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对个人来说,什么是好的投资?

 何涛262tm518s7 2017-07-01

(作者Cidic,新三板某公司高管,前投行和投资人士)


导读:这篇不是严谨的文章,更像是最近熔化了太多事情的随笔。

 

首先,别人问我有钱怎么投资,我一般是有一说一的,我不会忽悠说,你投资我公司吧!也不会模糊的说,买腾讯咯,我一般会针对对方拟投资的事情说个清楚,彻彻底底的打消对方投资的意愿。这种行为纯粹是老实,就像别人问我王者荣耀什么段位,我一般都会说青铜一和三之间徘徊,如此的倔强。不像有的投资教父,王者的账号,开会的时候还能自动上分。

 

好了,梗说完了。说正事儿。


好的投资是什么?

 

通常别人的问题是:“最近有啥好投资的么?”

 

这个问题无解。如果说任何单项投资,以我国的经济的市场化程度,很难有大面积的风险和收益的错配的,小规模的永远有,比如楼下王大妈的铺子打算低价盘出去,这种,如果你认识的大妈够多,那么肯定能挣钱。

 

所以答案是,没有。

 

从银行存款到彩票,收益和风险,基本是线性的。那有钱的话怎么办呢?这实际上不是投资什么的问题,而是资产配置的问题。


资产配置是简单的学问,不用任何金融知识,基础的都行,我妈比我厉害的多,国内一般小康的家庭通常的做法是房地产(自住以外),加银行理财,加股票,激进的加点期货、股权投资、P2P什么的,但是后边的基本都不大。这几类资产的配置比例,理论上有一个计量学上的最优分配,但是普通人没有数据,也不可能执行的很具体,所以大差不差,按照股票跌的时候心疼程度,简单分配一下就好。

 

所以答案是,差不多就行。

 

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诱人之处在于,机会太多。你想想房地产,过去10年20年,有什么逻辑,但凡想明白的人,都没有买房。股票隔三差五有一波;期货更疯狂;身边不说天天有人上市,但是投了这个独角兽,那个pre-IPO的,也比比皆是;还有融到钱的傻逼也满大街。P2P之前就火过,现在现金贷,不得了的很。

 

所以即使你知道其实没啥途径,但是不耽误每个人削尖脑袋思考这个投资这个问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我们这个时代的背景:大环境是政治稳定,没有战乱,文化和思想高度统一(对,挣钱);经济稳定,高速发展了很久,接近疲软的可能;互联网异常发达,比国外还要发达。在这个时代做资产配置,最好不要脱离这三个主旋律。

 

主流投资:房地产

 

首先,简单说一说房地产。关于房子的逻辑有很多,大多数不能支撑其价格,以及价格走势。


从上面三个背景因素来看,房子是对冲经济下滑的,是避险资产。这个时代相信黄金的人约来越少,房子是替代黄金,成为经济体的信心支柱。老话说盛世古董,乱世黄金,一个道理,世道不好,需要有流动性的非货币硬通货。我们这个时代,实在没有啥硬通货。没有战乱,意味着房子不会被毁掉。经济越不好,新房子造的越少,老房子就稀缺。经济越不好,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经济就越吃香,这类经济只有大城市有,所以大城市的房子值钱。所以房子买一点,安全。如果买不起,大家凑钱一起买,要么合伙,要么REITS。

 

更多的人问我老家房子能不能买,一般都是限购的怎么怎么了。我觉得买房子不看限购政策,这是表象,地方限购政策去年一定程度上是地方政府限制游资进入本地市场的措施,因为太影响稳定了,而且给不景气的二线房地产行业错误的信号。老家房子买不买,这个看当地经济结构,多少互联网或者新科技的产业,哪怕是沾边也好,好过没有;第二看人口流动,人都留不住,要房子干嘛。领导人说过,地在人失,人地皆失;地失人在,人地皆得。


看水平的:股票和股权

 

其次说到经济的问题,这个牵涉到股票能不能买。


我们说经济要减速了要减速了,实际上是两个方面,第一,传统经济已经在减速了,恐怕减的很厉害;第二,新经济,我们就说互联网好了,增速很快,但是占比很小。中国GDP在2016年是74万亿,我之前的文章测算纯互联网创造的只有不到1万亿,占比很少,增速就算有50%,总体贡献GDP也就不到1个点,总体改变不了趋势,但是局部效应就很明显。


所以,你在互联网行业从业的话,外面老家的人就业问题怨声载道,你在北上深广处处看到机会。

 

这是经济的现状,那么股票怎么买?首先股票是对应的细分行业,隔行如隔山,买指数就是买整个经济体,经济体在整体减速,收益和风险不匹配。


如果你同意我上面的观点,买互联网对应的指数就好。但是互联网行业,赢者通吃,所以买BAT就好,但是百度看起来不是很乐观(其实还好),所以买T和A就好,反正这两家也持股了不少互联网整体行业中的优质公司,基本上你可以理解为互联网最创造GDP的两个行业广告(电商是商品的广告)和游戏,腾讯和阿里,他们即是公司,又是互联网基金,又是基础设施供应商。如果你要把握一下互联网行业中的比较安全的机会,阿里配京东,腾讯配网易,几年内不会有太大问题。


股权投资:早期投资和中彩票差不多

 

说到股票的问题,更多的人问的是股权投资能不能搞。


一级市场回报高于二级市场,风险也高,但是国内的投资者,风险一般不怎么care。但是结合大背景来看,因为我们是个十几亿人的统一语言、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国家,这意味产品很容易标准化,所以很多创业者想清楚了发现,其实只能走这条路;没什么东西是太小众的,或者走小众路线的公司,往往干不过走标准化的路线的竞品。


其次,我们的互联网发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比如北上深广无现金化已经很恐怖了,这意味着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毕,没有什么全局性创业机会了。现在有人说要一穷二白颠覆阿里,这就是搞笑。


所以股权投资,其实很难搞,如果是早期的公司,现在的性价比和彩票一样,如果你不懂这个行业,我建议放弃;如果你懂这个行业,我建议在里面挑现金流好的公司。

 

补充一点,有人觉得多投早期公司可以分散风险,我仔细想了想,根本没有这个理论,金融学上分散风险的原理,是不同资产大类的负相关性。如果你投资一个资产类别,比如风险投资,对行业又没有判断,你就是风险全承担;如果你还要学习沈南鹏赌赛道,这就等于风险资产加杠杆了。

 

在介于早期股权(其实叫天使或者VC)和二级市场中间,存在交易性的机会,最优质的是接近IPO的企业,A股能不能IPO主要看大股东八字好不好,这个很难判断,按照目前A股pre-IPO的热度,估计也投资回报和风险也有错配。回到上面的时代大背景,经济下滑,但是互联网行业是高速增长的,所以好公司都在互联网行业,挑里面大的还没上市的就行。如果你有足够多的通道(路子宽),我建议配资今日头条、快手、小米。

 

这里分析一下,现在虽然自称独角兽的很多,但是距离IPO很近,并且安全的,其实不多。最安全的是今日头条,不但自己主APP牛逼,而且下面的内涵段子、火山小视频、抖音,不但产品的节奏完全踩对,而且产品质量很高,可以说不是偶然的了。快手算是比较另类的,但是流量就是钱,离钱近就是离IPO近。小米这里不多说了,我之前文章说过小米是中国互联网的锚,现在是困难点,但是希望挺过来。按照我自己的标准,美国可IPO的公司,最好是估值30到50亿美元附近,太低太高都不好,EBITDA至少一个亿,按照这个标准,压迫配置小米,更多是信仰。

 

还有滴滴、美团、饿了么之类的几百亿美元的独角兽,这些我建议不配置或者少配置。


各种估值和利润方面的理由不解释了,再次说回我们这个时代的大背景,因为这里面有比较深层的意义。


前面解释过,传统行业不好增长放缓,甚至有的行业下滑,意味着对传统行业的劳动力的需求的减少。作为劳动力大国,这些劳动力的数量是客观的,足以改变一些行业。互联网行业作为GDP的增长点,吸纳了一些劳动力,形成了新的产业。比如快递、外卖、地推,都是典型的廉价劳动力驱动的行业,美团和饿了么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行业对劳动力的吸收,滴滴很大程度上增长最快的时段,也是其他行业的劳动力转化为职业专车司机。


所以,无论这些公司披上了什么互联网经济模式的外衣,共享经济也好,大数据也好,并没有掩饰了其劳动密集型行业的本质。劳动力驱动的行业,增长和利润空间,都取决于劳动力的多寡、劳动创造的附加值、劳动力的成本。而这些,都有互联网行业不喜欢的天花板和自然规律,所以用互联网公司的添加来衡量这些公司并不恰当;而在劳动力成本上升、但是劳动力教育跟不上的大前提下,这些商业模式能否持续存在并且盈利,都是问题。

 

除了纯互联网行业,别的行业,比如医疗、教育、自动化、新能源之类,都是有潜在的IPO机会的,但是,最好下注自己懂的赌局。


高风险的:P2P、比特币

 

除了股票、股权之类比较费神的投资配置以外,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要简单一点。


虽然过去几年P2P回报很高,倒闭和逃跑的也很多,经历过的人,也都理解其中的风险和收益。现在现金贷死灰复燃,依然有人愿意刀口舔血。我认为这虽然取决于风险偏好,但是因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对借债端的信息和判断方式不是很透明,很可能风险是整个行业系统性低估的,互联网征信还没有发展出有价值的模型。长期看来,随着中国的互联网的深度普及,互联网金融的投资人群越来越大,因此需求也来越多,资金回报会下跌。


因此,在现阶段,主观上来说,我最多只敢配置有极好信用背书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比如平安的陆金所、阿里的娱乐宝,但是这些产品回报并不高,长期预期更会下滑,只能根据个人流动性的情况配置。

 

最后鬼扯一下比较新的大众投资种类,比特币(或者叫区块链,因为还有别的币)。在此之前扯一扯黄金。在所有期货类品种里面,除了黄金,其他都很费神,没有多少总资金量,根本不能说是配置,实际就是炒一波。黄金,我个人认为是在逐步失去其信用价值的。


黄金自大航海时代以来,直到布雷顿森林体系,一直是信用体系的基石,但实际上,应该反过来说,黄金是自古以来,没有彼此信用的人之间建议信用体系的基石。然而现代金融,很早就不需要黄金作为货币的基础了,国与国之间的信用,完全建立在彼此的信息(税收、稳定程度、军事力量、创新程度等)之上。所以黄金波动之外,还有因为失去价值的下行趋势。不过黄金怎么说呢,对于黄金的信仰是建立在几百年的历史上的,你喜欢你就买呗。

 

比特币和所有区块链的货币产品,核心是替代信用。


从这一点上来说,比特币或者任何一种区块链去中心化货币(以下统称比特币),在特点上,比如稳定产出和总量、可分割、公允单位等,类似黄金,拥有黄金作为货币的可能性。替代黄金意味着替代信用。但是比特币能不能成为替代货币,实际上需要一个历史事件。从黄金如何成为信用货币的历史来看,是大航海时代国与国之间贸易繁荣的功劳,但是这个并不说明问题,因为在大航海时代的前甚至之前,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已经很繁荣了。


当时的欧洲商人因为对主权货币没有信心(国王经常单方面改变汇率)、国与国之间存在不同种类的货币难以清算,因此通用的使用一种国际货币单位ecu de marc进行跨国贸易。Ecu de marc只是一种单位,没有实体,是信用货币,也没有和任何的主权货币挂钩,仅仅作为国与国之间贸易商人的信用和债券记账,并且理论上可以通过商会(商会的银行,非主权银行)兑换成各国的主权货币。


从这一点上来说,比黄金更接近今天的比特币。而我们今天那面临的金融体系时代也很不一样了,跨国贸易和清算,美元,信贷体系,都很完整;所以如果比特币要成为替代信用,必须有一个历史事件,实现在目前金融体系内做不到的事情,这样比特币才能有普世价值。一旦和某种传统货币挂钩,比特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个历史事件,不会自然的发生,目前可以想象到的只有服务军火、暗网、赌博、色情等政府反对或者禁止的行业,但是这样永远不可能让比特币成为全民信用货币,随时可以收到其所服务的行业的政策变化、规模变化而引起比特币自身的价值大幅度波动。


这个历史事件,很有可能是一次大规模的金融体系失效,比如下一次冷战。传统金融体系失效将给替代信用体系机会,在小范围内,我们可以看到1970年爱尔兰银行关闭期间(罢工),民间自发的组织起了信用体系,维持的金融和经济的运转。那么如果比特币要走上前台,一场全球性的金融体系失灵,指国际间清算、汇率、支付的失灵(而不是企业信用失灵,企业信用失灵的话,什么鬼都不会付的),可能是最好的契机。

 

但是区块链货币有很多种,在能够通过一定知识判断不是骗子、技术体系完备的话,最好能判断一个区块链货币的应用交易量(即这个货币被用于支付实物或者货币的金额,不是其本身的交易额),这个基本代表这个货币的存活概率。如果不能的话,基本上目前的投资方式可以是什么便宜买什么,因为区块链货币的未来很可能不是一个线性的轨迹。


最后的总结和鬼扯

 

上面说了很多资产类别,把这些资产和现金(银行理财)如何混合,取决于个人风险偏好。个人风险偏好怎么测量,简单的方式是买很多持续跌停的股票试试,一个跌停板睡不着觉,风险资产配置10%,两个睡不着,20%,三个,30%,以此类推。不会睡不着,全买比特币。

 

最后你不要忘了自己是最大的资产,从资产管理的角度,个人因为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可以看作是长期债券,投资自己,提高票面收益,债券就增值。

 

综上,如果你再问我:“最近有啥好投资的么?”我就把这篇文章念一遍,或者你可以听我解释一下午,或者你干脆把钱给我好了。

 

不说了,我要去打排位了,毕竟青铜三很丢人啊。

 

PS: 有个朋友看完了说,哥们,你这个是用第一性原理分析啊,我懵逼的百度了下这是什么鬼扯,对,没错,老子当然就是用的第一性原理啦,从头到屁股都是这么思考问题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