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古厝·一身红妆待流年

 信步时空 2017-07-04


在历史的文本里,古厝被定义成大厝。厝乃是闽南一地颇具特色的传统民居。它以“官式大厝”为主,又被称为“皇宫起”“红砖厝”,主要分布在福建泉州、厦门、彰化、莆田以及台湾等地。


红色

的深重

推敲溯源,古厝的发轫要定格在明末清初的标度上。大概因为它的形状和殿宇同出一辙,又很是富丽堂皇,于是顺遂了祖先的口口相传,渐渐成了中国民居的南地铭牌之一。

大概,古旧本身便是一种场量,可以通过时间的累积而获得加持。于是,朱红砖瓦,白石壁角,在岁月的轻抚下,恰如“红樱染雪”般,装饰出文字和情结里才有的深重。


历史的阳光依旧闪亮,照耀着古厝承载的祖先的精魄。格局、装饰、宗法、尊卑也终于在温暖的咒语里再一次复活。它们勾肩搭背,像河流一样奔袭,里面流动着锐不可当的力量。


“皇宫起”起源:相传五代时,有一年闽南地区连日下大雨,闽王王审知的王妃思及家乡父老住在茅屋里,处境凄苦,故垂泪涟涟。闽王见状,便道:“爱妃,寡人赐汝母建皇宫式房屋,如何?”王妃听罢,立即跪下谢恩。她对传旨太监说道:“陛下赐我府可建皇宫式的房屋,你速去传旨。”她故意将“汝母”听成“汝府”,以荫泉州府。于是整个泉州府,都仿效王府的样子造起了房子。


格局

的执念

书籍中说,古厝为中轴对称、四周封闭的红砖“结界”,里面以中厅为中心,“封印”着进数不等的院落。在民间,进与落往往轩轾不分,因此几进古厝又可称为几落。其中,院落大小又有着“一进”“二进”“三进”“四进”和“五进”几种区别,且以“两进”为例。

第一进必定是门厅,如今这里自然没有了往昔的人进人出,大概只剩下空地上的麻雀还在觅食,想着多少有点落寞。第二进才是整个群落的主角,自然要大些,且属于“光厅暗室”的布局。在此种布局下,中间的厅堂会变得宽敞明亮,只因里面敬列着飨受供奉的先祖牌位,再一个用途则是会客。于古人而言,对先祖的“执念”,几乎等同是皈依了与“孝”有关的宗教。大到宗族的绵延往续,小到个人的前程和姻缘,都不能脱离先祖的庇佑。



接着,便是厅堂的后壁,它极具巧思,大多是由可以开启折合的大扇木板间隔而成,在平日闭合的时候,间隔开厅堂和后轩。后轩布置成小书斋样式,每逢有重要的客人,主人便会延请而入,彰显亲密,还可预防“事机不密”。如遇到特殊情况,主人会把后壁的大扇木板打开,将厅堂与后轩连通起来,以增大整个区域的活动空间。

厅的两侧是东西大房,为主要居室,可以住人,却不会任由外人随意出入,算是一处私密的所在。大房的房门上悬有布帘,室内只以屋顶的小窗采光,显得较暗。大房前又有檩步,乃是梳洗净面的地方。在其背后,布置着后房,是古时婢妾的居室,抑或用于存放随身用物、箱笼等。在大房与后房之前,往往会有一排木桩,用来遮掩女性,这自是囿于“程朱理学”的大行其道。

在古厝声名彰显的“光厅暗室”格局中,此种“一明两暗”的三开间结构是闽南古厝最为基本的样式。至于五开间,不过是在三开间的基础上左右拓展一间的演变罢了。

从正屋走出,正对的两侧是左右厢房,又称“榉头”。它面向天井敞开,使得大房既可以通风,又避免了与阳光的“对峙”,被用来做客人、随侍的休憩之所。厢房之外,两侧或者一侧增设着纵向的长屋,被称为“护厝”。若是单个护厝,另一侧也常常留有通巷,既作为出入的另一条道,也可使正屋免于近邻的喧嚣。

沿着古厝的四周,宅子的主人必定会设置沟渠类的水道,并与厝内的大型水池相通。每至雨水袭来,一串又一串的晶莹珠子便从屋顶顺瓦而下,再从水道流走他方。而在艳阳日时,这套排水系统又能起到天然空调的作用,置换清凉。

工艺

的倒转

古厝的墙都是墙石混砌的,又叫“出砖入石”。它是用砖与石两种不同材质进行混砌,在石头和砖头的皮肤上产生质地的对比,以求装饰的美感。

石头属于花岗岩材质,从里到外都泛着灰白,清水砖却是通体赤红,二者一拍即合,一面讲述了明度领域里的对比,另一面又将色泽上的和谐缓缓铺陈,端得自然。

古厝用清水墙勾缝,闽南的古厝让红砖与条石按照一定的排列样式进行混砌。再辅以缕花柱点缀,其表面空间便更显饱满。



屋脊,是闽南民居无法绕避的明珠。在古厝横插天穹的屋顶正脊处,一道中间深深陷下、两端微微翘起的弧线恣意划过,有的是马鞍脊,有的是燕尾脊。二者若是相互比较,则燕尾脊要更显正式些。燕尾高昂翘起向两端深深探出,既尖且细,像是带起整个屋顶一齐腾空,看上去非常灵动。若是一处五开间的房舍,古厝屋顶则会再平添两条燕尾脊,如同一大一小两双翅膀生在上面,像是来一阵风就能飞起来。 


中国的各色民居不在少数,却是甚少有使用燕尾脊的。只因闽南一地台风频繁,为更好的顺遂天威,房屋自然要尽可能地向大地匍匐,建成低矮深沉的样式,而檐角则高昂翘出,使得整栋建筑在沉稳中不失动感。

装饰

又见洞天

古厝晕着历史的光环,像上个世纪初的老电影那般沉默;古厝又是彩色的,像脑海中游出的新唐卡,热闹、鲜艳,可以酥掉英雄的脊梁。

先是红砖本身,从大屋顶到屋身再到地基,它犹如一团根植于地下、燎原于地上的焰火,映照着闽南先祖的风骨,乃是闽系建筑的一大特色。

在汉文化的眸子里,红色是代表着宫廷庄重、喜庆的色彩,闽地先人选定此色,大略是对宫廷观念的曲折表达,同时也是对石材优劣的一种投资考量。如此可见,早在数百年前,古厝的主人就已从呆板的桎梏里出走,在理性与感性的财富追逐中做到了左右逢源。



红色的勒脚、红色的窗户,连檐边都是红色的。接着是红砖外墙。花样的墙面不仅造型别致,样式也非常丰富,有梅花封砖墙、万字花砖墙、龟背砖花墙、古钱花砖墙、葫芦花砖墙以及并花砖墙等。它们带着各种见过、没见过的轮廓懒懒散散地拓印在外墙的纹理上,甫一出手便斗败了单调。

山墙部分普遍用泥塑的纹花来丰满看客的眼球,有的像云,有的像水,还有的采用图腾纹样。色彩上则是蓝白相间,又以紫色、红色等穿插而过,和墙面形成协调。

再有剪瓷雕,于古厝的装饰洞天里独树一帜。作为一种传统手工技艺,剪瓷雕的制作可谓别出机杼。它选取多种鲜艳的彩瓷器或者已然残损的廉价彩瓷为材料,按照需要裁剪成大大小小的细小瓷片,再经由匠人的巧手,组合成人物、山水、动物、花草等,以装饰建筑物的屋檐、翘角、门楼、壁画等,造型生动,色彩鲜艳,历久弥新。

若从剪瓷雕的工艺分析,它又分为立体圆雕、浮雕、半浮雕、平雕等几个种类。其中,平雕视构图为重,故而多用于近景;叠雕则用在占领高处屋顶的龙凤走兽、水族飞禽以及花卉树木上较多

最后是繁华如锦的雕刻种类。闽南古厝上的雕刻显然拒绝了孤独,从材料来讲,分为石雕、木雕、砖雕和泥灰雕;按照造型,有浮雕、阴雕、线雕和透雕的区别;而按照内容分辨,又囊括了山水雕、人物雕、花鸟雕、楼阁雕等多种。当雕刻落在古厝的体貌上,故事就开始了,一讲就是三百年。


古厝

的情缘


时间过处,文明已昏睡在现代的符号里,上演一场又一场沾沾自喜,以致背叛堂而皇之,古老不堪一击。从此,祖先褪迹,在岁月的带领下蜷缩一隅,划地而治。唯有那份古老相传的情缘还在苦苦挣扎,呜咽成歌。

于今,闽南大地上,数百座古厝依旧矗立四方。高堂大瓦下,有的是古厝先祖的坚韧、开朗、豁达和沉稳。而在那一道道大门的背后,又锁着一个个家族的居寝、礼教、祭祀以及无数温暖而又疏远的回忆。


闽地男丁曾在上世纪初选择背井离乡,越洋经商。在妇孺幼小成为古厝里的主角之后,那一块块红砖垒起的集合又成为思念的代表,时时牵动着海洋另一头的人……

古厝一身红妆,端立于大地,直到暖阳穿破了云层,将第一缕光泽洒  到屋顶的燕尾脊上。红砖墙下,一群跨洋归来的游子伫立门前,叩响了祖先的门扉,厅堂里仿佛传来一阵呢喃:“归去来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