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厦大礼堂何以成为金砖会晤的首选

 渊竹 2017-07-01

 

“2017金砖国家厦门会晤”的纪念邮票图稿千呼万唤始出来,图样照就保留着会议纪念邮票单枚的格局,即会议的LOGO加上城市的风貌,然而这枚纪念邮票作为厦门城市风貌地标性建筑的首选,赫然在目的居然是厦大建南大礼堂,连我这个老厦大都大吃一惊,幸福得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建南大礼堂”居然抢在了厦大一百年校庆之前,率先登上了“国家名片”,而且还是令我厦门城蓬荜生辉举世瞩目的金砖会晤中国国家名片!


怎么会是“建南大礼堂”呢?首先它压根就不是会晤的场所,且排资论辈,在厦大校园里,建南大礼堂的资格远没有建校初期的“群贤楼”来得有历史;论高度与规模,建南大礼堂也没有“嘉庚楼群”来得顶天立地,但建南大礼堂的来龙去脉的确好生了得,且听我老郑细细道来:


我于1952年出生于厦门大学校园内,刚好就在这一年,陈嘉庚先生开始亲自参与设计并督建厦大校园内的一大批新建筑,它们包括:国光楼三座、丰庭楼三座、芙蓉楼三座以及新厦大标志性的建筑——建南大礼堂一主四从五座面海的巨建,这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大规模的校园建设,而建楼的巨款全部是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等南安华侨捐赠的。我家此后住过国光第三楼、丰庭第一楼和芙蓉第三楼,我和几乎所有的“老厦大”一样,在建南大礼堂里看了几千部的电影,老夫我最初关于彩色故事片影影绰绰的印象就是1955年在该礼堂放映的民主德国的《台尔曼传》……半个多世纪以来,厦大人不间断地享受着先生留下的心血建筑。


家父郑道传教授(1919—2002)当时作为厦大经济系副系主任曾多次亲耳聆听陈嘉庚先生的教诲,并留下珍贵的合影。我的忘年之交——集邮家何大仁教授(1932—2010)和我一样,也是属于厦大校园内的“教二代”,他的父亲何励生(1897—1996)是校办秘书,对当时嘉庚先生在厦大的言谈举止知之更多。何大仁和我经常一同前往福州开会,来回途中时常交流,其中多有陈嘉庚督建厦大建筑的细节往事乃至历史隐秘。


  那时交通不便,老先生是直接从集美乘“电船”到厦大校园来“上班”的。人们的感觉是这位精明的老人很担心施工方偷工减料,他是把厦大的这一大批建筑当成自家的后花园,精修精建。当时身为青年教师的何大仁经常看见陈嘉庚老先生拄着拐杖巡视工地,并不时用拐杖敲打建筑材料,还直接用闽南话向惠安的石匠问这问那。修建“丰庭第一楼”是作为全校的女生宿舍,陈嘉庚一再强调走廊的采光和廊栏的高度要适合女生一早起床梳头或早读……


在所有建筑中,陈嘉庚倾注最多心血的当为建南大礼堂。老先生在选址和风格上独具匠心,把它安排在海边的一个高高耸起的坡地上,让这座仅仅三层的建筑看上去极为壮观,且“穿西装戴斗笠”俊俏无比,老先生曾满怀激情地说:要让所有进出厦门港的轮船首先看到厦大的大礼堂!

    陈嘉庚在大礼堂所在的坡顶和海沙滩之间修建了简单的铁轨,承接和输送各类建材,其中包括从南洋进口的木料,大大提高了建设的效率。建礼堂最关键的是大跨度的横梁,当时钢材作为军事物资,被美国严密封锁。陈嘉庚不得不从印尼进口最优质的原木替代,但他却为此愁肠百结。正在这时,重工业部的代部长何长工到厦门视察,何长工早年毕业于长沙甲种工业学校,是老红军中屈指可数的工业行家。何长工与陈嘉庚同为全国政协常委,因此陈嘉庚请何长工到厦大校园参观,并刻意向何“炫耀”了大礼堂准备用于横梁的印尼原木。何部长一下就听出老先生的弦外之音,为此特批7条从苏联进口的钢轨。何励生老先生全程见证了这段隐秘历史的全过程(此事为本文首次公开披露)。

厦大建南大礼堂建成5周年的1959年8月23日,超强台风正面袭击厦门,风魔毁楼拔树重创整个厦门岛,但建南大礼堂啸傲台风。2017年是陈嘉庚先生这座面朝大海的得意之作落成63周年,它至今依然是全国高等院校中座位最多的大礼堂,2017届的厦门毕业生7000多人刚刚在她的襟怀里进行了盛大的毕业盛典,现在它又迎来登上国家名片的殊荣……可以这么说,建南大礼堂是厦大的嘉庚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它完全可以代表厦门大学,由此它也可以无愧地代表厦门城,无论从人文历史承前启后的高度,还是面朝大海胸怀世界的襟怀!

 

那么怎么不会是“厦门会展中心”呢?我想本来应该是,该中心的落选我以为可能是它的商业气息太浓了吧,特别是近年一直扩建,把好好的广场几乎变成了展厅的集中营了,您说呢?

 

厦大建南大礼堂登上金砖会晤国家名片是厦大的骄傲,是厦门的殊荣,是陈嘉庚灿若星辰的德高望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