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山水盆景看散点矶石的应用

 龙岩半主 2017-07-04

山水盆景是以山石为基本构体,结合中国绘画、诗词等,在盆中表现自然山水风景的一种艺术。水石盆景是山水盆景常见形式,主要表现有山有水的景物,以表现大气为特点。作品《山河颂》(图1)和《极目千里》(图2)就是典型的视域开阔,高度微缩的水石盆景,表现技巧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让人感觉有“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的意境,仿若置身名山大川的境界。从这两盆盆景可以看出,为了把千里风光微缩在盆钵之中,制作时除了注重主配峰的布局外,还有一个通常被人们所忽略的陪衬布局——散点矶石的运用。


图1  《山河颂》(作者:姚治安,中国第七届盆景评比展览银奖作品)


图2  《极目千里》(作者:唐波)

散点矶石是一种散而有致地,以群体形式布置在盆景主体山石滩脚,向水面延伸,或成组零散布置在水面中,围合并分割水面的一种山石布局形式。在自然界山水风光中,常有滩脚山石延伸入水或石露水面,展现出山水相依、水击山石的情景,散点矶石就是山水盆景对这一自然风景的艺术再现。

一、散点矶石的作用

散点矶石是山体与水面的过渡,它的应用对山水盆景的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作为滩脚丰富了水面空间的变化、以山体配石扩大了风景视野、更结合绘画表现增强了山水盆景的艺术表现力。

1. 围合 “水形”,丰富水面空间变化

山水盆景是以山水风光为基本主题,其中“山形”为实体,通过石材纹理形状突出;“水形”为虚体,在浅水盆中通过临水线围合展现出来。“山形”材料以石材为主,表现出山体、石滩、水岸线等;水景在盆景中基本上就是空白区域,其形状和变化都是通过临水线矶石和水中的散点矶石来表现的。

散点矶石在山体滩脚的曲折回环,以中国传统水景的自然蜿蜒变化为准则,结合基本的透视原理(前开后合),体现出多变的水岸线,围合成“水形”。散点矶石在水中的星星点缀,以分割水面为主,起到占据和划分空间的作用,丰富了水面空间变化。散点矶石能展示出山水空间的深度与序列,表现出水体层次的引流与集散,丰富水形和水面变化。

2.体现“以小见大”的意境

山水盆景之所以能在小小的盆盎之中把自然界中的山川湖海再现,运用的就是“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手法,通过材料和配件之间的对比、衬托来体现山体的高大和水面的宽广,其中散点矶石的应用起到的小中见大作用尤为明显。散点矶石不管是作为山体的滩脚还是水中的散石,其体量往往很小,甚至延伸入水消失于无形之中。这种微小的体量,增强了主峰、客峰向上和平面的空间感,明显地对比出山体的高大和水域的辽阔,使人们在欣赏盆景时,产生“一峰则太华千寻”达到高岩惊心的艺术感受。

3.作为山的一部分,表现山体的层次

散点矶石不仅是水岸线,更是山体的一部分,能够明显增加山体的立体空间层次感。山体是山水盆景表现的主要内容,往往模仿自然界延绵起伏的山体进行制作。其变化和层次,是通过立面上的曲折蜿蜒和竖向上的高低变化来体现的,高者成山峰、低者成顺应山势的矶石,矶石能把山体起伏延绵感增强,丰富了层次变化,使得山石疏密有致,高低错落。

4.增添了“空白美”的艺术魅力

布局精巧、造型优美的山水盆景,都十分留意和注重“空白美”的塑造,它是中国艺术领域里多种空白美的体现,以实现山水景观“画外有画”、“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以及“言无尽而意无穷”的意境。散点矶石是山水盆景“空白美”的有力补充,作为 “空白美”的边界和点缀,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二、散点矶石的布局

山形和水面布置是影响散点矶石的主要因素。在运用散点矶石布局时,应根据不同的主体表现形式,使不同的布局方法,要灵活掌握布局格式,又要服从主体山石的走向发展和水面空间的处理需要,使它同整体画面相得益彰,达到水景的隐藏开合变化,构成灵活、丰富、多变的水空间,从而打破静态水体的平滞与单调。散点矶的应用要使得盆中水景有开合、隐显、远近、动静,让人感受到水体的流畅。

散点矶石布置切忌呆板,矶石的大小相间,要看似一条线而非一条线,直中有曲,曲中有直,似断非断,似连非连,远看似为直线,近观层次分明,给人们视觉的心里产生水体流动的感觉,从而达到滚滚长江东流的艺术效果。

运用散点矶石在一组中不要大小相同,在位置空间较宽阔处布置的矶石相对来说应多一点、大一点,在配峰及水面较窄处、河湾等处,应配置较小矶石,达到点、面空间的有机结合,如画论中所说“汁白当黑,汁黑当白”打破空白空间的沉闷和单调,造成一种特定的艺术效果。通过欣赏者的连锁想象及意象来实现自然山水的美感,从而使盆景空间达到情与景的交融。

三、散点矶石的制作要点

散点矶石很难用一块单一整体石材来展示,一般是由碎小的小石组合而成,这样不但能够很好地利用细碎材料,节省资源,而且布置随意,任由人作,但是做好需要较高的制作技术。

1.材料选择和搭配。碎小石材在盆景石材的切割处理中会产生较多,材料丰富,需要做的就是从中选择颜色、质地、纹理相近,大小相配的小石按照布局进行组合搭配。组合的要求是石材之间按山体延绵走势尽量相互契合,力求达到整体合一。

2.粘结和染色。细碎小石组合成散点矶石,除了注意其相互搭配外,最重要的就是石和石之间粘结处补色和山的整体染色处理。一般用的粘合材料是普通水泥、灰色、白水泥;染色材料主要有建筑颜料、墨汁和山体石块的料粉。

粘结后,整个矶石因为碎石缝隙处的水泥颜色的差异,显得细碎,自然感和整体性较差,这样石缝隙之间的处理就非常关键,常用的方法就是石粉处理、染色和上苔。用石粉处理,山石料粉一定要求很细腻;染色往往用毛笔点叠, 使补色有一定厚度,而且补色表面较毛糙,显得自然;把盆景放在潮湿环境中自然生苔的方法,不但能够覆盖缝隙的水泥,也能使整个矶石产生一层淡淡的绿色,整体感和自然感明显。

结语

在山水盆景的制作中掌握好散点矶石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展示出山水空间的深度与序列,表现出水体层次的引流与集散,概括出山水绘画的意境。盆中之水虽一勺之微,山石之高虽不过盈尺,但通过矶石的点缀及布局,让观赏者体会到“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辩千般之妙”的意境,达到神游名山大川的艺术效果。

作者简介

姚治安/盆景艺术研究者/重庆市花卉盆景协会盆景分会常务理事、盆景专委会成员,盆景作品多次在全国和重庆地方评比展览中得到大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