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邴荣凯表画大师收藏的沛然先生的山水画。

 昵称37023987 2017-07-01
     邴荣凯,国家二级美术师。致力于装裱、修复字画,其艺术简历和事迹已录入多家典籍,多次在全国的电视台、报刊、杂志连篇介绍宣传。邴荣凯结合自身多年实践,编写了大量专业文稿,发表在各种报刊。
邴荣凯(左)告诉记者,书画装裱修复需要极大的耐心。
     “复本还原创新意,鬼斧神工留华章”,这句话对于书画装裱和修复工作的形容实在是恰当至极,而年过六旬的邴荣凯就是站在书画装裱修复行业巅峰的人。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对还原现存大量破损的历代书画名作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这门工作不但是对一个人绘画功底的考验,也是对一个人耐心的考验。
     邴荣凯老人选择了在书画装裱修复的岗位上潜心探索钻研,他为沈阳故宫博物院、辽宁省文物店、省内外文物部门和民间收藏家修复了数百件历代名家书画作品,吴道子、文征明、唐伯虎、仇英、祝枝山、郎世宁……正是他倾注的心血,才得以让这些古字画珍品重放异彩,继续传世。
书画装裱修复是一门艺术
     书画装裱修复技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分布在北京琉璃厂一带,后传入沈阳地区。从现有的文字记载可以看出,书画装裱技术至少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明周嘉胄著《装潢志》中说:“补缀须得书画本身绢质料一同者,色不相当尚可染配,绢之粗细,纸之厚薄,稍有不侔,视即两异。 ”由此可知,书画装裱修复技艺的悠长历史。
     据邴荣凯介绍,书画装裱修复有着复杂的步骤。首先要确认待修复作品的年代,并要熟知历代书画名家的作品风格,以及历代装裱所需材料、格式。其次,确定书画所用质地,包括纸本、绢本,绢的制作工艺分原丝、扁丝,有大眼绢、细绢等,纸有熟宣、生宣等。第三,要根据这些材质来选定待补的用料。配补材料除收购的一些无文物价值的废旧字画储备之外,还可以自己制作。
     接下来要把糟朽、残破书画碎片按照原画面位置尽量拼接完整。这道工序需要对历代书画作品表现手法有着深刻的理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忠实于原作而且完整的画心。然后是清洗去污、修补缺损、补全颜色。缺什么色就加添什么色,缺多少补多少。配色要随画意的变化,灵活加减颜色。画意缺损要求补出,叫接笔,明显断裂,可按原作的笔路特点和风格添补。
     在邴荣凯的眼中,现在的很多人包括一些书画装裱的工作者对于这门技艺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他认为书画装裱是对书画作品的二次创作,因此是一门艺术,而不单纯是一门技术。上升到艺术层面,就包含了创作的概念。
     邴荣凯为记者举了一个例子。他曾经修复一幅古画,整幅古画在右上角有五分之二的残缺。邴荣凯先后找了两位知名画家进行补画,但是结果却没有让邴荣凯满意。因为画家补画的笔法虽然不错,但却与整幅画在风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最后,邴荣凯揣摩原作者的创作意图,模仿笔法,自己把缺失部分补了上去,不但使这幅古画完整地重见天日,而且令其韵味也上升了一个层次。
师从名家奠定了艺术功底
     邴荣凯将书画装裱修复看做一门艺术,也为之付出了极大地辛劳。邴荣凯参加工作,最初就是从学习绘画开始的。
     1962年,邴荣凯从技校毕业,当初在学校学习的是机械制造专业,但是由于父亲的原因,邴荣凯从小就对书画有着很浓厚的兴趣,因此,技校毕业后,邴荣凯进入到沈阳书画研究会工作。
     进入沈阳书画研究会后,邴荣凯向董子源、廖经世等几位老先生学习中国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和中国书画史,同时临习古今书画精品。在学习过程中去各地虚心请教,将各种问题都谨记在心里,为他如今成为一代装裱修复大师奠定了基础。
     六十年代初的沈阳书画研究会聚集了一批当时辽沈地区书画界、文史界的名流,研习书画,课徒授艺,蔚成风气。廖经世先生为张善子先生弟子,早年毕业于上海美专,邴荣凯曾多获益于廖老亲传严教,受用毕生。
     邴荣凯认为:要想做好书画装裱和修复,就必须掌握绘画技巧。为了能够对绘画技巧有深刻的领悟,邴荣凯在装裱修复书画之后,常常会临摹那些作品,从而感受作者的艺术思想与创作手法。
     谈起早年学习的过程,邴荣凯讲起当年艰苦岁月的一个小故事。
     装裱和修复书画需要很大的空间,这样的条件是当时的单位宿舍无法提供的,邴荣凯便找到领导,希望解决这个问题。
     后来,单位领导将邴荣凯连同另外三个男同事安排到现在太原街的一座小楼里,但是住的第一晚便出现了问题。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总会传出楼梯有人上上下下的声音,这样的声音最终将另外三名男同事吓走,屋子里仅剩下邴荣凯一个人。
     又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邴荣凯的手中握着一根木棍和一把小刀,静静地等待着楼梯声音的再次响起。“蹬蹬蹬”的声音再次响起,邴荣凯在木棍的一端放了一顶帽子,一寸一寸地向楼梯蹭去,但却没有发现任何东西。这时,邴荣凯背后响起了声音,他心中一凛,猛然回头看去,终于找到了半夜楼梯声音制造者——一只肥硕的老鼠。从此,邴荣凯就在这个小楼里彻底地安顿了下来。
     邴荣凯简述的这个故事虽然让人开怀,但是却也让人感慨,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他却依然能够坚持下来,足见他对这门艺术的热爱。
国外重金聘请难挡他回国
     1987年春天,邴老先生只身一人飞往德国。异域风情强烈地感染着这位来自东方古国的艺术家,然而更让邴老先生震惊的却是铺展在他面前的大量的中国字画,他在德国的曼海姆美术馆做一些古画的修复工作。
     说起邴荣凯前往德国工作,还要从曼海姆美术馆说起,这家美术馆珍藏着许多世界名画,其中有些几易其主,画面已朽烂不堪、模糊难辨。这些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经过不同的渠道漂洋过海,在经过炮火的洗礼和风雨的剥蚀之后,如今已色彩枯黄、支离破碎。
     为了能够让艺术品重新焕发昔日的光彩,曼海姆美术馆先后聘请了多位书画装裱修复师,但是却都无法满足美术馆的要求。后来,曼海姆美术馆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邴荣凯,先是对他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技术问题,得到满意的答复之后,曼海姆美术馆对邴荣凯发出了聘用邀请。
     在经历了语言学习、签证等几番波折之后,邴荣凯终于踏上了飞往德国的飞机。来到曼海姆美术馆之后,见到那些残破的作品,他知道自己肩负的担子有多重。民族的屈辱、历史的遗恨,撞击着他的心灵,这更加坚定了他修复这些字画的决心。
     在德国三个月的时间里,他深居简出,潜心修画,成功挽救了一幅幅绝世珍品。德方人手捧修复后的艺术珍品异常兴奋。消息一传出,其他博物馆相继提高聘金,争着请邴荣凯为其修画。可是当他与曼海姆美术馆签订的合同期满时,尽管德方再三挽留,他还是决定回国,回到生他养他的故乡沈阳。他要为祖国奉献他的青春、他的才华。
     在取得了卓越不凡的成就之后,邴荣凯也努力致力于这门艺术的传承。每当有人来家里拜访,询问相关的问题,邴荣凯总是乐此不疲地进行解答。同时,他还四处讲课,向更多的人介绍书画装裱和修复艺术。
     不过,让邴荣凯感到有些痛心的是,现在有些人四处宣扬自己已经装裱了几千几万幅书画,可在他看来,那些人对于书画装裱根本没有理解到位,做的仅仅是最基本的工作,他希望他们能够真正地沉下心来,耐得住寂寞,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书画装裱和修复艺术的发展。
     记者 王铁 本版图片由实习生 王冠楠 摄(感谢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助采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