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残酷物语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7-07-03
残酷物语

很长时间以来——最近又特别强烈地——觉得自己非常地不man。网上流传的那段商场自动扶梯吞人的视频,一直不敢看。尽管在朋友圈和各种群中,接二连三的像是已无处可躲,但几番犹豫,终究没有点击开。

不知有多少人像我这样恐惧大过好奇。而且我也知道,说“好奇”并不完全准确。因为至少还有一种似乎天然的理由:“这样的视频对我们安全意识的刺激,怎么形容都不为过。”——所以,看一下,大概就是“一次受教终生受益”吧?

对这种说法我还是保持怀疑。怀疑的缘由也基于自己的体验。学车的时候,主动或被动地看过很多事故的视频。坐在候考室中,那些惨烈的场面、凌厉的声音和雄浑的正告,一遍接一遍——最后,眼睛、耳朵和心灵,终于一起麻木了。

很久以前读过一本叫《文明的历程》的书,有一个细节印象深刻,关乎西餐礼仪的演化由来。举个例子来说吧,在吃一道烤鸭烤乳猪或某个整全动物的时候,西方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的文明,已不再当面大卸八块,而是由侍者端上展示后再端到隐蔽处,切分之后再重新放在众人面前。

你当然可以说这是一种“虚伪”,他们还在挥舞着刀叉进食啊。不过,今天我们用筷子吃饭的时候,都很少联想到我们先祖的先祖,其实用的是树杈。长短不齐,不留神儿会割出一嘴的血。“虚伪”的文明,或文明的“虚伪”,就在于掩饰曾经的野蛮,或者罩住我们更具动物性的那根尾巴。

小时候生活在县城。1980年代的县城赶上“严打”时会有欣逢盛会的感觉。城里的老少爷们跃然而出,先是聚集在高音喇叭的宣判大会前,复又跟着“游街”的卡车潮涌四处,最后有人会追着去刑场看“枪毙”。这么多年过去了,仿佛又看到了那时人群中的自己。他真得的很“好奇”,好奇得像一个小野人。

似乎是一种补偿,现代文明人喜欢看灾难片。我也灰常喜欢。但很多灾难片都有一个相类的细节让我觉得温暖:父亲在抱着孩子面对一片废墟时,总会下意识地捂住孩子的眼睛。仅那一个细节,就让我觉得他很man。这个“man”,主要不是“男人”的意思。

自然,我们不是孩童,处处需要被营造一个干净纯洁的环境。说到底,面对电梯吞人视频我所恐惧的,并非是脆弱的心智,而是残留的尾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