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课程平衡:学校课程建设的重要议题

 昵称13526324 2017-07-04


 

随着二期课改的脉动,我园依托市级规划课题的研究,立足于本土,闪亮于系列,致力于探索,抓住农村可利用的一切资源,着力围绕幼儿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四大板块开展“农村幼儿园系列探索型主题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旨在开发和研制符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在开发、实施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有着较大的课程选择权,而课程中各项目间的有效平衡对于幼儿的和谐发展起着统领性的作用。所以,在发现了教师个体的差异给课程中各项目间的有效平衡与幼儿的和谐发展带来了困惑与挑战时,作为管理者,必须及时并正确处理好课程选择权下放中的放手与放羊关系,加强引导与监控。由此,我们从课程的目标、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各项目间的平衡管理来实现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制:


     一、课程目标的平衡管理

在园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引导教师科学制订课程目标至关重要。我们认为,园本课程目标与当前课改总目标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但不排除它们之间有多方面的区别。因此,组织教师在认真学习《纲要》、《课程指南》的基础上,依据各年龄段孩子的培养目标,充分熟悉新教材课程目标的同时,关注孩子当前的发展,开展有的放矢的目标制订。主要通过纵横目标的平衡管理来引导教师对课程目标制订的科学性把握,要求教师在目标制订时应围绕纵向与横向进行:纵向为园本课程总目标——阶段性分目标——单一主题目标——幼儿发展目标;横向为教师在组织与实施课程时将主题目标与发展目标的有机结合。其中:要求教师在园本课程主题目标的制订时应侧重于幼儿情感与生活经验的积淀;发展目标则依据《纲要》、《指南》精神及幼儿间的个体差异,较侧重于幼儿能力的提升。通过纵横目标的交错制订管理,既能保证目标间的互补,又能从源头上保证园本课程的平衡性。


    二、课程结构的平衡管理

在“农村幼儿园系列探索型主题活动”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中,从两个方面的管理关注了课程结构的平衡点:

1、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之间的平衡管理

为了确保为孩子提供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经验和机会,使每个孩子积累生存所需要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我们以新课程为共同性课程,并根据我园的地域特点与孩子的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把课题研究成果有机而局部地渗透,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兴趣和特殊需要。然而,怎样做到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的有效平衡是我们研究与管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对各年龄段孩子的共同性与选择性课程比例作了宏观调控与安排,小班选择性课程占全课程的15%;中班占25%;大班占30%

2、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平衡管理

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课程时高结构活动偏多,低结构活动甚少,对环境设计、材料提供、活动内容和方式等计划性都过强,不敢放手。因此,我们加强了教师对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之间的平衡管理,引导教师及时捕捉与梳理孩子在与环境与他人交互中自主产生的信息,及时抓住有价值的教育契机。实践中,不断寻找失败与成功的活动案例组织教师进行反思研究,其中,中班开展的“米宝宝的朋友”活动,乔桢小朋友和旁边的小朋友对米制品和面制品发生了争执,由于老师没有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忙于把答案直接告知,致使幼儿生成的对面制品的探索问题宣告“流产”,如果将幼儿生成的有意义的问题及时纳入教师的预设范围,或许孩子的探索兴趣将更浓厚。

在引导教师如何把握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和谐接口时,成功的例子也很多,例如:在“鞋”的主题中,通过管理者与教师的集体智慧,教师是这样组织实施的:

收集鞋子——教师以同伴的身份共享幼儿的生成

制作鞋子——提供各种材料,支持幼儿的生成

开鞋店——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诱发幼儿的生成

帮鞋子找朋友——设置新的问题,拓展幼儿的生成

有趣的鞋子——预设集体活动,引领幼儿的生成


    三、课程内容的平衡管理

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发展的人,如何培养好学探究、和谐发展的幼儿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归宿,也是开发园本课程的意义所在。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选择与实施中十分关注幼儿共同生活、探索世界与表达表现之间的内容平衡管理:

首先,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和寻找提高幼儿学习共同生活、探索世界与表达表现的教育契机。例如集体活动“交通工具”源自于前一阶段神州6号成功发射,于是“快乐旅行”这一主题随之产生。虽然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孩子对于旅行缺乏机会与经验,但他们对旅行也有一种向往和激动,因此,通过分组调查、摄影、徒步旅行、个别记录、录音、网上下载等探索途径与方法,让幼儿探索并发现交通工具的多样,并通过知识经验的梳理,使幼儿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工具。

其次,引导教师从改变幼儿学习方式入手,积极寻找激发幼儿探索世界的有效方略。我们主张通过家园合力,以个别、小组、集体等形式,经常组织教师带领幼儿走出园门、家门,走向田野,走进社会。在“上海一日游”、“临港新城游”、“走进桃园村”、“桔园乐”等探索型主题活动进行中,管理者给予教师及幼儿提供了许多外出实践的后勤保障与积极建议,也使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加大了探索的兴趣和创造的灵感。

再次,作为管理者,必须从营造课程特色出发,开发与运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资源,协助教师不断完善课程内涵,以追求课程内容间的平衡管理来帮助教师提高幼儿共同生活与表达表现的综合能力。通过专家引进、家长与本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系列探索型主题活动实施中的代表性活动,给予幼儿表达表现的空间,其中,充满农家特色的“美食节”、“土布服装秀”等活动给予幼儿更多表达表现的机会。


    四、课程实施中各环节之间的平衡管理

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归纳为四类,因此,引导教师把农村幼儿园系列探索性主题的实施与学习、运动、游戏、生活四大领域之间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平衡:

1、活动内容的平衡

通常,我们引导教师在课程内容编排上独立成块,使其具有更大的综合性与更强的相对独立性、灵活性。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倡导“选择性、替代性、生成性”原则。

在以“住”系列引伸的主题“房子的故事”中,引导教师结合新教材“老房子、新建筑”主题内容进行选择、替换与生成,在学习活动中,沿用了教材“老房子新建筑、新建住宅小区”等,将教材“我们居住的地方”等结合农村特点替换成“走进桃园村”,并生成了“小小建筑师、我设计的房子”等活动。在游戏活动中设置了建构区“走进桃园村”、生活区设置了“我家的衣柜”等。在运动组织中安排了造房子及其他活动,努力做到运动中的学习与游戏相融合;在生活活动吃点心时,提供了房屋状的盒装饼干,让幼儿观察饼干盒的形状及包装,进而让幼儿学撕饼干包装纸,这一过程可使幼儿学习并掌握打开外包装的几种方法,又让他们在学习中建构、提升了生活经验。

2、活动时间的平衡

我们采取开放课程的时间分配权,除了在常态下的活动时间执行外,我们给予教师弹性的时间分配权,因为我们的主题开展中有一部分活动是在园外进行的,例如“桔园乐”活动就是在野外进行的一次“食”系列主题下的探索活动,由于教师考虑到天然的活动场所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思维,所以把幼儿学习的环境选在真实的桔园中,在“桔园乐”系列活动设计中,教师为了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和保证孩子有充足的探究时间,必然对固定的作息活动程序和时间进行打乱,所以,我们允许教师有一定的课程时间分配权。

另外,班级区角与主题背景下的区角在时间上的应得到保障。其中,以“桃花盛开的地方”为主题背景下的混龄混班区角游戏活动,通常设置并涵盖了幼儿“衣、食、住、行”四大系列的活动区。由于受活动空间的限制和活动区的实际需要,我们要求教师进行有计划的安排幼儿进行该项活动,确保每位幼儿有机会参与在主题背景下的混龄混班区角游戏活动,一般安排每周五进行一次,每次涉及全园幼儿的六分之一,全园幼儿都轮到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一学期确保每位幼儿有三次以上的活动机会。而班级常态下的区角活动则按照各年龄段每日作息时间规定有序进行。

3、活动环境的平衡:

我们主张教师应想方设法为幼儿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主要有室内和室外、小课堂与大社会、幼儿园与家庭相结合。例如:美食一条街就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家园共育的活动环境,我们采取家委会与家长会的宣传发动,将家长中的优质资源进行吸纳,许多家长对“农家饭”、“农家菜”、“农家果”与“农家点心”的烹饪、制作设计有很独到的见解,而这些恰恰是生活在城市中的教师所缺乏的知识经验,因此,在活动中可以促进家长与教师互动、家长与孩子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通过互动的学习,使家长资源得到成功利用,也帮助我们实现幼儿园与家庭的双赢。

4、组织形式的平衡:

在课程实施中,要求教师采取小组、个别、集体相结合的学习形式,“快乐旅行”活动教师把幼儿的学习分为两步,首先,让幼儿以分组的形式运用不同的探索与记录方式去寻找生活中的交通工具;其次,以集体教学的形式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并从中提升幼儿对交通工具的知识与经验。

通过实践——反思——调整——再实践的课程管理手段,使我们对课程项目间的有效管理进行了初步的实践与思考,也感悟到课程项目间的有效平衡统领着园本课程开发的价值。所以,如何开展有效的课程平衡管理是“二期课改”推进以来摆在大家面前的一大新课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