居地,以显其久远;年长者习惯称旧名,以显其博识。官方以名山为村庄命名,村民却没有买账,直到今天仍然有人称其为“涝洼庄”,或许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更改地名一定要适度遵从居民的意愿。

今新泰“鹿角山”不知所指,“角山庄”不知何来?笔者略书己见,以此求教于方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