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后期,随着人才接二连三的凋零,也预示着整个华夏大陆即将统一,先是吴国的灭亡,再到蜀国的亡国,最后魏国(实际已是司马家的天下了)统一中原。 不过蜀国与吴国的灭亡方式有很大的不同,蜀国在灭亡前的反抗是非常激烈的,虽然蜀国后期地高等人才不如其他两个国家多,但仍有一大批将士们为了自己的国家而舍弃自我,殉国而死。这些人的反抗,说得难听点是不自量力,但他们的精神以及忠义感动了许多的后世子孙。今天,让我们看看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英雄们吗! 左车骑将军张翼 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初封关内侯,进爵都亭侯。蜀汉灭亡后,魏将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张翼亦为乱兵所杀。 牙门将赵广 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牙门将,赵云的次子。随姜维前往沓中,官拜牙门将(相当于军中偏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蜀军败,赵广于沓中战死。 关中都督傅佥 傅佥(约218年——263年),义阳人,傅肜之子,蜀汉后期名将。此人有勇有谋,颇为姜维喜爱。魏国攻伐蜀汉时,傅佥防守阳安关,战死。 尚书郎黄崇 黄崇(?—263)三国时巴西阆中人,蜀汉名臣黄权之子。公元263年,黄崇任尚书郎,跟随诸葛瞻抗击魏国名将邓艾。大军到达涪县,诸葛瞻止步不前,黄崇多次劝其快速行军,占领险要地势,然而诸葛瞻却犹豫不决,并没有采纳黄崇的意见,邓艾得以长驱直入。黄崇激励部下将士,决心战斗到死。后来,黄崇战死与乱军之中。 尚书仆射张遵 张遵(?-263年),蜀汉初期大将张飞之后,张苞之子。,在蜀任内官至尚书。景耀六年(263年),魏军攻入蜀国时,在将军诸葛瞻麾下防守绵竹关时,与魏军交战,最后不敌,终力战而死。 平襄侯、大将军姜维 姜维(202年-264年)是蜀后期最有能力的将领,诸葛亮爱将,再诸葛亮离世后始终坚持不移地继承诸葛亮北伐的遗志。姜维北伐,与曹魏交手,但各有胜败谁也无法奈何谁。后来刘禅投降,姜维气愤不已,只得假意投降魏将钟会,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天下,但最终钟会反魏失败,姜维也被魏军斩杀。 武乡侯、卫将军诸葛瞻 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琅邪阳都人,诸葛亮之子。邓艾伐蜀时,因不听黄崇速占险要的建议而错失良机,后来出城与魏军将领决战,在交战时阵亡。 羽林右部督李球 李球(?-263),建宁俞元(今云南澄江)人,官拜羽林右部督。他随诸葛瞻守绵竹战邓艾,曾向诸葛瞻建议分兵出城扼守险要隘口,未被瞻采纳。魏兵至城下,只得出城迎战,最后阵亡。 诸葛亮之孙诸葛尚 诸葛尚,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蜀汉之将,具体官职不详,为诸葛亮之孙,诸葛瞻的长子。自幼博览各家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抵抗魏军,最后不敌而战死,时年十九岁。 当然不只是他们九位了,其实还有许多。虽然他们最后没有成功的守护住自己的国家,但他们的忠义,以及爱国精神是我们值得赞扬与学习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