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人志》逆境中战斗:1943年西西里战役中的意大利军队

 cat1208 2017-07-01

1943年7月,盟军发动西西里岛战役,在与德意军队鏖战一月有余后,最终占领全岛。在这场战役中,以“戈林”师、第1伞兵师为代表的德军精锐部队面对拥有海空优势的盟军,实施了出色的阻击作战,成功掩护超过10万人和1万台车辆从墨西拿海峡撤退,可谓虽败犹荣,而占守军大部分的意大利军队就相形见绌了,不堪一击,大量被俘,甚至主动投降。不过,也不是所有意大利守军都望风披靡,至少4个正规野战师按照既定计划实施了反击作战,尽到了军人的本分,只是由于实力虚弱、力量对比过于悬殊,最终落败。

1943年5月,突尼斯被盟军解放,在北非的德意军队大多进了战俘营。此后,盟军开始筹划登陆西西里岛,并且实施了广泛的战略欺骗行动,尽管如此,德军南线总司令阿尔伯特·凯塞林元帅依然认定西西里才是盟军的目标,并尽力加强岛上的防御力量,到1943年6月时,岛上已经驻扎了20万意大利部队和6.2万德军部队,其中德军地面作战部队为3.2万人,包括精锐的“赫尔曼·戈林”装甲师和第15装甲掷弹兵师。意大利军队的主力是由阿尔弗雷多·古佐尼将军指挥的第6集团军,虽然纸面上兵力不少,有9个师加2个旅,还有其他附属部队,但是其中大多数是战斗力贫弱的海防部队,仅有4个正规野战师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


意大利第6集团军司令阿尔弗雷多·古佐尼将军,他是驻西西里岛的意大利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岛上的德军部队在名义上也归他指挥。

1943年驻防西西里岛的意大利军队群像,自左向右分别为:第4“里窝那”步兵师机枪手、第22黑衫军防空团军官、第206海防师步兵。


意大利守军的4个主力师分别是第4“里窝那”摩托化步兵师、第26“阿西耶塔”山地步兵师、第28“奥斯塔”步兵师和第54“那不勒斯”步兵师。除了实力较弱的第28步兵师外,其余3个师都曾计划参加入侵马耳他的“海格力斯”行动,并接受了特别训练,但这项行动最终未能实施。1943年7月,当盟军兵临西西里岛时,上述4个意大利师和2个德国师就成为对抗盟军登陆的一线主力,其中第26、28师与德国第15装甲掷弹兵师驻扎在岛屿西部,第4师与“戈林”师驻防岛屿中部,第54师防守岛屿东南部。


1943年7月10日西西里战役爆发时,德意主力部队的部署位置及英美盟军的登陆地点。


在西西里岛战役中,表现最为活跃的意大利师就是“里窝那”师了,该师于1939年4月5日由旅扩编成师,初称山地步兵师,后出于入侵马耳他的需要改称两栖突击师,在西西里岛战役期间,则是岛上意军中唯一具有机动能力的摩托化师,下辖第33、34步兵团以及第28炮兵团,加上师属支援部队,全师约有13000人的兵力,驻扎在岛屿中南部地区。


第4“里窝那”步兵师师徽(左)及领章(右)


作为守岛意军中战斗力最强的部队,“里窝那”师的任务就是力挽狂澜,随时准备机动到最受威胁的地段协助防御并反击盟军。德意高层判断杰拉一带是盟军登陆的两个主要方向之一,因此古佐尼将军将“里窝那”师置于杰拉滩头后方,如果盟军在杰拉成功登陆,该师将在空军配合下,与德军“戈林”师一道将盟军赶下海。此外,意军还在杰拉附近地域部署了一支步兵、坦克、炮兵混合部队,统称为E机动群,协助防御和反击,该机动群由以下部队构成:

第51装甲营第1连(欠1个排),装备法制R.35坦克;

第52摩托化反坦克营第2连,装备47/32型自行火炮;

第501海防步兵营第4摩托化连;

第155摩托车机枪连;

第54炮兵团第3营第9连,由“那不勒斯”师调来,装备牵引式75/18型榴弹炮。

第326轻型防空炮连第1排,由“阿西耶塔”师调来,装备20/65型高射炮。

部署在杰拉后方的德意军队也编成几个战斗群,随时准备向滩头反扑,这些战斗群自西向东分别为:

    第33步兵团第1营、第34步兵团1营、第28炮兵团第3营以及2个81毫米迫击炮连;

第34步兵团第3营、E机动群以及第28炮兵团第1营;

“戈林”师的工兵营、1个装甲营(20辆III、IV号坦克)和1个炮兵营;

“戈林”师的一个装甲连(由第15装甲掷弹兵师调入)和1个炮兵营;

“戈林”师的2个掷弹兵营和1个炮兵营。


1943年驻西西里岛的意军坦克部队装备的法制雷诺R-35型坦克。


7月10日晨,美军开始在杰拉海岸登陆,担任一线防御的第18海防旅及E机动群无力阻挡,美军迅速建立了登陆场。接到敌情通报的古佐尼立即下令反击,但是凯塞林元帅担心盟军会在巴勒莫登陆,命令德国部队暂时按兵不动。于是在登陆首日,意军不得不单独向杰拉滩头实施第一轮反击。E机动群在15辆R.35坦克的支援下向杰拉镇开进,“里窝那”师的第33步兵团第3营也投入反击。由于敌情不明,训练不足,在美军的火力打击下,反击以失败惨淡收场。次日,“戈林”师终于得到行动命令,抵达前线,于是德意两军兵分两路,再次反击。美军竭力抵抗,并呼叫海军舰炮支援,呼啸而至的重磅炮弹让轴心国军队的反击化为一场火焰噩梦。


1943年7月10日在杰拉附近海滩登陆的盟军部队。

这幅画作表现1943年7月10日,在杰拉镇抵御意军反击的美军37毫米反坦克炮,炮手们身后是一辆被击毁的意军R-35坦克。


在失败的反击中,第34步兵团第3营的遭遇尤其典型。该营于1942年11月调到西西里岛,当时的“里窝那”师齐装满员,其炮兵、工兵单位及6个步兵营中的4个营都实现了完全的摩托化,即使在整个意大利陆军中也是极少见的,被第6集团军作为直属机动预备队,因为它是岛上唯一拥有充分机动能力的师。除了装备较好外,“里窝那”师的官兵素质也较其他意军部队更好,士气高昂,但是在训练和武器性能上存在的短板严重制约了该师的战斗力,而且“里窝那”师还从未接受过大规模战斗的检验,作战经验比较欠缺。在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时,第34步兵团第3营有34名军官和1100名士兵,装备4门47毫米反坦克炮、6门81毫米迫击炮、12挺重机枪,还编有1个火焰喷射器班。

7月10日0时30分,第3营接到团部的书面命令,全体进入戒备状态。5时,团部下达了反击命令。7时,第3营登上汽车和其他机动车辆,准时出发,向滩头开进,但是留在圣卡塔尔多的团辎重部队在次日遭到猛烈的空袭,物资装备大半被毁,残存的物资也被周围的居民洗劫一空。

在第3营向海岸开进途中,首先迎接他们的是盟军飞机的炽烈火力,在空袭中有2人阵亡、20人受伤,5辆车被毁。沿途的居民都态度冷淡,除了少数巡逻的宪兵和守卫桥梁的哨兵外,第3营没有遇到任何一支友军部队。上级下达的命令也含混不清,除了要求第3营在当晚利用夜幕掩护实施反击外,根本没有通报美军的准确位置和实力。实际上,在夜间营长乌戈·列奥纳尔迪连自己部队的位置都搞不清楚。

7月10日晚间11时,第3营在通过一座桥后开始下车徒步前进,向南搜索敌军。这个分散前进的营在夜色中遭遇一支意军反坦克部队,他们也是刚刚抵达前线,对战局一无所知。经过一番联系后,第3营才得知自己的目的地是附近的一座山,他们在山上遇到了在之前战斗中伤亡惨重的第155摩托车机枪连的残部。除了这支小部队外,第3营此后再也没有遇到其他友军。原定在7月11日6时,第28炮兵团将为反击部队提供10分钟的炮火准备,但是在时间到达时炮兵却迟迟不能开火,第3营只能在没有炮火掩护的情况下于6时30分独自发起攻击,营长列奥纳尔迪的心里如十五个吊桶打水般七上八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能做的就只有祈求上帝的庇佑了!”


意军步兵向美军阵地发起冲击。“里窝那”师主力在7月11日协同德军想杰拉发起反击。


军官带领士兵们准时发起冲击,但是攻击一开始就遭到美军大量自动武器的火力覆盖,第9连连长身上两处负伤,在距离营长30米的地方,横飞的弹片削掉了一名士兵的脑袋。随着意军不断接近,美军的火力越来越强,好在此时营里的迫击炮和重机枪终于开火了,部分压制了美军的火力,8名美军士兵携带2挺机枪退到一栋房子里继续抵抗,严重阻碍了意军步兵的推进,最后在一名中尉的带领下,意军步兵接近了房子,向屋内投掷手榴弹,炸哑了机枪,并俘虏了幸存的美军。但是,第9连有2名中士阵亡,已经身负重伤的连长也不治身亡。

第3营在击退了前沿阵地的美军后继续推进,此时令人望眼欲穿的支援炮火降临了,第一轮射击就准确击中了美军阵地,这让初次经历战火的士兵们着实激动了片刻。但是,美军很快动用重迫击炮、野战炮和海军舰炮向这群毫无防备的步兵们进行了地毯式的猛轰。第3营没有畏缩不前,他们顶着美军炽烈的炮火,在3个小时内向前推进了500米。在战斗中,意军的训练问题变得非常突出,意大利士兵们面对凶猛的火力并不是以散兵线推进,而是聚在一起,以密集队形前进,企图从同伴那里得到勇气,最后全部被美军的强大火力所吞噬。反攻部队死伤枕籍,其中第9连的军官全部伤亡,该连已经无法参加战斗了。第10连也减员严重,但还在前进,连长费拉拉上尉身负重伤,3个排长中有2个已经倒下了。


正在装弹射击的意军迫击炮,在反击作战中,意军得到的炮火支援非常有限。


在冲击过程中,营部被1挺美军机枪压制在一道浅沟内动弹不得,一名叫贝纳西的中士抓住美军机枪更换弹药的间歇架起机枪与之对射,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以为他必死无疑,不想在几分钟的对射后,美军机枪哑火了。此时,全部意军进攻部队都暴露在毫无遮蔽的开阔地上,成为美军的射击靶子,营长急忙投入作为预备队的第11连,终于击溃了第10连正面的美军,突破了第二道防线,第9、10连的残余人员也冲上去与美军展开肉搏,血腥的战斗持续到11时,意军最终占领了美军阵地,双方暂时停火。

在战斗间歇,营长列奥纳尔迪清点了剩余的兵力,第10连仅剩下30人,缩编为1个排,由一名中尉指挥,其余两个连也惨不忍睹,第9连伤亡过半。在第3营的攻击下,美军退入杰拉镇内,第34步兵团团长马蒂尼上校发来电报,称赞第3营“以高超的战斗技巧创造了辉煌的战果”,并许诺为他们派来援兵,最终第3营得到了第3迫击炮连的增援,列奥纳尔迪将该连部署在附近的小山上。


1943年7月11日,德意军对杰拉滩头的反击行动。


此时,第3营全然不知其他反击部队的进展,到了11日晚间,营部终于得知其他方向的反击都被盟军的旺盛火力所挫败,显而易见,反击已经没有成功的希望了。第3营在距离杰拉镇仅有数百米处固守待援。晚间10时,一队美军侦察部队袭击了第9连的阵地,造成了更多的伤亡,还有部分美军渗透到战线后方。

胜利的曙光终于消失了,第3营奉命退回进攻出发阵地,并不惜一切代价顶住美军的进攻。次日凌晨,被留在杰拉附近的第9连遭到美军的强力反击,这个饱受重创的连毫无意外地被击溃了,仅有少数幸存者逃回营部,或者在黑暗中不知所踪。

7月12日黎明前,美军的野战炮和海军舰炮向第3营据守的山头实施了猛烈炮击,在数百发炮弹将山头覆盖后,美军步兵开始发起进攻,从正面和两翼包围了意军阵地,第3营残部进行了绝望的抵抗,战至早上7时,美军距离营部仅有50米,幸存的意军官兵只能举手投降。经过24小时的激战,第34步兵团第3营已经不复存在了。

在经历了地狱般的杰拉反击后,“里窝那”师残部跟随德军后撤,并与德军一道节节阻击,迟滞盟军的推进,并参与了保卫第6集团军司令部的战斗。在战线趋于稳定后,该师在德军侧翼协助防守,边打边撤,当该师最后经墨西拿海峡撤到意大利本土时,最初的13000人仅剩下4200余人。1943年9月初,“里窝那”师被调往后方重建,但在9月9日被德军解除武装,随后被解散。


1943年7-8月西西里战役的作战过程,登陆的英美军队向北向西推进,逐步占领全岛,德意军队节节抵抗,向岛屿东北角收缩,最后从墨西拿海峡撤退。


第26“阿西耶塔”步兵师组建于1935年8月6日,1939年4月5日改编为两团制山地步兵师,该师的士兵主要来自阿斯蒂省。“阿西耶塔”师组建后先后参加了1935年入侵阿比西尼亚、1940年6月入侵法国以及1941年入侵南斯拉夫等作战行动,具有一定的作战经验。在西西里岛战役之前,“阿西耶塔”师下辖第29、30步兵团、第17黑衫军团、第25炮兵团及其他支援部队,被部署在西西里岛西部。与“里窝那”师不同的是,“阿西耶塔”师的摩托化程度较低,部队机动主要还是靠士兵的脚底板。


第26“阿西耶塔”步兵师师徽(左)及领章(右)


7月10日,“阿西耶塔”师在得到盟军登陆的警报后,就奉命向南面的利卡塔一线展开,然而沿途都是蜿蜒曲折的山路,又是步行开进,加上盟军飞机的不断袭扰,该师的行动很缓慢,等到先头部队与美军接触,盟军已经牢牢巩固了登陆场,德意军对滩头的反击行动也宣告失败。此后“阿西耶塔”师只能将兵力分为三部分,在比萨卡奎伊诺周边防守,力图封锁从阿格里琴托到巴勒莫的公路。然而,这道仓促构建、兵力薄弱的防线自然无法阻挡美军的推进,美军以优势兵力在强大火力支援下持续攻击“阿西耶塔”师的阵地,迫使该师从7月16日起被迫后撤。当时,驻守在西西里岛的意军部队中,大部分是临时强征的西西里本地人,他们对美军作战消极,经常不战而逃,甚至主动投降,这让意军部队的作战陷入极大的被动,只有少数意军部队在德军的支援下,分为数个机动群,不断实施迟滞作战,掩护主力撤退。


被盟军俘虏的意军第206海防师的士兵。相比正规步兵师,意军海防师的战斗力非常低下。


在撤退途中,“阿西耶塔”师始终与美军保持接触,节节阻击,延缓美军的进攻速度,期间因为美军的炮击和空袭不断遭受损失。7月21日,第30步兵团第3营和第17黑衫军团第17营在进行后卫作战时被美军迂回包抄,最终全军覆灭,配合步兵作战的几辆90/53型自行火炮也在轰炸中被尽数摧毁。美军第3步兵师和第2装甲师组成的快速集群,在巴顿将军的指挥下直插巴勒莫,沿途俘虏的意军官兵多达5.3万人,主要来自早已放弃抵抗的意军海防部队,而“阿西耶塔”师则设法撤到了德意军的主防御阵地胡贝防线,该师损失了大约30%的兵力,主力尚存。此后,“阿西耶塔”师参与了胡贝防线北段的防御作战,残酷的战斗持续到8月1日,该师最初的10500人最终仅有1500人还具有战斗力,其余人员不是阵亡被俘,就是掉队失踪。8月11日至14日,“阿西耶塔”师残部经墨西拿海峡撤到卡拉布里亚,之后回到阿斯蒂省重建,但在9月初意大利向盟军投降后,该师被德军解除武装并被解散。


第28“奥斯塔”步兵师师徽(左)及领章(右)


第28“奥斯塔”步兵师的前身是“奥斯塔”步兵旅,是意大利陆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831年。在一战结束后,“奥斯塔”步兵旅就驻防西西里岛,算是岛上的乡土部队,1939年升级为第28步兵师,在西西里战役之前,该师下辖第5、6步步兵团、第171黑衫军突击团、第22炮兵团及其他支援部队,驻扎在岛屿西部。在战役打响后,“奥斯塔”师和“阿西耶塔”师一道向南开进,但很快就在美军的攻势下向西、向北撤退,经过数日战斗后,该师主力抵达切法卢-尼科西亚一线,暂时稳住阵脚,此时该师已经损失了25%的兵力。7月20日,古佐尼下令前线意军部队进一步收缩防线,向德意军主阵地撤退,可是“奥斯塔”师直到21日傍晚才收到这项命令,结果部分部队在抵达目的地之前就被美军拦截消灭,余部与一个德军装甲掷弹兵团会合。


西西里岛的特罗伊纳地区地形复杂,为德意军队的坚守提供了有利条件。

特罗伊纳地区一座被炮火摧毁的教堂,“奥斯塔”师在当地的防御作战中表现可圈可点,并受到了德国盟友的肯定。


在随后的防御作战中,“奥斯塔”师的境况愈加恶化,驻守在尼科西亚方向的2个团出现了数以百计的逃兵。随着墨索里尼政府的倒台,盟军在后方侧翼实施两栖登陆等坏消息接踵传来,意军军心动摇,难以坚守。“奥斯塔”师留下少量部队担任后卫,掩护主力向墨西拿撤退,最终有700余人被美军俘虏。战至8月1日,“奥斯塔”师的可用兵力还有2700余人。同日,美军向特罗伊纳展开攻击,德军以第15装甲掷弹兵师为主力顽强防守,“奥斯塔”师和“阿西耶塔”师余部这在侧翼协防。在持续一周的激战中,“奥斯塔”师没有让美军占到便宜,尤其是第5步兵团第1营在甘奎恩托中校带领下与德军掷弹兵并肩战斗。“奥斯塔”师还组织了两次反击,在8月4日的反击中,第5团第1营还俘获了40名美军,算是出了一口恶气,营长甘奎恩托中校因为表现出色,还获得了德国人颁发的铁十字勋章。在“奥斯塔”师最后撤离西西里时,第5团仅剩600人,第6团也不过700人,该师后来也被德军解除武装并被解散。


第54“那不勒斯”步兵师师徽(左)及领章(右)


在西西里岛的4个意军主力师中,命运最悲惨的是第54“那不勒斯”步兵师。该师于1939年4月15日组建,下辖第75、76步兵团、第173黑衫军突击团、第54炮兵团及其他支援部队,官兵主要来自西西里本地,也是岛上的常驻部队之一。在西西里岛战役之前,“那不勒斯”师部署在岛屿东南部,分为两部分,一部进驻拉马卡和斯科尔迪亚一线,另一部在帕拉佐洛阿克雷伊德担任第16军的预备队。在盟军登陆前,“那不勒斯”师的师部曾遭到空袭,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

7月10日,英军在西西里岛东南海岸登陆,在他们正面的意军中仅有“那不勒斯”师是正规步兵师。英军登陆时曾遭到数门意军火炮的袭击,但它们的微弱火力很快被盟军舰炮的强悍反击淹没了。先期空降的英军伞兵则控制了一座关键桥梁。在得到警报后,第16军军长卡尔洛·罗西将军马上调集部队,准备反击。


意大利第16军军长卡尔洛·罗西将军。


第75步兵团第1营奉命增援由古扎尔蒂少校指挥的战斗群(下辖3个连约850人,其中500人乘坐卡车,200人徒步,另有95人骑自行车),他们的任务是夺回被英军占领的桥梁。经过数小时激战,英军在弹药耗尽后被迫撤离大桥,但是仅仅过了45分钟,后续增援的英军部队就再次将意军逐退,大桥得而复失。英军主力通过大桥继续进攻,占领了锡拉库萨。第75步兵团第1营和古扎尔蒂战斗群的余部以及D机动群的残余最后与第75步兵团第2营汇合。与此同时,“那不勒斯”师的其他部队也纷纷投入与英军的交战。


在战斗中向盟军开火的意军81毫米迫击炮。意军在火力上完全居于劣势,始终处于盟军优势海军火力的压制下。


7月11日,英军以压倒性优势兵力进攻弗罗里达镇,防守的第75步兵团独力难支,虽然在附近高地上顽强抵抗,但还是在次日被迫撤退,该团团旗也在后撤时被匆忙烧毁。“那不勒斯”师在弗罗里达至帕拉佐洛阿克雷伊德之间的公路上与英军激战,并在5辆坦克的支援下实施反击,但被英军火炮和反坦克炮击退。在两天的战斗中,第75步兵团损失了16%的作战力量,第76步兵团倒是伤亡轻微,他们此时的任务是掩护西面正在撤退的德军的侧翼,之后奉命向帕特诺撤退,但是在撤退途中有1800人莫名其妙地不知所踪,很可能自行逃散了。


1943年7月中旬在西西里岛东南海岸登陆的英军部队。由于英军在多处登陆并有空降部队配合,导致“那不勒斯”师腹背受敌。


7月13日,英军新锐部队在奥古斯塔登陆,从背后向“那不勒斯”师展开攻击,腹背受敌的该师蒙受了更加惨重的伤亡。14日,“那不勒斯”师在斯科尔迪亚阻击盟军,掩护其他部队撤退,此时该师已经损失了80%的兵力,已经不能再作为一个独立的师进行作战了。残余部队被并入“戈林”师继续作战,在7月16日至24日进行了数次小规模的后卫任务,少量幸存者经墨西拿海峡撤回亚平宁半岛。“那不勒斯”师经过西西里岛一战,近乎全灭,于8月14日被取消番号。


要回看本刊更多古今军事趣味话题文章,可点击以下链接:

《军人志》跃墙者:冷战时期最著名的东德逃亡者康拉德·舒曼小传

《军人志》法兰西九勇士:1940年圣路易斯大桥保卫战

《军人志》东南高墙:二战前法意边境的“小马奇诺防线”

《军人志》钉子户:“春节攻势”期间一个守卫西贡大桥的美军排

《军人志》真实版《第一滴血II》:1981年美军一次失败的越战战俘营救行动

《军人志》舍吾娇躯护“皇国”:驻日美军与战后初期的日本慰安妇

《军人志》自荐枕席侍“王师”:驻韩美军与韩国“大保健”

《军人志》裤裆保卫战:二战美军性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