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阳浴血(皂罗特髻)

 老兵自娱书屋 2017-07-03

(照片系美妇山茱萸)

皂啰特髻·晩阳浴血

暮色苍松 2017.7.3

晚阳浴血,落一地残红,暗风摇影。晚阳浴血,暮气霏弥境。凄凉色、晚阳浴血,已昏黄、是夕光疏景。晚阳浴血,竟惹悲吟兴。

行看晚阳浴血,复长嗟衰病。怎争奈、晚阳浴血,有余憾、且自听天命。晚阳浴血,抑首低眉哽。

注:晚阳浴血,词中七次重复,乃依谱而为之。(2022.7.1修改发头条)

---------------
词谱《皂罗特髻》:
      调见宋  苏轼词,词中有“髻鬟初合”句,亦赋题也。“皂罗”,轻薄的黑色丝织品,特别适于做扎头的丝带,宋代常见头饰用品之一;“特”,特立、特起、高耸之意,“特髻”即高高的发髻,当是宋代时髦的一种发式。另查“皂罗特髻”相关资料:《铁围山丛谈·卷一》:[国朝禁中称乘舆及后妃多因唐人故事,谓至尊为“官家”……内官之贵者,则有曰“御侍”,曰“小殿直”,此率亲近供奉者也。“御侍”顶龙儿特髻,衣襜……],所谓“顶龙儿特髻”,说明这种“特髻”未必是用自己的头发做成,可能是一种显示头发厚密、发髻丰满且坚挺的装饰。《东京梦华录》载有商铺出售“特髻”的记载:[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大三门上皆是飞禽猫犬之类,珍禽奇兽,无所不有。第二、三门皆动用什物,诞中设彩幕露屋义铺,卖铺合、簟席、屏帏、洗漱、鞍辔、弓剑、时果、腊脯之类。近佛殿,孟家道院王道人蜜煎,赵文秀笔,及潘谷墨,占定两廊,皆诸寺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生色销金花样幞头帽子、特髻、冠子、绦线之类。]由此可见,“皂罗特髻”乃是用黑色丝绢将头发扎成高高的发髻,这是从汴京传出来的流行发式,但也有人用黑丝将假做高髻缚在头上,作为歌舞道具。
《皂罗特髻》双调八十一字,前段九句四仄韵,后段六句三仄韵。
●○●●,●●●○○,●○○●。
●○●●,●●○○●。
○○●、●○●●,●○○、●●○○●。
●○●●,●●○○●。
○●●○●●,●○○○●。
●○●、●○●●,●○●、●●○○●。
●○●●,●●○○●。
苏 轼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
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
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
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
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
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 此调无别词可校。按,词中凡七用“采菱拾翠”句,想其体例应然,填者依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