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 赏】莫是龙草书《陶潜移居诗轴》

 白鹭吟 2017-07-02


莫是龙草书《陶潜移居诗轴》


莫是龙草书《陶潜移居诗轴》

规格150cm×70cm 广东省博物馆藏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莫云卿书。


  莫是龙(1537—1587),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号秋水,又号后明、玉关山人、虚舟子等。南直隶松江府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莫如忠长子。8岁读书,10岁属文,14岁补郡诸生,人称“神童”。攻古文辞及书法、绘画,未有功名,以贡生终。

  明代中后期以文、祝为首的吴门书派曾是书坛的核心,董其昌出,此核心东移华亭,莫如忠、莫是龙父子亦是华亭派中的佼佼者。董其昌曾说:“父子书家,自羲、献后,有欧阳询、欧阳通,徐峤之、徐浩。本朝则吾郡莫方伯与其子廷韩耳。”他还赞莫云卿的书法道:“廷韩则风流跌宕,俊爽多姿,酝酿诸家,匠心独妙。”王世贞评其书法:“行草豪逸有态。”

  莫家富于藏书,其父莫如忠学问渊博,擅诗书。莫是龙系庶出,年幼失母,寄居在外祖父家。外祖父杨仪亦学问淹通之人,家富藏书。杨仪和莫如忠都是进士,官都做得不小,但好像把莫是龙的“官运”用没了。这当然是玩笑话。莫是龙喜壮游、好结交、慕游侠,人极聪颖,也用功,但一生四次应科举,皆不第。最后一次赶考,已46岁。这样的经历,会造就其独特的性格,独特并不等于可爱。掩卷令人唏嘘不已。

  莫是龙曾尖锐地批评过祝枝山“行草应酬,纵横散乱,精而察之,时时失笔”。叹曰“文太史具体《黄庭》,而起笔尖微,病在指腕,虽严端不废,未见岿峨磊落之姿”,至于说到吴门的书界,“皆文氏一笔书,初未尝经目古帖,意在佣作,而以笔札为市道,岂复能振其神理,托之毫翰,图不朽之业乎”。现在看来,过于尖刻,也有失公允。

  莫是龙书迹常见为行书,客观地说并不比吴门书家高级多少。此类草书(如图)不多见,远观势态,近详笔法,确实才华横溢,意气飞扬。章法上既能放纵自如,结字上又能紧密有致。苏东坡说的宽绰有余和结密无间,虽谈的是小字和大字的区别,但这一对很难处理好的矛盾,置之在形式上越来越大的如条幅、长卷里,是书法家避不开也绕不开的辩证关系。一旦处理好了,就是杰作。

  苏东坡还说过“真书患不放,草书苦无法”,莫是龙在这件草书里,能很好地把法度和性情结合起来,非常不易。但有一点吊诡的是,此作第一眼望去,大似祝枝山。祝枝山气势更狂放,但字形的起笔和收笔不太讲究,这也是被后代研究者所诟病的一点。另外,祝枝山大草的一些字形,如果细察,有时会觉得寡淡,味道还是薄了一点。莫是龙此作,在起笔与收笔处都极讲究,中侧互用,行笔迅疾果断,有势来不可遏之态,可见草法谙熟于心。从字形的姿态和牵丝萦带的方向来看,都极似祝枝山,如“更”“务”“披衣”“厌”等字,有些字如“新”“斟”“则”都处理得极精彩,虽然末笔皆作长画,但有的出锋、有的回锋,避免了单调和重复。这件作品以我浅陋观之,可视为对祝枝山的修正。

  当然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用一件作品去定位一位书法家的历史地位,是危险和主观的。虽然此作的价值不容抹杀,完全可进入明代草书的奇葩!

  遗憾还是有的,莫是龙草书的骨架,仍有拘谨之嫌,我以为与其多次科考不第经历有关。

(李金豹)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