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居易告诉你,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古今芳草任我赏 2017-07-03

白居易在他的一篇《中隐》诗中曾经提到了一种适宜中国传统文人的两全其美的生活之道:中隐。他说: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尤其是在晚年居于洛阳履道宅园中时,他将这种中庸之美的活法发挥到了极致。

他曾在这座宅园的水池畔,写过这样一首诗:

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

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

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

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

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

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

白居易告诉你,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这座宅园虽小,却是一处让白居易无比知足的诗意栖息地。在这里,他身体力行,为世人诠释了什么才是真正自在的生活。

对于晚年白居易来说,睡觉是生活的一种常态。作为一个儒士,他早已将孔子骂昼寝之宰予的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忘到了九霄云外。

在71岁时,白居易有一天拄着拐杖在他的诗意宅园中闲走,走着走着就倦了,醉醺醺地倒在一块石头上,枕着胳膊肘就睡了。醒来之后,他作诗云“更无忙苦吟闲乐,恐是人间自在天”,俨然进入一个“无何有之乡”了。这个状态让我想起了孔子的晚年生活,“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也不正是君子高隐之色彩么?

白居易告诉你,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提及白居易对睡觉的热爱,日本就有一位汉学家埋田重夫曾专门撰文研究白居易的睡觉姿势,说他可偃卧、可仰卧、可暖卧、可闲卧、可高卧、可安寝、可饱睡、可病卧、可独眠、可稳卧、可困卧、可抱枕、可坐卧,真真是天地之大,惟有睡尔。

睡觉于常人来讲也许仅限于解困,而白居易之睡很讲究生活美学。譬如他眠时须枕书、须伴琴、须置酒、须烹茶、须焚香,以便睡足觉来时吟诗、抚琴、嘬酒、抿茶、熏香。非但如此,还要配上虚堂、幽窗、竹床、玉枕、翠荫、轻舟,这样方可咀尽闲滋味。

每睡起来,或发愣、或摩腹、或散步,别人送他一个“闲乐公”,他也自称为“人间第一事了人”。

当然,除了睡觉,白居易还读书、写诗、作画、抚琴、赏月、泛舟、垂钓、采莲、观花、下棋、喝茶、聊天、参佛念经、炼丹悟道,或者整装出门悠游天下。

白居易告诉你,什么才是理想的生活

在这些所有的爱好中,他最喜欢饮酒。有人统计,白居易所作之诗涉酒之数,可谓是陶渊明以来第一人。尤其是晚年居住在洛阳那座宅园中时,白居易将睡觉和饮酒看作人生的两大要事。醉则卧,醒则饮,别人见之,呼作“醉吟先生”。他也以此为号,称“可终日不寝,终日不食,不如且饮”,酒癖如此,可谓是刘伶再世矣。

他爱陶渊明,故而模仿其《五柳先生传》,也自撰了一篇《醉吟先生传》。饮酒到了什么样的地步呢?吟罢自哂,揭瓮拨醅,又饮数杯,兀然而醉,既而醉复醒,醒复吟,吟复饮,饮复醉。如此循环,昏昏然,陶陶然,不知老之将至。

想必陶渊明嗜酒,因家贫却不能尽兴,而白居易家酿新醅百罐,饮之不得尽,又有竹伎相左右,怪不得他说“醉乡不去欲何归?”

当然,与一味贪杯之徒相比,白居易也将饮酒提升到一个生活美学的境界。古往今来,酒被人称作忘忧物、扫愁帚、钓诗钩,而白居易爱酒之甚,将它称作“般若汤”,饮之如醍醐灌顶,可由醉境入禅境也。

用一句诗来概括他的这种人生美学,便是“一酣百情足,一睡万事休”。乐天派的生活看在了好友元稹的眼里,将他比作“相见可忘忧”的萱草,看在了知己刘禹锡的眼里,将他称作“逍遥地上仙”,而他自己,也自号“快活人”,说“谁知王侯将相外,别有悠游快活人”,一语道出了幸福生活的真谛。

是的,白居易所过的,是中国人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他的这种“适性作闲人”的生活态度在后来的时代几乎成了所有文人的榜样。世人都说苏东坡是文人之极,却不知苏东坡的心里,亦住着一个白乐天。他的那一句“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说出了羡煞白居易的多少文人之底处心声!

文/玄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