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心:我为什么要发起蒋勋美学粉丝团?

 xiaomanmanjun 2017-07-02



王俊雄-山野幽居

来自勋衣草丨蒋勋美学社

07:30


我是坤龙,一个二十三岁毛躁的大男孩,不是什么大人物,可能让你失望了;不过我也和你一样,是蒋勋的粉丝,美的粉丝,文化的粉丝。


我碰到过很多勋衣草朋友,他们常常都会问我这个年纪为什么会喜欢蒋勋老师,为什么会发起蒋勋美学粉丝团的公众号,以及蒋勋老师知道我们吗?


也许你也有很多疑问,这一次,希望能给你一个完整的答案。也许你已经听过这个故事了,不妨陪着我再回顾一次。


1
我最孤独的时候,幸运地遇见了蒋勋


第一次知道蒋勋老师是08年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在徐静蕾的博客上看到推荐的《孤独六讲》,很好奇就买了。


当时还在上学,对未来迷茫,常常夜里失眠,喜欢一个人独处。


当我看了《孤独六讲》之后,感动得涕泪横流,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了,而且可以把孤独感理解得那么透彻,于是对蒋勋老师的喜欢便一发不可收拾,于是在网上搜索关于他的一切消息,发现不止出版有书,而且还有很多关于美学和文化的讲座录音。


和大部分勋衣草一样,第一次听到蒋勋老师的声音时,就被迷得神魂颠倒了,于是迫不及待地一一收听。


我没有手提电脑,智能手机也没有,只能周末回家的时候就去网吧下载蒋勋老师的讲座录音放在手机里,而我的手机只有128M的容量,放几个小时的录音就满了,往往我一天就能全部听完。听完了以后就要拿着U盘到舍友的电脑上拷贝到手机里,每天如此。


早上起床第一事情就是戴上耳机播放蒋勋的录音,上课的时候就偷偷阅读蒋勋老师写的书,幸好学校老师也不大管我,我就放肆地陶醉其中。


听着蒋勋老师的美学讲座录音,不知不觉我看待事物的态度发生转变,从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慢慢看见了历史的起源和对文明的沉思。


老师带着我去了古老美索不达利亚,思考着一条河流如何哺育着一个文明;带我去了法国南部阿尔,看到了梵高的向日葵和麦田上的乌鸦;带着我住在大观园里和宝玉他们一起在青春王国里玩耍;我们还去了古埃及、希腊、吴哥窟……




我并不懂什么是美学,也不是出生在知识分子的家庭,可以说从小到大都没怎么接受过美的教育。


每次看到蒋勋老师的文字,听到他的声音,生活开始渐渐明朗起来,尤其是蒋勋老师细说的红楼梦,我开始意识到每一种生命存活下来的艰难,开始关心遇到的每一个人。


蒋勋老师给了我的人生很大的安慰。


我很想分享这份美的感动,当时同学们都不太爱搭理我,大家都匆匆忙忙地过着自己的生活,于是把这份感动默默地藏在心里。


2
我用布道者的心情,传播美的感动


毕业后,我进到一家网络公司任职销售的工作,日子发生了天反覆地的变化,没日没夜地加班开会,没完没了地打电话联系客户。


那里没有人谈论文学,只有业绩;那里也没有人提起感动,只有业绩;美学?那东西能帮你带来业绩吗?不行就拉倒吧。


在那家公司里的那段时间里,我学习到很多职场上和专业上的很多知识和技能,可是一直没有时间停下来,看一眼这个世界,我的心始终是空虚的。


那时候最舒服的时光就是周末一个人去看一场电影,四处闲逛一个下午,不干什么,也不说什么,一个人独处,静静体会就好。


后来我离职了,也没急着找工作,自由支配的时间一下子多了起来,有时间和精力去重新拾起我喜欢的东西了。



我又重新听起了蒋勋老师的美学讲座录音,我发现两年的时间里,蒋勋老师的作品在内陆出版得越来越多了,知道蒋勋老师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我在荔枝FM上开通了一个蒋勋美学系列讲座的电台,陆陆续续地上传着蒋勋美学的录音,订阅的听众渐渐地多了起来,经常收到听众的留言感谢,我很惊喜现在知道蒋勋老师的人那么多了,有那么多人和我有着同样的触动。


蒋勋老师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他认为,美之于自己,就像是一种信仰一样,而我用布道的心情传播对美的感动。


提到美学,人们总会联想到高深的哲学命题,比如说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本质。人们也常常认为,只有进行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的时候,才能够提到美学的问题。


蒋勋老师力行生活美学的体验与心得,让大家明白了美感训练其实一点都不难,有质感、有品味的生活,离我们也并不遥远。


有一天晚上,我在微博和微信上搜索“蒋勋”,结果没发现没有人在做整理蒋勋老师资料的事情,我觉得实在很可惜,现在有很多明星和文化名人都有人发起他们的粉丝账号,我觉得蒋勋老师的也应该有一个微信账号来让我们一起体会这份对美的感动。


于是就凭借自己的对公众号运营的一些经验,斗胆发起了「蒋勋美学粉丝团」这个账号,于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整理蒋勋老师的资料,希望尽量提供一些适合在微信上碎片化阅读的文章。


最开始的时候,只能自己买一些书回来,人工录入电脑,再整理编辑进公众号后台推送。过程中我发现有的文章在内陆并不容易看到,还有蒋勋老师的最新动态,有的朋友也不容易知道,有的一些还不知道蒋勋老师的朋友,因为看了我们推送的文章深有触动,也开始阅读和收听蒋勋老师的作品了,所以我越发觉这个账号存在的意义。


3
勋衣草的青春王国


没想到刚刚开通不久,关注的人就不断地增加,有些朋友会在后台和我留言互动,建议建立一个用于交流蒋勋美学的粉丝微信群,一起交流分享学习。


于是就开了第一个群,当时只有几个人,我再拉了几个身边的朋友凑凑人数,结果每天都有人退群,心理压力好大,自己又不够内涵去引导大家讨论,要不然就解散了吧。


最后还是希望能够坚持一下,后来公众号的粉丝越来越多了,加群的人也越来越多,吸引了更多有意思有内涵的人,我开始每天都在群里守着,组织大家交流,生怕没人说话,于是天天在群里当主持人似的,发动大家分享讨论。后来的分享越来越精彩,群友们都很喜欢这里,我才渐渐安心了些。


有一位群友在广州碰见我说,他在朋友圈里是比较文艺的,常常找不到共同喜好的朋友,结果进了群,发现还有更文艺的,一下子找到组织的感觉。他这句话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也坚定了自己组织粉丝群的意义。


有人说这个群就像是红楼梦里的大观园,就是蒋勋老师口中的青春王国,我被这句话感动了,于是第一个群就正式改名为:蒋勋美学大观园。



而我们也开始自称:勋衣草,一个希望能让大家有归属感的名字。


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在群里读诗,就有了一人一段用微信语音接力读诗,我们选了读蒋勋老师的《愿》,参与的人读完浑身都暖洋洋的;接着我又突然想在群里在做一次线上读书会,就有了线上约读;还有我发现有些勋衣草对某个领域的造诣很深,我也会邀请他们在群里主题分享,这些都是很有意思的节目。


勋衣草还有很多的故事,等你来写……


4
天地有大美


不久之后大观园就满人了,微信群人数上限500人,实在没办法了,就开了第二个大群,也就是后来正式名为百草园,寓意是百位勋衣草的家园,不久之后三群也满500人了,名字改为微尘园,取自蒋勋老师的一套新书《微尘众》,里面内容讲的也是红楼梦里小人物的故事。还有后来第四个大群舍得园,取自蒋勋老师的《舍得,舍不得》,5群,6群,7群,8群,9群……


到了今天,我们已经有9个500人的大群了。


同时也相应的也以讨论的比较多的话题开了兴趣分群:早餐美学、服装美学、花道美学、茶道美学、旅行美学、摄影美学、红楼梦美学等等。



还有一件意外的事情,我在广州做了一起以蒋勋老师的《品味四讲》为主题的读书会活动,大家反响非常好,很多群友希望他们的城市也可以举办类似的活动。


我就开始萌生了组织地区分群的念头,主要是以拓展线下活动为主,于是开始物色合适的地区群主。


我跟在群里比较受欢迎的群友私聊过这个想法,有很多人有跟我同样的想法,很快以北、上、广三个城市的分群就建了起来,各个负责人开始组织活动,让大家不止在线上交流,同时也在线下认识其他勋衣草。


现在地区分群已经有十几个,我们地区群的组织者也有一个小群会讨论组织线下活动,平时也会互相送礼物,我们常常以总舵主、分舵主相称,我想到蒋勋老师有一本书《天地有大美》,于是索性就叫美学天地会了,当然这只是我们几个人的一个玩笑。


各地区负责人更是分文不拿,无怨无悔地帮忙组织着活动:定主题,找嘉宾,找场地,宣传活动,主持等等,很辛苦哒。


如果大家有机会参加勋衣草的线下活动,记得替我抱抱他们哈。^_^


5
登上了《中国青年》杂志


不知不觉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从最早我一个人开始,现在我们的公众号有将近8万的粉丝,电台也有3万听众,微博也有了8000粉丝了。


微信群人数也差不多有6000多位群友,粉丝团更是覆盖了20多个城市,北上广深的群友最多,我们很荣幸聚集了一大批的勋衣草。



中国青年2016年01月01刊


最近也发生了振奋人心的事情,前一段时间《中国青年》杂志的朋友也采访了我,我们有幸登上了2016年的第1刊,我们“勋衣草”组织也第一次被媒体正式报道。


6
勋衣草专属笔记本


经过了反反复复的打磨,我们的“勋衣草”专属笔记本四件套3月份上市了,我们保证每一张纸张都选用最好的质量,里面的每一张配图配文都是经过精心打磨。




希望大家拿在手上的时候,是欢喜的。^_^


7
 第一次见到了蒋勋老师


还有一件最最最非常振奋人心的事情,通过我们粉丝团的不断努力,蒋勋老师也认可了我们的存在,我们3月份的时候组织了200人的团到台湾现场听了蒋勋老师的讲座。


现场主办方特意给我们留了全场最好的位置,讲座结束之后专门请了老师和我们内陆的粉丝团一起合影留念。



我也第一次见到了蒋勋老师。


这个场景曾经在我脑海里演练了很多遍,甚至在梦里出现过很多次,之前有设想过很多对白,但当见到老师本人的时候,一下子就忘光了,无法言语。


老师真人的声音会比录音里更加洪亮,中气十足,以前透过照片看到蒋勋老师起色不是很好,常常担心老师休息不够,但是见到本人的时候发现老师的皮肤会有一种白里透红的滋润感,整个人有微微发亮的感觉,就像一尊活菩萨。


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了老师胸前的古玉,很美,一种质朴的美,不知道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是不是也是这样的感觉。


老师本人真的异乎寻常的亲切,感觉就像你远方的亲戚。老师很关心人,很惊喜老师记得我的名字,也知道一些我们勋衣草的故事。老师一边帮我们签书,一边在和我拉家常,突然问了我是什么星座的,还说我不像天蝎座,老师的形象一下子从触不可及的大师拉近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我也很恳切地邀请了蒋勋老师来内陆演讲的事情,老师说自己太忙了,也想多留一些时间给自己,所以很难抽出时间,同时还安慰我说,希望大家可以从作品中体会就好了,不想大家像追星一样簇拥着他。


讲座马上开始了,我也要离开了。


10分钟的时间过得放佛又快又慢,我还很清晰记得老师送别时的眼神,一直诚恳地双手合十目送着我离开,回到讲座的位置上,这时候我才翻开老师给我签的书:坤龙,珍重。




8
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


有许多人会问过我,未来有什么打算。老实说,我不知道。


其实我是一个顺其自然的人,所有事情我都不是预先计划的,都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走到了现在。如果一开始我知道现在我会影响那么多人,我可能一开始就不敢出发。


发起蒋勋美学粉丝团最大的一个收获就是,每天都会遇见很多有趣的勋衣草,他们一个比一个有趣,一个比一个有故事。


比如一个白天是正经警察,晚上的时候经营一个书吧;比如一个咖啡店销售,辞职后10个月去了13个国家;比如一个公司高管,辞职开了间完全不赚钱的手作工作室,他们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我在今年3月份也辞职创立了自己小小的工作室,很大的原因是被蒋勋老师的“生活美学”感染,我想做一件让大家生活的生活更美好一点的事情。


有一天我在听电台的时候,忽然被一句话打动: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


我开始不断地问自己,问身边的人,假如你不用为生活奔波了,你会做些什么呢?假如你有时间了,你会做些什么呢?


有的人说如果有空了会画画,因为小时候有一个画家梦,只是学习太忙了,渐渐淡忘了……


有的人想去骑行去西藏一个月,因为很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感觉,只是工作太忙了,一直抽不出时间……


有的人想自己在家做木工,只是每天都要照顾家庭和孩子,一直没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有的人会说想写小说、学吉他、练书法、学厨艺、烘焙,只是没时间……


蒋勋老师常说,忙,是心灵死亡,什么时候不忙了,就有了生活的美学。


我们都想把生命浪费在喜欢的事情上,可是我们都会把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里,而忽略了生活。


对啊,我们在城市过着快节奏的生活,我们没法不忙。可是我想说,我们是不是可以忙里偷闲一下,就像潜水的时候,总要浮上水面透一口气,这时候更能体会到空气的味道。


我发现一件最幸福、最有趣的事情就是: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


所以我和伙伴们开了一个公众号「正好有空」,希望能够唤醒大家对自己生活趣味的重视,多花点时间在自己的生活和爱好上。


我们每周请了很多各种有趣的老师来在线分享,画画、唱歌、写作、烘焙、游泳、旅行等等,我们希望能给大家初学者学习信心,同时激发大家的兴趣。


如果我们让一个有画画梦的朋友,重新拾起他的画笔……


如果我们让一个有作家梦的朋友,开始写第一个故事……


如果我们让一个有歌唱梦的朋友,收获了第一批听众……


世界很美,而你正好有空!^_^ 


正好有空(ID:iZhenghaoYouko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