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沧历史上出了位谢总兵,他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雲泉 2017-07-01

海沧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自然也有不少有故事的人

海沧历史上出了位谢总兵,他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不管他们留下的脚印或大或小

都为海沧的历史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海沧历史上出了位谢总兵,他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今天

不如就一起来听

这两位朋友的故事吧

“天下总兵,尚大的谢英”

海沧石塘村

在历史上曾出了个“谢总兵”

在石塘村的谢氏“世德堂”有一匾额高悬

上书“荣禄大夫”四个镏金大字

海沧历史上出了位谢总兵,他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据当地老人介绍

此“大夫”就是石塘村东坑社

谢氏第十三世孙 谢英

谢英家住石塘村东坑社猴仔尾河角。幼时是养鸭倌。相传有一天,谢英在家门口池塘里无意捉到一条大鱼,足有五六斤重,此鱼非同寻常,乃“化骨鳝”。谢英吃了此鱼,竟昏睡了五六天。醒后,谢英食量大增,此后便力大无比、魁梧异常。

海沧历史上出了位谢总兵,他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康熙年间,海沧大旱,谢英的姑姑欲挖井取水抗旱。当时打井得用四根石柱当井吊,石柱胸径约六七十厘米,长约四五米,需几人方可抬起。

正是这时,谢英来姑姑家,家中没人,只见一满锅饭还冒着热气。难得吃顿饱的谢英便一口气吃下了这一斗二的饭。姑姑回家见状,潸然泪下:这顿饭可是倾家中之米,来犒劳抬石柱的八个帮工师傅的啊。谢英便说:“区区几根石柱,我一人将它们竖起便是。”于是捋起袖子,轻松地将几百斤重的石柱一一竖起,并插入地下丈许。姑姑见状又喜又恨:喜的是侄儿竟有这么大的气力,恨的是家中实在是太穷,无力养饱他。无奈之下,为了能让侄儿吃饱饭,姑姑便提议谢英去应招当兵。就这样,谢英成了清兵的一员。

临行前,姑姑含泪为侄儿编了一双靴(据说谢英的脚特别大,这只靴足可装下一斗多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谢英十分珍惜这靴,平常舍不得穿,总是打赤脚而将靴系于腰间。

因谢英魁梧力大,战斗勇敢,多次立功,皇帝听说此事,非亲见谢英不可。皇帝诰封谢英为“威灵镇总兵”、“灵威大将军”、“贵州监军道”,镇守云南、贵州两省,全家乔迁贵州。此后皇上又追谥谢英为“荣禄大夫”、“太子少保”。就这样,一个苦孩子成了大总兵。

这位东坑总兵去世后,只有一只靴和几件衣服回家乡下葬,族人为他立庙存靴。至今,衣冠冢尚存于东坑社边,“总兵靴”经过两百多年后在“文革”期间遗失。

海沧历史上出了位谢总兵,他家就住在这个地方……

海沧之声

微信号:hai-cang

戳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作者:廖艺聪

部分图片由海沧邮政局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