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tzwsy 2017-07-04

什么是胆源性急性胰腺炎?

 

  胆道结石、炎症等疾病可引起胰管梗阻,胰黏膜屏障破坏,从而导致胰液外溢,造成胰腺组织自我消化,形成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本病属中医“腹痛”、“胃脘痛”、“结胸”等范畴。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原因&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因概要: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结石壶腹部结石可造成壶腹部狭窄,引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从而加重狭窄,甚至造成梗阻,使胆道内压力升高,促使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 胰酶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感染胆道系统发生细菌感染时;胆道寄生虫、肿瘤、瘢痕狭窄等疾病均可造成胰管梗阻。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详细解析:

  【西医病因病理】

  一、病 因

  胆道结石、感染、寄生虫等疾病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共同通路为其发生的解剖学基础。

  1.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是结石壶腹部结石可造成壶腹部狭窄,引起黏膜的损伤,造成继发性水肿或感染,从而加重狭窄,甚至造成梗阻,使胆道内压力升高,促使胆汁逆流入胰管,激活 胰酶而引起胰腺自身消化。

  2.感染胆道系统发生细菌感染时,胆总管的炎症可直接累及胰管,使胰管引流不畅,胰黏膜屏障破坏,胰液逆流入胰组织而发病;另外,胆汁内的细菌及其代谢产 物中某些成分可激活胰酶(如细菌酰胺酶等),造成胰腺自身消化和急性炎症。

  3.胆道寄生虫、肿瘤、瘢痕狭窄等疾病均可造成胰管梗阻,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原因是胰液引流不畅,从而造成胰液逆流而发病。

  二、病 理

  正常情况下,胰液不损害胰腺组织,当胰液引流受阻,胰管上皮因内压增高或胆汁中某些成分的作用而受损,胰酶被激活,胰腺发生自身消化而发病。急性胰腺炎的 病理变化一般分为两型。

  1.水肿型(间质型)

  较多见,病变多局限在胰尾。病变的胰腺肿大变硬,间质充血水肿并有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有时可发生局限性脂肪坏死,但无出血。

  2.出血坏死型较少见,本型发病急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病变以广泛的胰腺坏死、出血为特征,胰腺肿大、质软,出血,呈黯红色,分叶结构模糊。胰腺、大网膜及肠系膜等处散在浑浊的黄白色斑点状或小块状的脂肪坏死灶。胰腺组织呈大片凝固状坏死,细胞结构模糊不清,间质小血管壁也有坏死。可见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浸润。

  【中医病因病机】

  胰为消化系器官,属中医脾的范畴。胆腑不通,阻遏气机,影响脾之升清降浊而发病。胆属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胆病则通降失常,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原因是气机不利,影响及脾,致运化失常。清阳不升,痰湿内阻,淤积不散;或化燥伤阴,或化热生火,热盛肉腐,蕴毒化脓;甚则耗气动血,伤阴损阳,终至气血逆乱,阴阳离决。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早期症状?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症状有什么表现?

  【临床表现】

  1.腹痛

  为本病的主要表现和首发症状。突然起病,轻重不一,但拒按。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呈持续性,可有阵发性加剧,常向腰背部呈带状放射,取弯腰抱膝位可减轻疼痛,进食可加剧,一般胃肠解痉药不能缓解。疼痛部位多在中上腹。水肿型腹痛3-5天可缓解,出血坏死型病情发展较快,腹部剧痛,由于渗液扩散,可引起腹肌紧张,全蝮显著压痛和反跳痛。渗液多呈血性,其中淀粉酶明显升高。

  2.恶心、呕吐较重,吐出食物和胆汁,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腹胀明显,甚至出现麻痹性肠梗阻。

  3.发热多数患者有中度以上发热,持续3-5天。持续发热一周不退或逐日升高、白细胞升高者多为继发感染所致。

  4.低血压或休克

  仅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休克可突然发生,甚至发生猝死。亦可逐渐出现,或在有并发症时发生。

  5.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多有轻重不等的脱水,呕吐重者可有碱中毒。重症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表现又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及血钾、血镁、血钙降低。

  6.Grey-Turner征和Gullen征

  少数患者因胰酶、坏死组织及出血沿腹膜间隙与肌层渗入腹壁下,致两侧胁腹部皮肤呈暗灰蓝色,称Grey-Turner征;亦可致脐周围皮肤青紫,称Gullen征。

  7.肿块

  起病后2~4周发生胰腺及周围脓肿或假囊肿时,上腹可触及肿块。

  8.黄疸

  在胆总管或壶腹部因结石导致梗阻或胰头炎性水肿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黄疸。

  9.抽搐

  因低血钙而手足抽搐,系脂肪组织坏死分解出的脂肪酸与钙结合成脂肪酸钙,大量消耗钙所致,为预后不佳之表现。

  10.其他

  如急性呼吸衰竭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竭、心力衰竭与心律失常、胰性脑病等表现。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做哪些检查?

  【诊断】

  1.病史患者多有胆囊炎、胆石症等胆系疾病的病史。

  2.症状、体征见临床表现。

  3.辅助检查

  (1)白细胞计数:患者多有白细胞增多及中性粒细胞核左移。

  (2)淀粉酶测定:血清淀粉酶在起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48小时开始下降,持续3~5天。血清淀粉酶超过正常值5倍即可确诊为本病。淀粉酶的高低不一定反映病情轻重,出血坏死型胰腺炎淀粉酶值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可正常或低于正常。其他急腹症如消化性溃疡穿孔、胆石症、胆囊炎、肠梗阻等都可有血清淀粉酶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值3倍。尿淀粉酶升高较晚,在发病后12~14小时开始升高,下降较慢,持续1~2周。但尿淀粉酶值受患者尿量的影响。

  (3)淀粉酶与内生肌酐清除率比值(Cam%/Ccr%):正常值为1%~4%,胰腺炎时可增加3倍,而其他原因所致的高血清淀粉酶症则正常或低于正常。

  (4)血清脂肪酶测定:血清脂肪酶常在病后24~72小时开始升高,升高超过1.5u,持续7-10天,对就诊较晚的急性胰腺炎患者有诊断价值,且特异性也较高。

  (5)血清正铁血白蛋白:在重症胰腺炎起病72小时内常为阳性,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有助于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情和预后。

  (6)生化检查:暂时性血糖升高,可能与胰岛素释放减少和胰高糖素释放增加有关。持久的空腹血糖高于10mmol/L反映胰腺坏死,表示预后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见于少数患者,多于病后4~7天恢复正常。血清AST、LDH可增加。谷氨酰转肽酶(γ-GT)明显升高,γ-GT定量分析不仅可早期诊断胆源性胰腺炎,而且根据发病3天内γ-GT的演变,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对确定病情严重性及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有价值。血清白蛋白降低,病死率升高。低钙血症常见于急性胰腺炎,其程度与临床严重程度平行,血钙低于1.75mmol/L见于出血坏死型胰腺炎。若有低氧血症,PaO2低于8kPa,则需注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7)X线腹部平片:“哨兵攀”和“结肠切割征”为胰腺炎的间接指征。可发现肠麻痹或麻痹性肠梗阻。弥漫性模糊影、腰大肌边缘不清,提示存在腹水。

  (8)腹部B超与CT显像:B超对胰腺肿大、脓肿及假性囊肿有诊断意义,亦可了解胆囊、胆道的情况。CT对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附近器官是否累及,可提供详细资料。对鉴别水肿型和出血坏死型,CT亦有较大价值。

  【鉴别诊断】

  1.消化性溃疡急性穿孔多有消化性溃疡病史。突然发病,腹痛剧烈,腹肌紧张,可呈板样强直,叩诊肝浊音界消失,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X线透视可见膈下游离气体,血清淀粉酶一般不超过500单位(somogy1)。

  2.胆石症及急性胆囊炎

  常有绞痛发作史。疼痛多在右上腹,可放射至右肩背,可伴黄疸;墨菲征阳性,偶有腹肌紧张及反跳痛;B超检查可发现胆结石及胆囊炎,血、尿淀粉酶仅见轻度升高。

  3.心肌梗死常突然发生,疼痛多见于心前区、胸骨后,疼痛剧烈,有濒死感;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动态变化可助诊断。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用药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概要: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根据标本、缓急而决定治疗方法。饮食根据症状轻重。支持疗法。肝郁气滞治疗宜疏肝利胆,行气解郁。肝胆湿热治疗宜清热化湿,疏肝利胆。热毒炽盛治疗宜清热解毒,通腑泻火。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详细治疗:

  【治疗】

  胆源性胰腺炎的治疗,必须全面考虑胆道疾病和胰腺炎症两个方面的情况,根据标本、缓急而决定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

  1.饮食根据症状轻重,可禁食1~3天。经静脉补充液体和营养,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停止禁食后,开始进清淡之流质、半流质饮食,然后逐步改为低脂之普通饮食,症状很轻者也可不禁食。

  2.支持疗法给予能量合剂和全面的营养,以提高抗病能力。

  3.恶心、呕吐、腹胀明显者,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需进行胃肠减压。

  二、辨证论治

  (一)肝郁气滞

  1.临床表现上腹疼痛,连及胁肋,腹胀呕恶,纳少或纳呆,可有发热。舌边红,苔薄白,脉弦。

  2.辅助检查

  白细胞正常或略高,淀粉酶增高,影像学检查胰腺可稍大,回声略低。

  3.病机分析情志抑郁或恼怒,使肝气郁结,故上腹疼痛;胁肋为肝经所过,故痛连胁肋;肝气犯胃,故呕恶;肝气乘脾,脾失运化,故腹胀、纳呆;气郁化热,可有发热;舌边红,苔薄白,脉弦为肝郁气滞之征。此型多为水肿型胰腺炎之早期,病情较轻,无明显感染。

  4.治疗宜疏肝利胆,行气解郁。

  (1)中药汤剂:常选用大柴胡汤加减。

  方解:柴胡疏肝理气,白芍敛阴柔肝,二药合用,敛阴和阳,条达肝气;枳实理气散结,配柴胡一升一降,加强疏肝理气之功;半夏、生姜、大枣降浊和胃而止呕,兼调营卫和诸药;急性胰腺炎极易合并感染而迅速加重,故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用黄芩、大黄清热解毒,通腑利胆,既能抑制胰腺的分泌,又能防止继发性感染。加减:加竹茹以降逆止呕;加金铃子散以行气活血止痛。亦可选用四逆散合小承气汤等加减治疗。

  (2)中成药:清胰利胆冲剂,每服10g,每日2次。

  (3)针灸:取期门、太冲、阳陵泉以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4)耳穴贴压:取胰胆、肝、艇中、腹、胰腺点、十二指肠以疏肝利胆,理气解郁,清热解毒,通络止痛。先压一耳,3天后换另一耳,每次每穴揉按30秒钟左

  右,每日3~5次,15天为1疗程。

  (二)肝胆湿热

  1.临床表现腹剧痛,发热,或伴黄疸,口苦口黏,小便黄赤,大便于结或黏腻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2.辅助检查可有本病典型的异常结果,详见本病之诊断。

  3.病机分析感受湿热或肝气郁结,乘脾犯胃,致水湿内停,郁而化热,湿热熏蒸肝胆,故发热;气机不利,故腹剧痛;胆汁不循常道故见黄疸;湿热盛,故口苦口黏;热盛伤津,肠道失润,故便干,湿盛则黏腻不爽;湿热下注,故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为肝胆湿热之征。此型多为水肿型胰腺炎之较重者,多合并有细菌感染。

  4.治疗宜清热化湿,疏肝利胆。

  (1)中药汤剂: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常选用清胰汤I号方加减。

  方解:柴胡、黄芩和解少阳,配白芍柔肝以加强清泻肝胆之力;大黄、芒硝泻阳明实热,配黄连燥湿,以增强清热除湿之功;木香行气散滞,延胡索活血利气,合用可收行气活血,消肿止痛之效。全方共奏和少阳,泻阳明,清热除湿,活血止痛之功。

  加减:可加川楝子、五灵脂以增强止痛之作用;若黄疸明显,可加茵陈、郁金;若热毒内盛,可加虎杖、败酱草、蒲公英。亦可选用柴芩承气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治疗。

  (2)中成药:①清胰利胆冲剂,每服10g,每日2次。②金龙舒胆颗粒,每服1袋,每日3次。

  (3)抗生素:用抗生素以预防和控制感染,可选氨苄西林或庆大霉素与头孢派酮或头孢噻肟各一种联用以提高疗效。

  (4)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①西咪替丁或雷尼替丁可以抑制胃酸分泌而间接减少胰液的分泌。②5-FU静脉滴入可抑制胰蛋白酶的合成。③生长抑素14肽(施他宁)除能抑制胰酶分泌外,还能使0ddi括约肌松弛利于胰液排出。

  (5)止痛药:疼痛严重者可用派替啶、双氢埃托啡、镇痛新等,或用穴位注射疗法。

  (6)针灸:取期门、支沟、天枢以疏肝利胆,清化湿热,理气止痛。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7)耳穴贴压:取胰胆、肝、胰腺点、腹、十二指肠、三焦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清利湿热,解痉止痛。先压一耳,3天后换另一耳,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每次每穴揉按15秒钟左右,每日3~5次,15天为1疗程。

  (三)热毒炽盛

  1.临床表现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高热不退,口干唇燥,面目红赤,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燥,脉数。甚则狂躁不安,神昏谵语,自汗不止,四肢厥逆,脉疾数或细微。

  2.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明显增高,并伴粒细胞核左移;淀粉酶明显增高,或反偏低;腹腔渗液中淀粉酶很高。

  (2)B超或CT:胰腺增大、变形、脓肿,或见胸、腹腔渗液。

  3.病机分析感受热毒或肝胆湿热证失治误治而化火化毒。热毒内结,故腹痛拒按,持续不解,腹肌强直;热毒熏蒸,故高热不退、面目红赤;热盛伤津,故口干唇燥;热邪下注,故小便黄赤;肠道失润,故大便秘结;舌红,苔黄燥,脉数为热毒之征。狂躁不安、脉疾数为热毒炽盛之征,神昏谵语为热陷心包之象。若自汗不止,四肢厥逆、脉细微则为正气虚损,阴阳之气难以顺接,将要发生虚脱之危候。此型多为出血坏死型或水肿型胰腺炎的严重患者,合并感染亦较甚,以及伴有感染性休克,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

  4.治疗宜清热解毒,通腑泻火。

  (1)中药汤剂:选用五味消毒饮合大承气汤加减。

  方解:五味消毒饮中均为清热解毒之要药,又具消肿散结之功效;蒲公英、天葵子还有利湿通淋之作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可使湿热由小便而出;大承气汤为寒下峻剂,清热泻火,通腑泻实,使热毒随大便而去;两方相合,使火退热清,毒邪前后分消而病安。

  加减:神昏谵语者,加水牛角、生地黄、玄参以凉血清心;四肢厥逆、脉微欲绝者,加人参、附子以回阳固脱。

  (2)中成药:①清胰利胆冲剂,每服10g,每日3次。②利胆灵胶囊,每服4粒,每日3次。③高热神昏者可用安宫牛黄丸,每服1丸,每日2~3次,或紫雪丹,每服1g,每日2~3次。

  (3)抗生素、抑制胃酸和胰液分泌及止痛药物,同本病湿热型。

  (4)外用药:①对腹内渗出液多者可用芒硝400~500g装在棉布口袋内持续湿敷以促进渗液之吸收:②对局部疼痛明显或有肿块者,可用拔毒膏或金黄膏外敷。

  (5)支持疗法:对腹腔渗液多者应补充血浆或全血;出现休克者应用血管活性药物,也可配合应用糖皮质激素。

  (6)针灸: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取中脘、支沟、上巨虚、内庭以清热解毒,导滞通便,理气止痛。每日1次,每次留针30分钟。

  (7)耳穴贴压:取胰胆、胰腺点、肝、耳尖、艇中、交感、十二指肠以疏肝利胆,清热解毒,消炎退热,解痉镇痛。两耳同压,2天后改为一耳,再2天换另一耳,每次每穴揉按30秒钟左右,每日3~5次,15天为1疗程。

  三、手术治疗

  中西医结合对急性胰腺炎的非手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其适应证如下:

  1.有严重胆道梗阻且非手术难以缓解者,应急诊手术。

  2.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经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发生严重并发症者,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应进行急诊手术。

  3.重症胆源性胰腺炎,经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症状得到缓解,但很难再有明显改善者,为延期手术的适应证。

  4.经非手术治疗,病情得到缓解,但不够理想,为防止复发而行择期手术。

【转归预后】

  本病若及时诊断,并给予恰当的治疗,较轻者预后较好,但危重症患者,病死率仍较高。随着诊疗手段的提高,其病死率已逐年下降。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吃什么好?胆源性急性胰腺炎食疗保健

 

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用药

用药原则: 钦克(注射用甲磺酸加贝酯):对多种药物过敏史者禁用;勿将药液注入血管外;多次使用应更换注射部位;药液应新鲜配制,随配使用;少数病例滴注本药后可能出现注射血管局部疼痛,皮肤发红等刺激症状及轻度浅表静脉炎。偶有皮疹,颜面潮红及过敏症状,极个别病例可能发生胸闷,吸吸困难和血压下降等过敏性休克现象。还有:天普洛安(注射用乌司他丁),清胰利胆颗粒,清胰利胆颗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