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友,我选“自己人”

 jinjun577 2017-07-04

交友,我选“自己人”

来自简易心理学

04:42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心理学干货音频



社会心理学家纽卡姆曾对17位互不认识的大学新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他先对这群学生自身关于一些社会问题的态度、个人价值观以及个性特征分别进行相应测试。然后,故意将价值观相似的学混合安排到几个寝室,经过16周的相处后,纽卡姆发现,在认识初期,距离近的室友更容易互相吸引,但到了后期,态度和价值观越相似的学生相互之间的吸引力越大,甚至要求住在同一寝室。

 

生活中我们也常常有这种倾向:更乐于接近那些与自己有共同语言和共同点的朋友,这就是心理学上“自己人效应”的反映。这种效应一旦形成,人和人之间的矛盾将明显减少,相互间的影响也会更大,对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很有利。



假设你逛街时看中一条牛仔裤,服务员诚心对你说,“像我们俩这么苗条的身材,买到腰围合适的裤子好难,我就经常买不到,但这条裤子我穿过了,不松又很舒服。”或是对你说,“还是现场试穿好,网上很多衣服质量不过关,我家的都是精心挑选的”。你一定会消除很多顾虑,更愿意消费吧。服务员将“是否买裤子”这个问题转移到“处境相似的人如何买到合适的裤子”的问题上,自然地将顾客看作“自已人”,让顾客感受到彼此是面临同一问题的同类人,巧妙增强顾客的信任感。

 

因此,要想让对方更容易接受自己的想法,要想拉近彼此的距离,就要学会把对方与自己视为一体。善于抓住相似点,在心理上让他感觉到你和他是 “自己人”,感受到你是发自内心在为他好。



明晚十点,心姐将继续与你,

相约在简易心理学“听心栏目”,

我们,不见不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