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明腑实证1、 调胃承气汤2、 小承气汤3、 大承气汤等

 金星jⅹ 2017-07-02
张仲景《伤寒论》
阳明腑实证。
胃肠实热内结、腑气不通。当治以泻下。
《伤寒论》里共有5个方剂解决阳明腑实证。
1、 调胃承气汤
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
阳明病,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
主治:胃肠燥热,兼有食滞,出汗后怕热,烦热。
调胃承气汤组成 :大黄5—10 炙甘草5—10 芒硝5—10
注意事项:调胃承气汤虽然治疗腹满的,但是用手按肚腹部不会疼痛。说明胃气不和,燥热初结,形成的便秘并不严重。症状有烦躁、蒸蒸发热、腹满、谵语等阳明实证。调胃承气汤是轻剂。
2、 小承气汤
原文: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
与小承气汤和之愈。
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
主治:①胃肠燥热劫迫津液从小便出,导致大肠便秘,小便反而多了。
胃肠燥热导致热结于内,上扰于心,所以烦躁。
②阳明热盛,逼迫津液外出,导致汗出而津液受损,从而造成胃肠干燥而便秘。
小承气汤的组成:大黄5—10厚朴10—15枳实10—15
注意事项:小承气汤治疗肠胃积滞,腹部胀满怕按,大便便秘。小承气汤泻下通大便的能力比调胃承气汤强。但腹部怕按。
3、 大承气汤
原文: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主治:大便多日不通、有时下利清水或者颜色青黑的,头部汗出如蒸笼,有时直视、有时畏光、有时闭目如睡。下午3点到5点发热汗出。口燥舌干、舌苔黄、黑有燥裂或者芒刺。手脚出汗,昏睡不醒、肚腹满痛不能仰卧,妇女因便秘食减而闭经。
大承气汤组成:厚朴5—20 枳实5—15 大黄10—15 芒硝3—15
注意事项:一般一付药见效后,就不要吃第二付了。比较重的类型,大黄和芒硝的量可以继续加大。只需一付即可解决问题。腹中胀痛怕按。不怕冷,反怕热。
4、 麻子仁丸
原文: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主治:肠胃燥热,脾津不足,大便秘结,小便频数。一般老人便秘用的较多
麻子仁丸组成:大黄、炙枳实、炙厚朴、麻子仁、白芍、杏仁。药店有卖。
注意事项:由于方中有大黄,也不可常年久服。
5、 蜜煎导法
如果想大便,而大便不出,津液还不能进入胃中润导,就用蜜煎导法。
把蜂蜜用锅慢慢煎熬,变成饴糖状,稍温后,捏成条状,长两寸,塞入肛中。
滑便而不伤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