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衡”有度

 二十四小时开放 2017-07-04
“平衡”有度

活到了一定的份上,越来越明白生活中“平衡”的厉害。

以前常听人说,领导是一门平衡的艺术。自己不甚了了。因为没有当过真正的领导。但是,只要你希望自己是一个受欢迎的人,那么,学会平衡也是必须的了。比如,在朋友圈里,话不能说得太满,无论是好话坏话;事不能做得太绝,凡事都给自己留点空间和余地。这都是老祖宗教诲的至理名言。哪怕是对待家人,也要尽可能地顾及对方的感受,好好说话,把话说得圆润一些。所谓的圆润,其实就是一种平衡。去掉一点锋芒,磨掉一点锐气,让人好接受一些,让彼此能和谐相处。这需要掌握一个度的问题。即使是好话,如果讲得过了头,给人感觉就是虚伪了。职场上,给上司说好话的大有其人,为什么有的话,领导听了舒服,同事听了也不反感,而有的人却总是给人“马屁精”的印象呢?这都是“平衡”之过。


好吧,不说职场了,说说我们自身。如今在全民养生热的当下,每个人都变着法子来祈求身体健康,希望延长寿命。于是,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给人以活力。有人说,生命在于静养。看看那些从来都是慢慢吞吞的龟,却可以活上个千年百年,其中奥秘就是一个“静”字。也有人说,生命在于营养。人要吃得好,喝得足,适时进补,一日三餐讲究最佳搭配,才能延年益寿。这三种说法看上去都不无道理,但也各自有失偏颇。就好比盲人摸象,每一种说法都只是摸到了大象的某一部分。而专家对生命的解释,是归结于“平衡”二字。专家认为,从专业角度来看,生命涵盖了动静平衡、营养平衡、心理平衡三种平衡,缺一不可。只强调其中的某一种,都是片面的。当然,在平日的生活中,不少人都可以列举出几个非典型的例子,来支撑自己某一类型的观点。像一老友说的,自己的弟弟是某大集团公司的老总,紧张工作之余,多年来每个周末坚持打网球,算得上运动型的养生,却患上了脑癌。如今开脑动手术后,人只能靠坐轮椅生活了。而他自己则常年抽烟晚睡不锻炼,却年年体检身体指标都无异常。另一戏剧圈的朋友又说,老广人熟悉并爱戴的粤语话剧演员、粤语说书人张悦楷,一直有长年洗冷水澡的习惯,平时也注意跑步锻炼,却在70岁出头就不幸病逝了。而他老友和同事林兆明却大碗吃肉大碗喝酒,从来也不提什么锻炼,却安享晚年到80多岁。两位朋友所说的个案,无非直指一种说法,并非运动就一定能够健康和长寿。事实亦是如此。

运动也好,静养也好,食疗也好,关键的还是掌握好平衡的度。平衡得当,便是适合自己,适合自己就舒坦了。只要我们遵从着适度锻炼、适度养生的原则,不去强求自己日行万步,也不学那千年老龟终日蜗居宅家,调适好自己的心情和情绪,健康和长寿并非高不可攀。管好自己的心情,这往往是人们最容易忽视的一点。人生如潮起潮落,这需要我们做到宠辱不惊,舒卷自如。诚然,要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并非易事。它需要持久的修炼和意志力。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平衡,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修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