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蚕形玉佩小话(二)不同时期的蚕形玉佩上篇

 文雅aw 2017-07-01

2.1红山文化的蚕形玉佩

    目前所见的蚕形玉佩多为实体的圆雕小件,始见于距今5000余年前的红山文化遗址。这里出土的红山文化蚕形玉佩(图1)玉质呈青绿色,几乎不透明的蜡质光泽。蚕形背部呈圆柱状,腹部略呈扁平状,顶部平整,由阴刻环纹做口,双目为减地浮雕的微凸圆形,器身上半部用逐节减地法制成规则的凸弦纹,下半部光洁无雕饰,尾部向腹部微翘,呈圆尖状,两侧有直径很大的对钻圆孔。

               图1 红山文化蚕形玉佩(那斯台遗址出土,巴林右旗博物馆藏)


2.2殷商时期的蚕形玉佩

    距今3100-3500余年的殷商时期是中国古代制玉的第一次巅峰期,河南安阳殷墟、山东青州苏埠屯和山东滕州前掌大等殷商大墓中都出土了数量繁多、品种丰富的各类玉器,但是出土的蚕形玉佩数量不多,公开的考古资料也相对较少。其中比较典型的殷商时期的蚕形玉佩是1953年在河南安阳大司空村殷墟墓出土的两枚玉蚕,其中一枚(图2)为不透明的白玉材质,玉质应为当地出产的某种软玉,蚕长3.1厘米,圆头细尾,蚕身平直,通体等距刻画为7节,吻部刻画V字槽作开口。该蚕形玉佩出土时由丝织品包裹,与它一同出土的商代铜片上,还留有丝织品的痕迹[1]

图2 殷商时期蚕形玉佩(安阳大司空殷墟墓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2.3西周时期的蚕形玉佩

    真正将对蚕形玉佩的喜爱发挥到极致的是继商而起西周。在舆服方面《礼记》描述当时的贵族上车以和鸾为节,下车以佩玉为度行步则有环骊之声西周人首创了标志贵族身份等级的组佩制度,这项制度也为此后的历朝历代舆服制度的编制开创先河并提供蓝本。

    蚕形玉佩是西周最常见的玉器主题,在多个西周遗址中都曾批量出土,综合现存的考古资料并进行比对后发现,西周时期的蚕形玉佩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形制:

    弓背直蚕形玉佩(图3),截面近圆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形似活蚕,蚕腹扁平,蚕背微弓,钝头细尾,图中样品为7节。见于西周早期的山东济阳刘台子墓葬[2]、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3]


图3 西周早期蚕形玉佩I(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曲弓蚕形玉佩(图4),截面近圆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形似活蚕,蚕身微呈曲弓形,蚕尾内翘,钝头细尾,图中样品为5节。见于西周早期的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山东济阳刘台子墓葬。


                            图4 西周早期蚕形玉佩II(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尖尾弓蚕形玉佩(图5),截面近矩形,近首端侧面横穿孔。蚕身弓起,蚕尾内翘,钝头尖尾,图中样品为5节。见于西周早期的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数量稀少。

图5 西周早期蚕形玉佩III(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弯弓蚕形玉佩(图6),截面近矩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蚕身呈弯弓形,蚕尾内卷,图中样品为6节。见于西周早期的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山东济阳刘台子墓葬,较为常见。  

图6 西周早期蚕形玉佩IV(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直蚕形玉佩,截面近圆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图7),也有底部横钻孔样品(图8)。形似活蚕,蚕身平直,头圆尾钝,多细长。见于西周早期的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山东济阳刘台子墓葬和西周晚期的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2等。

7 西周早期蚕形玉佩V(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8 西周晚期蚕形玉佩V(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2出土,虢国博物馆藏)

矩面直蚕形玉佩(图9,图10),截面为矩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蚕身平直,头方尾尖,多细长。该形象为对类型V写实玉蚕的抽象化表达,在西周早期的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和山东济阳刘台子墓葬中均有出土,风靡整个西周时期。


9 西周时期蚕形玉佩VI(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10 西周时期蚕形玉佩VI(山东济阳刘台子墓地出土)

矩面弓背直蚕形玉佩(图11),截面为矩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蚕腹扁平,蚕背微弓,钝头尖尾,图中样品为5节。该形象为对类型I写实玉蚕的抽象化表达,多见于西周中晚期,考古样品参考西周晚期的三门峡虢国墓地M2012出土的串饰。

11 西周时期蚕形玉佩VII(私人藏品,作者提供)

矩面曲弓蚕形玉佩(图12),截面为矩形,近首端顶部底部直角孔。蚕身微呈曲弓形,蚕尾内翘,钝头细尾或尖尾。形象为对类型II写实玉蚕的抽象化表达,见于西周早期的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山东济阳刘台子墓葬,并延续到西周晚期,数量较多。

12 西周早期蚕形玉佩VIII(宝鸡茹家庄西周[弓鱼]国墓地出土)

半月弓蚕形玉佩(图13),截面近圆形,近首端顶部侧面三向穿孔。蚕身呈半月弓形,又似璜形,首尾相对,平首圆尾,图中样品为10节。目前仅见于西周中期扶风强家村1号墓。


13 西周中期的蚕形玉佩(陕西扶风强家村1号墓,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有足蚕形玉佩大类,以上9类主要是按照玉蚕的形状和截面形态所做区分,基本已能囊括西周常见的蚕形玉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些形状与以上各类大致相同,但是蚕首下方刻画了胸足形象的有足蚕形玉佩。这类蚕形玉佩的穿孔通常也位于玉蚕头部下方突出的胸足与蚕身的夹角处。这类玉蚕既有形态高度写实的样品(图1415),也有像上面几类一样的抽象化作品(图1617),但是对胸足的刻画无疑使玉佩对蚕的表现更加严谨和明确。这些有足蚕形玉佩多见于西周晚期的各个墓葬,并延续到春秋时期。


14 西周中晚期的蚕形玉佩(陕西扶风强家村1号墓,宝鸡周原博物馆藏)

15 西周晚期的蚕形玉佩(陕西西安张家坡出土,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16 西周晚期的蚕形玉佩(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国博物馆藏)


17 西周晚期的蚕形玉佩(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国博物馆藏)

上述十类是西周时期常见的单纯玉蚕形象的玉佩,其中除西周晚期的个别样品外(如图13 、图15),西周时期的蚕形玉佩通常都是长度在1-4厘米的小型配饰,而且纵观西周时期,蚕形玉佩的形象有精确化、抽象化的倾向。

除了这些单纯以蚕为原型的玉佩以外,西周时期,蚕的形象与其他元素交融后出现了一些相对特殊的衍生品。郑州大学的崔天兴博士曾专门撰文论述虢国墓地出土的驮鸟蚕身龙首玉佩(图18),认为这件玉佩如新郑春秋大墓的莲鹤方壶那样开创了春秋时代的精神先河,并进一步分析了西周及以前龙纹蚕身玉器的文化渊源,这件玉器也是能印证蚕为龙精玉帛为二精等古代说法的实物证据,也是探寻玉文化、龙文化和蚕桑文化的传播与交融的关键环节[4]。除这件文物以外,崔天兴博士和孙机先生还分别指出过另外的一些蚕与龙纹、虎纹等元素结合的西周玉佩饰(图19),这些文物虽为蚕形玉佩所衍生,但是已不适合将其视作单纯的蚕形玉佩用上文提出的分类体系加以区分。

图18 驮鸟蚕身龙首玉(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国博物馆藏)

图19 蚕身龙首玉佩(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国博物馆藏) 

图20 蚕形龙首玉佩(山西曲沃县晋侯墓群出土)                        

  总体而言,西周是蚕形玉佩最为流行的一段时期,有关蚕桑丝绸崇拜的很多神话细节可能也是在西周才正式定型并体系化的。周礼·天官·内宰》记载中春,诏后帅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以为祭服,可见西周时对蚕神的祭祀就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礼仪被写入当时的指导性法律文件《周礼》,自此以后,几乎历朝历代都会在仪典中写入先蚕礼



[1]马得志,周永珍,张云鹏一九五三年安阳大司空村发掘报告[J]. 考古学报,1955,01:25-90 211-248.

[2]熊建平试谈刘台西周墓地出土的玉蚕[J]. 农业考古,1987,01:310-312.

[3]刘明科西周玉蚕[J]. 收藏,2014,19:88-90.

[4]崔天兴. 浅论虢国墓地博物馆馆藏驮鸟蚕身龙首玉[N]. 中国文物报. 2016.3.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