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手机流量收费为什么还要区分全国和本地?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7-02



如今使用手机上网的人越来越多,相应地耗费的手机流量也越来越大,玩游戏、上网购物、语音和视频……如果没有WiFi支撑,相信很多人的流量“熬不过”半个月就“弹尽粮绝”。

说到流量有一个弊病就不得不提,那就是流量还要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而且本地流量便宜,全国流量却比较贵。有些人去外地旅游,因为全国通用流量用完了又不知道,结果被扣了套餐外的资费,而手机里好几G的本地流量却无用武之处。


如今很多人因为旅游、出差等原因都需要跑外地,但手机号又不能随便换,流量分类这种事情简直就是给人添堵,那么运营商为什么还要这样做呢?



针对这个问题,三大运营商做出了回应:


中国联通方面称其推出的是全国流量通用套餐,地方公司会根据地方特点推出一些本地流量套餐,主要针对不经常出差的人群。


而中国电信方面解释,这是为了满足用户的差异化需求,因此才提供了按区域、时间、内容和终端类型等区分的多元化流量产品,以及促销赠送流量等多种优惠形式,为用户提供更多的选择。


中国移动方面则表示,各个地方的网络资源不均衡,流量消耗也有差异,流量消耗比较少的省份,可能会把多余的当地流量赠送给消费者,或者低价卖给对方,这就产生了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


有资深分析师表示,这是运营商因地制宜搞经营发展的需要,在3、4G刚推出的时候,运营商采用的都是统一价,但这样的套餐资费比较贵,而且对于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的居民来说,完全可以负担得起,但同样的价格对于经济水平差的地区的居民来说就贵了。


所以运营商让各省根据当地的情况来包装产品,各省的运营商又让各市推出当地价格的产品,于是出现了全国套餐、省内套餐和本市套餐的区别。


另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手机卡全国乱窜。因为运营商的手机号段是分区域管理的,这样可以规范各地运营商的业务发展,方便统计各地的经营业绩。如果手机卡既取消语音漫游,又取消流量区域差异,就全变成全国流量,那么资费便宜的地区的卡就会跑到资费贵的地区去。


话虽如此,教授觉得这方案也有毛病,比如像教授这类生活在北上广的底薪人士,拿的是白菜价的工资,消费的却是发达地区的流量套餐。


虽然现在本地流量和全国通用流量暂时没法统一价格,不过好在流量价格下调已经是未来的趋势。今年3月份,三大运营商公布了自提速降费以来的成效,中国移动称,过去三年中国移动上网平均单价累计降幅为63.5%;中国电信则表示过去的两年手机流量费已经下降了57.4%;中国联通表示去年流量的平均资费相比2015年下降了48%。


虽然这是好事,不过现在大家用的都是4G,在网速更快的同时消耗的流量也更多,想当年3G时代1G的流量可以用很久,如今可能都撑不过一个星期……



对于流量区分全国通用流量和本地流量,你怎么看?不妨来评(tu)论(cao)一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