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清华。 愿我归来,已经长成 让你骄傲的模样。 朱晓鹏,清华大学数学系2017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继续在清华大学数学系攻读博士。 毕业 寄语 母校我想对你说: 是母校在我最痛苦的时候拯救了我,是母校在我最孤立无援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是母校成就了今天的我,今天我以清华为荣,我也希望未来我能为母校增光添彩。 ▲毕业典礼上,朱晓鹏第一个接受邱勇校长拨穗和授予学位。 岁月如梭,我的本科生涯就要画上句号了,进入清华园已经七年了,这七年间我经历了许许多多,蓦然回首,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2010年我很荣幸被保送进入了清华大学化学工程系,那时的我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然而人生就像正弦函数曲线,波峰波谷起起伏伏。2011年6月我突发脊髓血管瘤,全身瘫痪,动弹不得,那时我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崩塌了,心里特别绝望,每天得过且过,了无生趣。但是我的亲人没有放弃我,母校也没有放弃我,我的妈妈悉心照料我,母校为我解决了治疗所需的一切费用,还有老师同学不停地安慰鼓励我,慢慢地我的心态趋于平和,对未来也重新燃起了希望。经过长达两年的痛苦挣扎与艰苦锻炼,我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大的好转,我也终于能够重新走路了,那时我才发觉能够自由的行走与奔跑是一件多么幸福而奢侈的事啊。然后我收拾心情准备复学,母校欣然重新接纳了我,还尽可能的为我提供帮助,那一次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母校的人文关怀与名校担当。这几天甘肃考生魏祥的事迹引起了我深刻的共鸣,他和我的经历非常相似,人生实苦,但我足够相信,我以作为一个清华人而深深自豪。 2013年我转系进入了数学科学系,因为我左半边身体瘫痪,行动诸多不便,所以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了许多的困难。因为行动不便,我每天都至少要提前一个小时起床,然后开着电动轮椅去上课;别人很容易爬上去的楼梯于我而言却极其费劲,每层楼梯要花费5分钟左右,而且每爬一层就会累得满头大汗;因为我只有右手能活动,所以打字写程序都特别慢,写作业也有花费更长的时间;我的身体也无时无刻不在剧烈疼痛着,而我却习惯了这些痛楚,它时刻提醒着我幸福的来之不易。有时候我也挺佩服我自己的,那样的挫折困境我还是走出来了,也许是与众不同的经历给了我难得的人生财富吧,我的性格也改变了许多,以前的我急躁好动,现在的我成熟稳重,心态也更加平和。 在数学系的生活是非常美好的,学习上我非常努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同时我也坚持康复锻炼,病情也有了一定的好转;我也成功推研了数学系的计算数学博士,希望以后能在科研道路上有所收获;社团方面由于自己身体不便,所以很多活动都不能参加,确实挺遗憾的,不过在2016年4月份的时候,我和矣晓沅等同学创立了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我们旨在帮助残疾人与老年人更好地生活,因为自己本身就是残疾,所以更能体会到有障碍群体的痛苦与不便,同时我也很自豪的看到母校的无障碍设施越来越完善,并且无障碍的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 这一路走来,我得到了太多太多的帮助,数学系的唐老师考虑到我上课的便利程度特地为我换了上课地点,将教室换到了一楼;数学系的校友曾强伯伯在了解到我的情况以后赠送了我一台电动轮椅,让我的出行变得更加顺畅。学校还给我和我妈妈安排了有电梯的公寓,让我们可以更方便地生活在一起。学校给我提供了校友励学金,在校友励学金的帮助下,我可以抛开经济困难带来的诸多烦恼,更专心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所有的这些帮助教会了我要心怀感恩,回馈社会;教会了我自强不息,行胜于言;教会了我身为清华人的担当与责任。 生活给了我苦难,我却把它当做一份礼物。即使现在我仍然不知道我的左半边身体能否康复,但只要我还活着,我就可以继续追寻我的梦想,我的人生就还有希望。回首我的本科生涯,我觉得我是非常幸运的,虽然有过不少磨难,但我得到了更多的爱心帮助,即使我身患残疾,但生活依旧非常美好。接下来我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如果幸运的话,也许我可以成为一名老师,能够一边科学研究一边教书育人。最后我想向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爱心人士道一声谢谢,感谢身边的老师同学的热心帮助,感谢母校对我的关怀备至,感谢我的亲人一直对我不离不弃悉心照料。未来我会坚定地继续前行,生活以痛吻我,我仍报之以歌! 人物名片 男,汉族,共青团员,湖南娄底人,数学系本科生。2011年他突发脊髓血管瘤,导致全身瘫痪,但他经过两年的锻炼之后竟然能重新行走。2013年他复学之后,虽然左半边身体仍然瘫痪,出行都要依靠轮椅,但他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学习上十分努力,也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他还在2016年的校友励学金大会上作为学生代表发言,引起了良好的反响。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文 | 朱晓鹏 图 | 苑洁 常志东 编辑 | 王艺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