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色】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

 昵称13526324 2017-07-04


 

近十年来,上海市南桥小学在继承了“文道统一,德才见长”的南小传统,发展了“敬慎勤”三字校训内涵的基础上,确立了“醇美教育”的理念。在实践操作中,我们注重人的情感和意态的引导,注重文化内涵的充实,把师生行为文化的建设作为文化重塑的重要内容,致力于实现“让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棵树”这一宏伟目标。


当然,“醇美教育”并不是虚幻的东西,不是口号,不是墙上的标语,它是实实在在地依附在某一样具体的东西上,需要一个载体才能起到传承与创新、引领与传播的作用。因此,南桥小学在继承原有历史积淀的过程中不断发展,总结到本书中主要涉及“学校的历史”“课程愿景”“儿童发展”以及“教师成长”等几个维度为学校特色发展探索出一个新的增长点,凸显南桥小学独有的文化气质, 激发生命的诗性成长。


一、挖掘历史:传承百年办学核心

南桥小学宛如一棵古树。它创办于1804年,始于文游书院,经1904年的文游学堂,至1914年的奉贤县立第二高等小学,到1928年的南桥小学,虽经历关学、重建、战火洗礼等洗礼,但在一批批为了教育事业奋斗的人物,如提出“敬、慎、学”严谨治学的朱家驹,弘扬文游精神的传承者曹祖??,教坛耕耘者的高宗达等薪火相传者的努力下,还充满生机,蓬勃生长。

在近20年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进程中,南桥小学始终把握学校文化根基,不断履行历史文化传播和创新的使命,努力传承“文道统一,德才见长”的传统文化,通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五大方面的特色:“四位一体,全员参与”的德育活动模式;“低负高效,分层递进”的课堂教学形式;“个性张扬,多元发展”的艺术教育特色;“纵横贯穿,自主创新”的科技教育理念;“祟尚自然,统整渗透”的环保教育思路。让学生和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中获得智慧与道德的同步成长与全面和谐的发展,使学校成为具有现代学校精神的育人品质。


二、探索本质:认知科学的儿童观

如果我们把孩子视为一棵树,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存在,他们从大自然中来,会携带着天真、质朴、纯净的气息,在大自然中,他们能够自由地探索与嬉戏,他们需要在大自然中停泊自己美丽的灵魂;没有大自然的浸润,儿童就没有丰满的灵魂与饱满的精神,孩子与大自然的交流中,与乡野清风与阳光雨露的感性陶冶中,获得的是真!善!美全面而和谐的发展”,从而这棵树才能茁壮的成长。但同时儿童的本真性是有其局限性的。儿童是未定型的、不成熟的、过渡性的,这是由儿童人格的未完成性以及儿童群体的代际性决定的。

可以说,怎样看待儿童,便有怎样的教育。儿童是教育的对象,不同的儿童观决定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诸多方面的选择的不同。

南桥小学在充分认知科学儿童观后,认为每个儿童都是“独特的”“自由的”“发展的”在教学中要尊重幼儿,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根据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以及个人的发展需要“因材施教”,真正实现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切不可“一刀切”。


三、确立目标: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南桥小学始终怀着这样一个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棵树。学校教育要遵循自然规律,让他们都能健康蓬勃生长,成为一棵棵参天大树,提出让每一位学生成为一棵树的课程理念,给予“小树苗”生长需要阳光、空气、水和土壤。

构建的树课程分为,树根课程:包括所有孩子都要学习的基本课程和学校开设的德育活动,旨在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培育最坚实根基之慧根。在此类课程中,我们既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同时,借助学科特性培养学生的部分核心素养,如身心健康、文化学习、关键能力、表达沟通、创新思维等;树干课程:对一棵树而言,树干就是从下到上的支持,而对孩子们而言,树干课程便是那些让他们从学校到社会的“支撑”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支持的力量,就是培养学生面对社会的主要能力的课程,即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等专题(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树枝课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重要的补充。其自由伸长、千姿百态的树枝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若干方面的兴趣爱好课程,即快乐百分百课程和艺趣叁叁零课程,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艺术审美和科学创新素养;树叶课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张扬的空间。其形态各异、颜色纷繁的树叶就是针对每一个(批)特殊孩子的“I-课程”,提倡个性化和个别化教育,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突出学生的个性特长,展示个体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终身的持续发展。

通过这一树课程,让学生在课程的文化滋养下,不断地吸收文化的精华、知识的营养、智慧的灵气……逐渐成就一棵参天大树,做一个有用之才。


四、持续发展:打造醇美教师团队

一棵树如果孤零零地生长于荒郊,即使成活也多半是枯矮畸形;如果生长于森林之中,则枝枝争抢水露,棵棵竞取阳光,以致参天耸立郁郁葱葱,其实教师也是一棵树,与学生长在一起,相依相伴,共同成长。

所以南桥小学重视教师的发展,在培养上紧紧依靠团队合作,借助骨干教师的引领,在创造性地执行和落实中展开各项专题教学研究,在课程统整的实施过程中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学校主要采用:“和馨教师”发展论坛、学研培一体教研、主题式教学研究项目管理、“协作式”教育科研、网络研修平台等;组建特色教师工作室,培育教师团队文化。在探索中组建了四位优秀教师带领下的团队:“问题式对话”工作坊(班主任工作指导)。教学研究学术沙龙中心组(教学质效指导)。小燕工作室(低段青年语文教师培养)。艺术教师工作室(艺术教育指导);实施项目式培训管理,实现最大化培养效能。学校充分利用市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校,无缝衔接职初教师培训,围绕“专业思想、德育工作、教学技能、基本技能”四大课程模块,分阶段实施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如今,南桥小学抓住本次出书的机遇,响亮地提出了“醇美教育”的口号,不仅是对以前办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在继承与发展中以丰厚的文化内涵,在教育的领域上披荆斩棘,大胆探索,给自己制定一个更高的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