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图文]
2017-07-03 | 阅:  转:  |  分享 
  
《燕赵都市报》2017年7月3日第20版





周有光的长寿之道



安军玲/整理









周有光先生1906年出生,是我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百岁以后,周有光还出版了《百岁新稿》、《朝闻道集》、《拾贝集》。不仅如此,他还享有令人羡慕的112岁高寿,让我们学习一下他的长寿之道。



1.夫妻“举杯齐眉”,互敬互爱



古代夫妻的“举案齐眉”,不仅是一种形式,而且蕴含着互敬互爱的深意,周先生认为它很有道理。一个小小的动作,可以增加家庭生活的趣味,促进家庭生活的稳定。日常生活中,周有光与夫人张允和喝咖啡时一同举杯,相互凝视,愉悦了心灵,增进了健康。



2.不乱吃东西,不吃补品



周先生在上海曾有个顾问医生,医生告诉他,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身体健康,宴会上很多东西吃了就应该吐掉。周先生说,别人送来的补品他也不吃。日常生活中,他不吃油煎肉类,主要吃鸡蛋、青菜、牛奶、豆腐四样。但是牛奶和鸡蛋都不能多吃,鸡蛋一天一个就可以了。上午和下午,各喝一杯红茶养生。



3.要胸襟开阔



周先生认为,物质方面自己要求不高。不要生气,日常生活中都是小事情,吃亏就吃亏,“我吃小亏,不占大便宜”。

他和夫人都相信一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苦难非常考验人们的涵养和功夫,不能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要努力让自己达到这种淡定超脱的境界。



4.生活简单而有规律



进入老年之后,周先生的生活非常简单:睡觉、吃饭、看书、写文章。他奉行“三不主义”:一不立遗嘱,二不过生日,三不过年节。不立遗嘱心情愉快,不过生日忘记年龄,不过年节生活简单,减少应酬。生活讲究规律并长期坚持,是他长寿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源:周有光《我的人生故事》)











(姜太公源于网络下载收藏,并校正文字和标点、规范版面,

图片来自网络,为姜太公所加,仅供参考。)

























2









献花(0)
+1
(本文系杨华图书馆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