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氏豫章梅林派字辈研析
湖北阳新 曹裕义
“豫章”即今江西南昌地区,是南昌的古称和别称。“梅林”位于今江西南昌市,亦为地名。据湖北大冶《曹氏大成宗谱》和江西瑞昌《曹氏宗谱》记载,始迁祖曹松:“字梦徵,世居江南舒州,为唐光化二年进士,时同登第者五人俱老,世称五老榜,题授校书郎,后任洪都太守,著有诗集行世,因唐末兵灾阻羁,遂籍豫章梅林。”今人考证并无证据证明曹松曾任洪都(洪都也为南昌古称与别称)太守,亦说此“梅林”或为“梅岭”(梅岭为南昌国家级风景区,有文字记载曹松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即梅岭所在地)。以松公为始迁祖的曹氏后嗣支系即以豫章梅林这一祖居地为名,称曹氏豫章梅林派。该支曹氏后裔早已遍布江西、湖北、安徽、河南、浙江、陕西、山西、江苏、云南、山东、四川、福建、上海、台湾等地,按收族入谱人口计,男丁已达数十万,人丁兴旺,为曹氏一大望族。本文试对该支曹氏的字辈情况进行研析。 一、曹氏豫章梅林派的字辈 字辈,是指名字中用于表示家族辈份,寓意深刻的特定“字”(多为名字中间的字),俗称派。字辈的俗称很多,包括昭穆、班行、班辈、班次、辈分、辈份、辈序、字派、字伦、字匀、行派、行第、派序、派语、派引、派行诗、派辈字、排行歌、排行诗、鸿排诗、字辈谱、齿录等。它是一姓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和文化密码,也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和华夏民族自古至今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 谱名就是依字辈的派语辈序取名而来的, 一代一字。字辈在家族繁衍、辨析世系、寻根问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用以区分家族世系直系血亲和旁系血亲的血系秩序。字辈派语通常是一些寓意深刻的四言诗、五言诗或七言诗。 曹氏豫章梅林派世系完整,以西周时期文王子武王弟曹国国君曹叔振铎为得姓始祖,前74世(自西周时得姓始祖至唐末时期始迁豫章梅林先祖松公)均为人名,直系世系如下:
叔振铎→太伯俾→仲君平→宫伯侯→孝伯云→戴伯苏→惠伯雉→穆公武→桓公终生→庄公射姑→僖公赤→昭公班→共公襄→文公寿→宣公庐→成公负刍→武公勝→平公湏→靖公露→伯阳→甲乙→周器→照次→相求→节感→渊能→源通→前明→参→窋→免→奇→时→襄→宗→序月→争卢→差华→谁应→敢友→编宗→若万→是泳→吾千→宗源→充→褒→同宗(炽)→一合(纯)→脈一(演)→齐平→茂之→来阳→家事→乘业→?永→万兴→年隆→修→璧→仁卿→越→彦→清→权→俊→世评→邦闻→宪→康→贵→隆→旺→松
曹氏豫章梅林派自74世松公以下字辈能清晰地见于谱名(后人以松公本人之名作为正式字辈的起始),同辈取名均带有“字辈”这一鲜明的家族标志。后来伴随着宗族的繁衍,由大宗而小宗,派生出各个分支,各分支又产生了各自独有的字辈,直至后来联宗合谱,经历合——分——合的过程,多个分支又逐渐统一字辈,未统一字辈的支系任然存在。
(一)74世——103世大宗合字辈: 松胜显永宝 伯孟仲季武 文架玉大万 一瑚友志福 正建绍克广 立本经尚汝 (二)104世——123世小宗分派字辈,根据已收族情况统计主要有17个支系,自106世开始分派,大部分至124世开始合派,其余则有至144世合派者,亦有分而未合者,字辈有四言者,亦有五言者。分别为:
1、守理公脉下福二公派益显公分支: 守福千念显 仕思明文子 正兴元广立 允万再智杰
2、守理公脉下福二公派守显公分支: 守福千念显 仕思明文玉 守一福仲启 永万再智杰
3、守理公脉下福二公派达显公分支: 守福千念显 廷必福仲永 孟添文子学 启景守臣元
4、守义公派: 守福用以志 允讳仲孔立 启应士纹宣 开道世远传
5、守真公派: 守福子兴隆 秉义凤回首 益定能近显 文士学才高
6、守拙公派: 守福祥应承 绍嗣子玺以 应可士自学 应逢正天开
7、守朴公脉下福起公派: 守福祥仲士 友讳纹天德 献世应景尚 元添顺时宏
8、守愚公派: 守福祥宜克 堪兆孟信登 简福永兴荣 应宗选正世
9、大冶东曹守恭公脉下福四公分下元贤公派: 守福祥君元 宗荣言水木 王元孟守应 步世为文焕
11、守敬公脉下福十公分下千十一公派: 守福千宝兆 顶茂胜宗永 仲广曰孟学 仕文职立能
12、守敬公脉下福十公分下千十二公派: 守福千宝兆 镇宏胜宗永 仲广曰孟学 仕文职立能
13、守敬公脉下福十公分下千十三公派及大冶东曹: 守福千兴宗 添廷愿思玉 治景大可自 职立永兴盛
14、守敬公脉下福十公分下千十七公派文七公后嗣横立山受卿公支系(简称曹氏横立山支系): 守福千宝兆 瑞文受兴永 显志奉
(注:“
15、守敬公脉下福十公分下千十七公派文七公后嗣九江浔阳寿公支系(简称曹氏浔阳支系),自104世至144世字辈: 守福千宝兆 瑞文寿汉 伏相觉信 志昂正容 汝应名士 邦家之光 文开天运 德茂乃彰 恭远慈祥 普进升发 (注:自144世“发”字始与曹氏大成宗谱统一字辈)
16、守礼公脉下福八公派黄冈团风淋山河英显公支系(自104世至143世): 守福五祖荣 道世守大德 日增民彝天 锡汝鸿文基 绪相承光明 正直自有令 名人才蔚起 丕振家声成
17、守礼公脉下福八公派麻城双贵堂柏贵公支系(自104世至191世): 守福五祖 贵德必权 崇文策可 尚应之天 正大光明 承先启后 受福有怀 利用攸德 虞周世远 定国永长 孝友睦姻 任恤智仁 圣义中和 麟瑞凤祥 济美龙文 燕翼偕多 礼廉信勇 新立纪纲 邦家经纬 克臻富强 恭循祖训 兰桂腾芳
18、守朴公脉下福士公派(自104世至171世): 守福祥伯 永寿茂光 复大志高 文子远方 明东邦芳 天开文运 振起家声 远绍先绪 近耀祖功 俊才宏作 元良必登 钟祥隆秀 世代名宗 英杰定国 发扬华风 同仁光洁 义普亨通 (三)以上前13个支系于乾隆庚申年(公元1680年)东西合一为大成宗谱,自124世至143世合拟字辈,或许口传有误,其中的少数分支字辈少有差异,细分为如下三支:
1、曹氏大成宗谱合拟字辈: 善衍懋庭树 祥锺裕国桢 慎修宏绍述 载育聿观成
2、守义公派: 善可懋庭树 祥锺裕国桢 慎修宏绍述 载育聿观成 (注:与曹氏大成宗谱合拟字辈比较,仅“可”字一字之差)
3、守朴公脉下福起公派: 善可懋庭树 忠良裕国桢 慎修宏绍述 载育聿观成 (注:与曹氏大成宗谱合拟字辈比较,有“可”“忠”“良”三字不同)
(四)至嘉庆辛未年(公元1811年),曹氏豫章梅林派宗谱南北合一,自144世至153世拟字辈如下: 发源本道学 祖德庆光荣 继序期咸正 先声定克绳 (注:九江浔阳支系自144世“发”字辈始统一)
(五)公元2005年以湖北大冶曹裕雄为《曹氏大成宗谱》主编,由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四川五省宗亲联合,自154世起一次性新增60个字辈,从而排字到213世(主要考虑到人口外流迁徙): 蔚然英才起 民康乐益长 谋策春秋著 勋名汉宋扬 纲常崇忠信 骏业久繁昌 尊教启彦秀 甲第欣连芳 仁和增寿禄 安泰胜虞唐 弘拓前传统 孙枝再辉煌
二、曹氏豫章梅林派的字辈解析 曹氏豫章梅林派的字辈,从派语结构看,大宗统一采用五言句的形式,部分小宗则由五言句演变为四言句。无论是五言句还是四言句,这种现象显然是受地域影响。 从语意分析,有的虽然以五言句或四言句的结构形式出现,但总给人语焉不详的感觉,甚至无法连字成句,仅能从单字理解其义。为何有这种现象出现?有人猜测,可能是由参与谱局修谱之人,在拟定字辈时,每人从字典中信手翻拣出一个字,或者是以抓阄的形式,抓到哪个字就是哪个字。然后尽可能地组字成句,使其隐约能表达出一定的意义。这种猜测是否有据? 高岩曾在《绩溪徽学通讯》20期中撰文:“字辈一般由各宗祠,有的授权支祠产生(授权支祠产生时,虽同一姓氏,辈份却廻形各异),叫'开祠’或'开祠堂门’。一般是在'开祠’一次决出10个或20个新的辈份。方法是由本宗族乡贤10余人每人从事先准备好的300个吉字中各抽一或二字,经商定顺序和平仄韵律后作为排行诗。” 这些吉字拼凑在一起,其意一般不外乎为治国安民,修身齐家,吉祥安康,兴旺发达。宗谱的行辈字派由于是加强宗法制度的工具,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有人归纳出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亮、全、有、忠、诚、孝、礼、福、禄、吉、祥、贤、良等;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世、多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 从曹氏豫章梅林派字辈看,除了极少数具有韵律外,大部分并未讲究韵律。如“松胜显永宝、伯孟仲季武、文架玉大万、一瑚友志福、正建绍克广、立本经尚汝”隔句尾字押“U”韵;“善衍懋庭树、祥锺裕国桢、慎修宏绍述、载育聿观成、发源本道学、祖德庆光荣、继序期咸正、先声定克绳”是讲究韵律的;但“守福千宝兆、顶茂胜宗永、仲广曰孟学、仕文职立能”均为吉字拼凑,并不能连字成句,也未讲究押韵。 不过,现代人修谱排字辈,已经不再使用过去的那套办法,转而由族中有一定文学素养且德高望重者写成富有意蕴的韵律诗句,使得现在的字辈通俗易懂,意义明确,除了表达吉祥之意外,还结合家族历史、名人贵胄的事迹进行创作,具有激励教育作用。如公元2005年以湖北大冶曹裕雄为《曹氏大成宗谱》主编,由江西、湖北、河南、山西、四川五省宗亲联合,一次性新增的60个字辈。 本人初读曹氏豫章梅林派拟自于清乾隆庚申年(公元1740年)的字辈:“善衍懋庭树、祥锺裕国桢、慎修宏绍述、载育聿观成”,以及嘉庆辛未年(公元1811年)的续拟字辈:“发源本道学、祖德庆光荣、继序期咸正、先声定克绳”,感觉其意颇有费解。细读研析之后,发现这些字辈不仅意义明确,而且能教人明理和修身,甚至可以理解为“家训”。现解析如下: (一)东西合一派行(乾隆庚申年) 1、善衍懋庭樹 祥鐘裕國楨 【字解】: “善”: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指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衍”:从水,从行。本义:水流入海。绵延,继续。 “懋”:从心楙声。本义:勉励,使人努力上进。 “庭”:从广,廷声。教诲,亦指家教。 “樹”:“树”字繁体。建树,指建立功业。 “祥”:从示,羊声。本义:凶吉的预兆,预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引申为祥和之意。 “鐘”:“钟”字繁体。从金,重声。古时本义铜制打击乐器。引申为专注、钟爱。 “裕”:从衣,谷(yù)声。本义:富饶。作动词,引申为教导之意。 “國”:“国”字繁体。从囗从或,或亦声。国邦、国家。 “桢”:从木,贞声。古代筑墙时所用的木柱,竖在两端的叫“桢”,竖在两旁的叫“干”。比喻骨干人员,栋梁之才。 【出处】: “善”: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衍”:无迁无衍,命乃长久。——《管子·白心》 “懋”:懋,勉也。——东汉·许慎《说文》 “庭”:﹝延之 ﹞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南史·颜延之传》 “樹”:建树贤戚。——《陈书·衡阳宪王昌传》 “祥”:吉事有祥。——《易·系辞》 “鐘”:导父以钟爱其兄弟。——《晏子春秋·谏上》 “裕”:乃由裕民。——《书·康诰》 “國”:國,邦也。——东汉·许慎《说文》 “桢”:皆社稷之桢干,国家之良辅。——《三国志·吴志·陆凯传》 【译文】: 要将先人告诫我们的心地仁爱,品质淳厚的美德世代传承,勉励和教育子孙努力去建功立业。 要以和悦的语气和钟爱的态度循循诱导,教育子孙后代努力争做国家社稷骨干人才。
2、慎修宏紹述 載育聿觀成 【字解】: “慎”:从心,真声。谨慎;慎微;慎重。 “修”:从彡(shān),攸(yōu)声。这里指改造身体与心灵。 “宏”:从宀( mián),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厷( gōng)声。发扬光大。 “紹”:“绍”字繁体。从糸( mì),召声。继承。 “述”:从辵( chuò),术声。遵循。 “載”:“载”字繁体。会意从“车”,指像军阵一般整齐划一的田地。引申为担负的意思。 “育”:培育。 “聿”:谓追述先人德业。 “觀”:“观”字繁体。佛家语,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成”:成持(帮助,扶持)。“聿观成”:亦指快速的成长。 【出处】: “慎”:慎,德之守也。——《国语·周语》 “修”: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 “宏”:举其宏纲。——《书·序》 “紹”:绍复先王之大业。——《书·盘庚》 “述”:述大禹之戒以作歌。——《书·五子之歌》 “載”:故不乘天地之资而载一人之身。——《韩非子》 “育”:育,养子使作善也。——《说文》 “聿”:无念尔祖,聿修厥德。——《诗·大雅·文王》 “觀”:观照能观妙慧。——《法藏心经》 “成”:大夫能玉成其事,请以白璧二双,黄金百镒为献。——《东周列国志》 【译文】: 以慎独的心态去改造自己的德行,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美好,努力继承和遵循先哲的谆谆教导并把先哲的思想发扬光大。 为人父母就要担负起养育子孙的责任,孩子的成长会比较快,父母要在孩子成长期间帮助他们去追述先人德业,学会用智慧来照明真理。
(二)南北合一派行(嘉庆辛未年) 1、發源本道學 祖德慶光榮 【字解】: “發”:“发”字繁体。通“法”。效法,遵守。 “源”:从水,原声。来源;根源。 “本”:事物的根源。 “道”:从“行”从“人”,“人”在“行”中。方式,方法;技能。 “學”:“学”字繁体。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 “祖德”:祖宗的功德。 “慶”:“庆”字繁体。行赏奖励。 “光”:增辉,发扬光大。 “榮”:“荣”字繁体。良好的名声或社会名望。 【出处】: “發”: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所从出。——《管子·任法》 “源”:启生人之耳目,穷法度之本源。——《旧唐书·儒学传序》 “本”: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诸子喻山水》 “道”:策之不以其道。——唐·韩愈《杂说》 “學”:学,效也。近而愈明者学也。——《尚书大传》 “祖德”: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管子·四称》 “慶”:农夫之庆。——《诗·小雅·甫田》 “光”:邦家之光。——《诗·齐风·南山有台》 “榮”:会九世而飞荣。——《南都赋》 【译文】: 所谓仁义礼乐,都是从法理产生的,这法是先圣用来统一人民行动的根源。故而要让子孙从这些法的根源去效法做人的方式方法。 作为子孙就要传承先祖的功德,去获得世人称赞,为家族获得荣耀者要给予行赏奖励,将祖宗的功德发扬光大,为家族增辉。
2、繼序期鹹正 先聲定克繩 【字解】: “繼”:“继”字繁体,指子孙后代。 “序”:从广,予声。古代学校的别名。 “期”:希望。 “鹹”:“咸”字繁体。表示某一范围的全部,相当于“全”“都”。 “正”:正直,正派。 “先聲”:“声”字繁体。昔日的声望。 “定”:规定,确定;定归。 “克”:意思是能够。 “繩”:“绳”字繁体。意思是按照、看齐(准则;法度),亦作继承讲。 【出处】: “繼”: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战国策》 “序”: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州序。——《周礼》 “期”:良剑期乎断。——《吕氏春秋·察今》 “鹹”:咸,皆也,悉也。——《说文》 “正”:平心持正。——《汉书·李广苏建传》 “先聲”:旧政犹传蜀父老,先声已振越溪山。——苏轼 《送穆越州》 “定”:割地定制。——汉·贾谊《治安策》 “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资治通鉴》 “繩”:绳其祖武。——《诗·大雅·下武》 【译文】: 子孙后代要崇学重教,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希望子孙学会平心持正,做一个正派的人。 子孙后代要维护祖宗昔日的声望,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按照祖宗定制的家规做人行事。
(三)五省联拟派行(公元二00五年岁乙酉) 1、蔚然英才起 民康乐益长 【字解】: “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引伸为荟萃、聚集。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英才”:指才华杰出的人。 “起”:产生。 “民康”:人民安康。 “乐”:喜悦;愉快。 “益”:富裕。 “长”:长久;永远。 【出处】: “蔚然”: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摹仿唐诗蔚然成风。——范文澜《中国通史》 “英才”:淑质贞亮,英才卓砾。——(汉)孔融《荐祢衡疏》 “起”: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陈寿《隆中对》 “民康”:物阜民康。——《后汉书·刘陶传》 “乐”:怡然自乐。——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益”:其家必日益。——《吕氏春秋·贵当》 “长”:长,久也。——《广雅》 【译文】: 我们曹氏立国以来,自古而今人才辈出。 古时的曹国在先祖治理下,人民一直过着幸福安康的生活。 (此句是对先祖的缅怀和赞誉,也是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2、谋策春秋著 功名汉宋扬 【字解】: “谋策”:计策,谋划。 “春秋”:编年体史书。 “著”:显现;显扬。 “功名”:功业和名声。 “汉”:汉朝,中国古时朝代之一。特指曹参任汉宰相,无为而治世人称颂。 “宋”:宋朝,中国古时朝代之一。特指曹彬任宋侍中、武宁军节度使、枢密使,卒谥武惠王。 “扬”:称颂,传播。 【出处】: “谋策”:百方谋策,以供龙用。——唐谷神子 《博异志·敬元颖》 “春秋”:《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著”:诚则形,形则著。--《礼记·中庸》 “功名”: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三国演义》 “汉”:刘邦发迹于汉水边的汉中,建国后称汉(历史上的汉朝)。 “宋”:公元960年赵匡胤(宋太祖)代后周称帝。国号宋,史称北宋。 “扬”: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汉书》 【译文】: 我曹氏自周朝曹叔振铎公建立功勋受封立国以来,就声名显赫,彪炳史册。 到汉代又有宰相曹参公的无为而治,宋代曹彬公的不朽功勋,他们的功业都令我曹氏声名显扬。 (此句亦为对先祖的缅怀和赞誉)
3、纲常崇忠信 骏业久繁昌 【字解】: “纲常”:即三纲五常的简称。封建时代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三纲,仁、义、礼、智、信为五常。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现特指良好的人伦行为准则。 “崇”:从山,宗声。尊崇,推崇。 “忠信”:忠诚信实。指孝顺父母,尊敬兄长。 “骏业”:宏伟的事业。 “久”:长远。 “繁昌”:形容国家或家族等繁荣昌盛。 【出处】: “纲常”:正纲常以励所学,用忠言以充所学。——《宋史·儒林传八·叶味道》 “崇”:崇事宗庙社稷。——《礼记·祭统》 “忠信”:凡遇人,只劝人以'孝悌忠信’四字。——《西湖二集·祖统制显灵救驾》 “骏业”:直以菑畲开骏业,还将篇籍代籯金。——明张居正 《锺山堂》 “久”: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灭,久而不绝。——《素问·六微旨大论》 “繁昌”:为什么不能在胜利以后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的国家呢?——毛泽东《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译文】: 要遵守人伦行为准则,做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事业和家族才会长久繁荣昌盛。
4、尊教启彥秀 甲第欣连芳 【字解】: “尊”:敬重;推崇。 “教”:教育、教导;教化。 “启”:启发;教育。 “彥”:才德出众的人。 “秀”:优秀。多指人品德美好。 “甲第”:原指封侯者的住宅,后泛指贵显的宅第。 “欣”:喜悦。 “连”:姻亲关系。 “芳”:比喻美名或美德。 【出处】: “尊”:尊贤而重士。——汉·贾谊《过秦论》 “教”: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礼记·学记》 “启”:佑启我后人。——《孟子》 “彥”:人之彦圣。——《礼记·大学》 “秀”:容则秀雅,稚朱颜只。——《楚辞·大招》 “甲第”:长安甲第高入云,谁家居住霍将军。——唐·崔颢《长安道》 “欣”:君欣欣兮乐康。——《楚辞·九歌·东皇太一》 “连”:及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芳”:昭示来世,垂芳后昆。——汉·蔡邕《刘镇南碑》 【译文】: 只有推崇教育,才能教化子孙做一个才德兼备的优秀者。 这样才能光耀门庭,迎娶具有美德的儿媳。
5、仁和增寿禄 安泰胜虞唐 【字解】: “仁”:从人,从二。指人与人相互亲爱。 “和”:和睦;融洽 “增”:增多;更加。 “寿”:长寿。 “禄”:福气、福运。 “安”:安定;安全;安稳。 “泰”:平安;安定。 “胜”:胜过;超过。 “虞唐”: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常说为唐虞,这里为押韵采用了倒置。 【出处】: “仁”:上下相亲谓之仁。——《礼记·经解》 “和”: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增”:增,加也。——《广雅·释诂一》 “寿”:寿,久也。――《说文》 “禄”:禄,福也。——《说文》 “安”:安,定也。——《尔雅》 “泰”:泰,安也。――《字汇》 “胜”:日出江花胜红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虞唐”:唐虞之际,於斯为盛。——《论语·泰伯》 【译文】: 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和睦共处,才能更加长寿,福运旺盛。 人民过着安宁的生活超过尧舜时代,共享太平盛世。
6、弘拓前传统 孙枝再辉煌 【字解】: “弘”:扩充,光大。 “拓”:开辟;扩展。 “前”:从前的。 “传统”: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思想、文化、道德、风俗以及行为方式等。 “孙枝”:喻孙儿。 “再”:又一次。 “辉煌”:光耀。 【出处】: “弘”: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 “拓”:地寖广,兵甲日盛。——《后汉书·张步传》 “前”:前时之闻。——宋·王安石《伤仲永》 “传统”:守器传统,於斯为重。——南朝梁 沉约《立太子恩诏》 “孙枝”: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明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 “再”:再,一举而二也。――《说文》 “辉煌”:譬众星之环极,叛赫戏以煇煌。——张衡《西京赋》 【译文】: 扩展和光大前人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文化。 祝愿子孙后代以杰出的先辈为榜样创造出更加光耀的业绩。
三、曹氏豫章梅林派人名字辈的特点 战国末期思想家荀子在其《正名篇》中说:“名无固宜,约之以名。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约定俗成谓之宜”强调了社会因素对命名的影响。 一个完整的谱名在结构上,一般分为以下三个部分:“姓+字辈+名”,亦有少数采用“姓 名 字辈”的结构形式,通常以前一种形式居多。在族谱中通常也会将姓氏略去不写。 “姓+字辈+名”的结构形式,使双字名增多,因为这种行辈字派只能起双字名。但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双字名,只是带上了家族标志的单字名。由于字辈限制了名字的另一个字的使用,可与之组合形成约定俗成的词语的字并不多,所以行辈字派又往往会造成文意不通的名字和冷字僻名,如:“尚”字辈的“尚乾、尚邱”等,这是由于宗谱既强调行辈关系,又十分重视名讳,不允许出现重名。 “姓 名 字辈”的结构形式,在曹氏豫章梅林派人名中也有体现,如以“卿”为字辈的“仁卿、政卿”,再如“显”字辈的“益显、守显、达显”等。 除了以上两种结构形式外,曹氏豫章梅林派人名中还有一种“姓 规定偏旁部首作为字辈(或同一义类的字)”的形式,这种形式均为单名。如:以“辶”这个偏旁作为字辈的“道、远、通、达”,以“王”字旁为字辈的“玑、瑛、珂、瑜、璿、玑、玠、璋、瑾、琳、琛、璁、瑚、班……”,以“艹”为字辈的“英、蕊、萼、蔼……”,以“木”为偏旁字辈的“架、檠、梁……”等。同一义类的字为字辈的“珠、宝、玉”,“金、银、铜、铁、锡”,“仁、义、礼、智、信”,“福、禄、寿、富、贵”等。当出现这种字辈时,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直系后嗣都将自己的先祖单字作为字辈,置于字辈诗中代代相传,比如“松胜显永宝”中的“宝”本为单字名,其同辈兄弟还有名“珠”、“玉”者,堂兄弟中有名“玑”“瑛”“珂”等,而我们作为“宝”公直系后嗣,因此在字辈诗中即以“松胜显永宝”相传,这就造成同宗各分支间往往会出现“字辈少有差异”的现象。近代以后,分支中也有出现单名者,比如曹氏横立山支系城山头庄出现了“显志奉显文”的字辈句,相隔四代就出现同字为辈分,往往让人觉得是传承有误。其实不然,前一个“显”字辈先祖名“显祖”,后一个“显”字辈先祖是单名一个字“显”,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此种情况,而且还造成曹氏横立山支系出现了“字辈少有差异”的问题。为了统一字辈,也不知是哪位先祖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单名为“显”的先祖及其同辈的单字名讳前加了一个“曹”字的手写变体字“ ![]() ![]()
其实,在曹氏豫章梅林派宗谱人名中,还有大量的将字辈和规定偏旁部首作为字(或同一义类的字)同时用于取名的现象。同一曾祖父名下的曾孙会使用统一的字辈,但因祖父不同,其取名时除了使用统一的字辈外,还以不同偏旁部首的名来加以区分,如“大贤、大良、大慈、大惠、大何、大儒、大佳、大伦、大椿、大株、大栋”明眼人一下子就能区分出这些堂兄弟中,哪些人是同胞兄弟,“贤、良、慈、惠”为同义类的字,“何、儒、佳、伦”为同“亻”的字,“椿、株、栋”为同“木”的字,按此分类,就很清楚地他们这些堂兄弟中的同胞兄弟了,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体现了先人取名的智慧。 曹氏豫章梅林派字辈和人名中还有一种奇异的情况,就是本在先秦时期所使用的表示同辈长幼次序的“伯、孟、仲、叔、季”等字,用来表示长辈和晚辈的辈分用字了,如“伯孟仲季武”的字辈,前后五代人分别名为“伯源”“孟贞”“仲文”“季华”“武宗”。 此外,就是普遍存在于各姓氏宗谱中的数字字辈和数字人名,如“万尧、万舜、万禹、万汤……”,“千十一、千十二、千十三、千十五、千十七、千十九……”,“百一”,“五十”等。 总之,字辈是一姓家族繁衍的伦理规范和文化密码,也是中国传承千年的重要取名形式和华夏民族自古至今普遍存在的宗法制度,是符号化的家族标志,与社会历史、风俗习惯、文化观念等密切相连,反映特定历史阶段的文化和心理,它在家族繁衍、辨析世系、寻根问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