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世界需要极端

 diida333 2017-07-02



很多人不喜欢极端

所以极端地反对极端


文 / 李劲波 ID:Talkwithlee

专毁三观的不正经心理学家

独立思考者的朋友


— 1 —


在我上一篇文章的最后,有人留言说:“我从不批判任何言论,因为每个人的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自己的路自己负责。”


说得太好了。


不过即使我知道每个人的经历不同,还是会去批判我所不认同的观点。


这倒不是因为我自认为代表着真理、要拯救全世界,而是基于更为实际的理由:如果更多的人能够接受我的观点,那像我这样的人就能过得好一点


无论什么东西,都不能太过极端,保持平衡才能持久。


不过问题来了:但怎样才能算是平衡?


是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用自己的观点曲解,然后得到个“存在即是合理”的结论,你好我好大家好?


还是把话说得像太极一样,处处留有余地,进可攻退可守?


我认为都不是。


这个世界需要平衡,但不是那种一潭死水般的平衡。当所有人的观点都倾向一边的时候,本身就已经不平衡了


为了维持世界的平衡,我们需要不同的极端观点和言论,各种不一样的声音才能形成动态平衡。


你争我夺,弱肉强食,最后谁也干不掉谁,世界就平衡了。


万一有人被干掉了呢?


那就会产生新的斗争,最后形成新的平衡。


或许有人要问,何必要搞得那么复杂?太太平平不好吗?


不好。


我们现在离真理还很远,处于盲人摸象的阶段。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没有极端且鲜明的观点,就很难再有进一步的发展了



— 2 —


所以平衡的要诀是,要接触更多不同的价值观,分清它们的前提和意义,选择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不过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


其中一个阻碍是,在网络时代,我们获取资讯的渠道反而更加单一了


越来越多的人只关注自己认同的微博和公众号,不会去看相反的观点,即使接触到了也不愿意花力气去抨击和反对,结果当然会变得越来越极端。


当我们受到某种观点的影响后,却不一定会接触到不同的观点,甚至不再想去寻求不同的观点了。


有人在看完我上一篇的文章后,留言说不想去看《巨婴国》这本书了,这可真是把我吓坏了。


我赶紧在下面回复,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什么观点都要看看,千万别盲从。搞不好你看完以后,可以来反驳我呢!


这就是我推荐大家明确地表达自己观点的原因之一:只要你的观点鲜明而又坚决,就不需要花力气去寻找那些不同观点的人,他们会自动找上门的


之后,无论是你把他们驳倒还是把自己否定,都是赚了。




— 3 —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


她很清楚,大器晚成要比少年得志困难得多。


我们在年轻时的观点可能片面了些,但总能提出具有启发性和创意的观点。待年岁渐长、经历更多后,思维和内涵日趋完整,却也更难用贴切的文字和语言表达出来,因为语言和文字是离真理最远的表达形式。


能用精炼而优美的语言、戏剧、绘画、故事等艺术形式将其展现出来的人,万中无一。


但很多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观点,却不愿意明确地表达出来,因为他们担心那些不够成熟的言论会在未来成为把柄和笑料。


对于这样想的朋友,我只想说一句:别想太多,你还没那么重要。


在10年前,我还是精神分析论的忠实信徒。但今天,我却对其中的很多理论持保留态度甚至反对态度。


在10年前,我坚信只要意愿足够强烈,世界就会给我让道。而今天,我觉得这言论真是害人不浅。


在10年前,我告诉母亲自己要成为一个万众瞩目的明星,成为亿万富翁,但现在我觉得当时自己只是在为别人而活。


而且最麻烦的是,我把这些观点都写进了书里!每当看见那本书,就像听到黑历史的嘲笑声。


我一度很担心这会对我的形象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可最后我发现,很少会有人这么关心你。


退一步说,如果真有人这么关心你,那一定是你最不需要担心在他们面前出丑的人。


人有成长总是好的,谁知道5年以后,我会不会觉得这篇文章太过幼稚呢?




— 4 —


所以,我还是会一如既往地在这里发表自己的观点,即使这些内容在有些人看来是三观不正。


无论是支持或是反对,只要是独立思考后的看法,我都欢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