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理蓝藻很难吗?其实可以这么做

 金惠养殖 2017-07-02


 高温梅雨季节来临,大量塘口开始出现蓝藻,养殖户对蓝藻的认识很浅,知道蓝藻有害,但不知道蓝藻具体的危害是什么,一般都是卖药的“科普的”,卖药的肯定建议看到蓝藻长出来就用药杀,养殖户自己也不考虑自己塘口的情况,盲目用药,如此简单粗暴应对,提高用药成本是小,造成螃蟹伤亡甚至翻糖就悔之晚矣了。所以,防控蓝藻就得研究蓝藻,了解它的生长特性,进而分析出蓝藻爆发的原因,清楚它的危害,并做好防控措施才能比较科学的处理好蓝藻。


一、蓝藻的生长特性

   螃蟹塘蓝藻常见的有微囊藻、颤藻、螺旋蓝藻是最原始的藻类之一,因为是原核生物,营简单的分裂生殖,所以又叫“蓝细菌”,蓝藻同时具有藻类和菌类的特性,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当水体PH8-9.5、温度28-35℃可大量繁殖;


适应性强繁殖迅速。可在极端不良的环境中生存当面对不良环境时蓝藻可以通过特有的器官伪空胞下沉到底部休眠躲过灾难;


蓝藻中大部分种类如微囊藻属于固氮蓝藻,这部分蓝藻有固氮酶,能够利用空气中的游离氮,合成其自身利用,这个特性改变了水体的营养组成,是氮磷失衡的原因之一;


蓝藻可以直接利用水中的碳酸氢盐作为碳源,而其他藻类不能,pH>8.4碳酸氢盐在无机碳中占比高达95%螃蟹塘由于种植水草且藻类较丰富,水体PH一般>8.0,适合蓝藻生存;


蓝藻具有细菌相似的繁殖方式,繁殖速度很快,所以蓝藻容易形成优势种和产生抗药性;蓝藻喜生长在静止水体,蓝藻具有伪空泡,能够使蓝藻控制浮力,如果水体处于静止状态,蓝藻上浮至表层会阻碍其他藻类光合作用,使蓝藻一家独大。


二、蓝藻形成原因

   蟹池富营养化。蓝藻大都在有机质丰富的水体中旺发。长期养殖的蟹池因清淤不到位、或前期大量使用有机肥,以及高温期投喂较多的饵料,造成氮、磷过剩,在池水矿化度、氮磷比例等因子严重失衡时,有益的绿藻和硅藻等藻类繁殖受到抑制,外源和内源蓝的藻种一旦遇到温度、酸碱度等条件适宜,便开始大量生长繁殖。


   蟹池缺碳源。蟹塘蓝藻爆发主要是因为池塘缺碳源引起的,蓝藻有伪空泡,可浮在水体表层,与空气接触的机会多,能利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且能直接利用水中的碳酸氢盐作为碳源当水体中碳源缺乏时,其它藻类如绿藻和硅藻因缺碳而不能生长,蓝藻就形成优势种群。


   高温期蟹塘的环境适宜蓝藻生长。蓝藻喜高温、静水、高氮、高pH的环境河蟹塘因为种植水草水面水草覆盖率一般在60%以上,水草进行光合作用,大量碳源消耗,导致水体pH8甚至9以上,加之中期水体积累的残饵粪便过多,流动水体的条件又不好创造,所以蟹塘高温期容易爆发蓝藻


   蟹池生态环境差。高温期蟹塘水容易转浓,尤其在治完虫后,这种塘我遇到好几个,一遇到下雨,7成的塘蓝藻大爆发。水体草少或长势不好也容易起蓝藻,蟹池中水草长势好,透明度适宜以及螺蛳投放合理的蟹池产生蓝藻的风险就比较跑塘时也发现水草长势好的也有爆发蓝藻的,这看似矛盾,其实不矛盾,水草长势一定要好,但必须要将其的量控制好,不然导致PH过高,蓝藻也会爆发。


   水体菌藻相失衡。水体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如果水体的菌类、藻类种类丰富,和蓝藻竞争生存空间和食物,蓝藻不容易大量爆发,如果水体菌藻失衡,适应力强的蓝藻就会趁机爆发,形成优势。


三、蓝藻爆发的危害

   影响水草正常生长。蓝藻大量生长繁殖时会产生油膜,严重的直接封塘,使水体透明度降低,阻碍水草光合作用水体与空气中的气体交换水草的生长受到抑制长此以往或一遇高温天气,水草就会腐烂坏水。


   引起河蟹中毒发病。蓝藻塘生命周期短,且单一的藻相,水体不稳定,加上人为杀藻,使蓝藻大量死亡,蓝藻大量死亡时会释放出蓝藻毒素,引起河蟹中毒损害螃蟹的肝和神经。蟹长期在富含蓝藻的水体中活动容易粘附藻体,使蟹体不清洁有人观察研究发现,鳃部沾附藻体后使蟹呼吸困难,导致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系统失灵,兴奋性增加并急剧活动,伴随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使河蟹发生环爪、撑爪、甚至抖抖病的机会增加蓝藻暴发时,河蟹蜕壳受到严重阻碍,鳃部呈水肿症状,往往蜕壳不遂而死亡。


  导致蟹池水质恶化。当蓝藻大量繁殖时,白天由于蓝藻的光合作用,pH值可上升到10左右,晚上会产生过多的二氧化碳,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水体缺氧,使得水体亚硝酸盐和氨氮含量上升。藻体死亡后,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在水中积累到一定量后,引起河蟹慢性中毒和长期溶氧不足,严重时出现大量死亡。


   造成池底缺氧。当蓝藻爆发时,白天大量蓝藻在水体中上层,阻碍水草产氧,水草在这种情况下活力差,容易腐烂。蓝藻产生的氧气大部分通过气泡或表层溶氧过高溢出水体,白天往往出现表层溶氧过高而底层溶氧偏低的现象,到了夜间蓝藻下沉,在底部进行呼吸作用,底部容易缺氧严重。


  降低水体透明度。水体透明度低,水草因光合作用差而大量死亡,蟹塘没有水草,蟹失去了栖息、避敌、觅食、脱壳的场所,残杀严重,成活率低。难确定投喂区域。喂料时会将饲料投入到水草内造成饲料浪费并腐败坏水。


四、蓝藻的防控

  提高饵料利用率,减少有机质进入水体。投喂饲料应做到精准,尽量做到不多不少,池塘中可以多设置几个食台,每天检查食台吃料情况,以便第二天调整投喂量。每次投喂时可以在饲料或者冰鱼中增加一些微生态制剂,以便提高饵料的吸收利用率,减少残饵粪便的排放。肥水不宜过重,高温期不能用化肥和生物复合肥肥水,以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勤底改。养蟹先养底,高密度养殖条件下,残饵粪便的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长期大量残饵粪便容易积累,就会造成池塘底层污染,使池塘富营养化进而为蓝藻暴发创造条件,因此需要定期改善池塘底质,勤用强氧化性底改能够氧化塘底多余有机质,切断蓝藻的营养源。


  培养优质藻类和定期补菌。硅藻、绿藻、细菌与蓝藻互为竞争关系。每半个月使用一次渔美康懒人套餐可抑制蓝藻爆发。定期在水体内泼洒葡萄糖等碳源,有利于有益藻类生长。


 调节池水pH值。蓝藻喜高温和高pH值环境,水草覆盖面积过大应及时拉出多余的水草,定期泼洒有机酸(养水宝)和酸性的微生物制剂(芽孢杆菌等),释放出酸性代谢产物控制水体pH值,消除蓝藻的生存环境。

  促进水草的生长。水草长势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蓝藻大量爆发,高温期应做好保草工作,勤施长根壮草宝,时刻注意水草生长情况,防止意外发生,保不住草。


 五、杀蓝藻的注意事项

去年有养殖户杀蓝藻泛糖,高温期间处理大量爆发的蓝藻,风险很大,尤其是本身水环境就不好的塘,所以,当蓝藻多到不得不杀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杀蓝藻应在连续2-3天好天杀。

2.杀完当天晚上一定要巡塘,做好应急措施。

3.看到蓝藻大量死亡一定要改底解毒,以免螃蟹中毒。

4.水质恶化的塘(如草腐烂),不宜马上处理蓝藻,应先过水、调水、改底、解毒,待水质好转后再杀。

   

   蓝藻问题应防重于治,平时勤改底、补肥、补菌、壮草。努力克服适合蓝藻生长的环境,从而从根本上控制蓝藻爆发。(文章来源:北京鱼美康  黄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