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审计,中国铁建是认真的!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17-07-04

会议现场

7月3日,中国铁建在京召开审计机构成立30年庆祝大会,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1987年成立以来,中国铁建内审制度逐步完善,内审职能不断由发现型、复核型向预防型、增值型转变,并创新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考核结果复核审计、工程项目审计等各类型审计项目。目前,已建立了“股份公司—集团公司—工程公司”三级审计网络体系,审计机构达到211个,专兼职审计人员1602人,内审独立性日益增强。中国铁建超额完成各年度审计计划,审计意见及建议采纳率达到80%以上。

中国铁建董事长、党委书记孟凤朝,总裁庄尚标分别写下寄语,充分肯定了审计工作30年来取得的卓越成绩,向审计战线上的全体人员提出了殷切期望。

 

对各级组织来讲,审计工作是一套行之有效的“免疫系统”,既能“亡羊补牢”,清除已经出现的各类病害,也能“防患于未然”,去除可能出现的隐疾,更为重要的是“未卜先知”,对容易出现病害的位置、发生要素进行预判,超前做出预警。落脚点在于当好企业“卫士”、做好企业“谋士”,为企业带来一股强大的震慑力量,营造一场风清气正的企业风气,用专业和事实说话,打造企业自清自净的能力,蹄疾步稳地发奋前行。

审计工作的开展,源自对大量经济数字的理性分析和科学判断,它们客观反映出企业运营中隐而未现的问题,为粗放不合理、简单易受挫的发展方式提个醒,在宏观上直面企业最深层次的矛盾,这才是审计工作的应有之意。同时,审计工作也是将监督前置,落脚点是保护各级干部、防范企业风险。

当前,老百姓对国家审计十分关注,原因之一就是国家审计署不回避问题,把群众最关心、最疑心、最忧心的问题当做审计内容,不分衙门大小、不分职务高低,严肃透明,无私无畏地开展工作。

对人来讲,三十而立,对机构来讲,正是当年。中国铁建作为中央企业,审计工作一举一动同样备受关注。站在这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我们的审计工作需要更开放的思想、更大胆的实践,取得更实在的效果。此次会议上,中国铁建也对未来的审计工作,画出了路线图。

在具体措施上,中国铁建提出以“高定位、全覆盖、一盘棋、智慧化、多挑战”为思路,逐步实现“五大转变”,不断促进“五个一体化”,为企业依法合规、提质增效、转型发展贡献审计力量。其中,以下几点工作方向格外引人注目:

重新定位,化身企业“谋士”

1、发现问题,还要对预测未来,提出具有前瞻性的建议促进企业的发展;

2、关注重要经济活动,还要专注于企业目标的实现及阻碍目标实现的风险和威胁;

3、揭露重大违纪违法、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和重大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问题,还要促进深化改革、推进法治、提质增效;

4、摸清情况、揭示风险、反映问题,还要分析原因、提出建议、推动整改,促进企业经营良性运转。

突出重点,实现审计价值

要把监督检查企业战略规划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内容,促进战略执行落实到位。同时将价值增值作为内审工作的最高目标,深度挖掘和提炼审计工作成果,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和方法,创造性地将企业的决策部署运用到审计工作中,以实现内审工作与公司业务的良性互动,互促共赢,助推企业的长远发展。

注重运用,构建联动机制

深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与干部考核任用的结合,进一步完善内审与纪委监察、财务、法律合规等部门,以及监事会的协调联动机制,做到资源与信息共享,形成内部“大监督”格局。

五大转变,提高效率质量

以信息化为抓手逐步实现“由单点离散审计向多点联动审计转变、由局部审计向全面覆盖审计转变、由静态审计向静态与动态审计相结合转变、由事后审计向事中与事后审计相结合转变、由现场审计向现场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转变”的“五大转变”,加大审计关联分析力度,大幅提高审计精准度,提升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不忘初心谱辉煌,砥砺前行续篇章。中国铁建的审计工作,继续凝聚精神、汇聚力量,踏上新征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