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太极,先学“松”,何谓“松”?(zhuan)

 武当帅行资月 2017-07-04





与初学者聊练功习拳之松


“松松松,太极功,太极头条要放松,学太极,先学松,不松难得太极功。”练功习拳之松,是理解文字较易而体悟身知较难,不同的太极拳师有不同的体认与练法。练功习拳要松的大道理,已有多篇文章指明,我就不再重复了。至于求松的具体练法,各师各法,加上篇幅有限,我也不多作介绍。在此我是想以三十余年的练功习拳和教学经验从实用简明的视角来与初学者聊一下松。对练功习拳之松有不同的理解认识,是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的事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亦正常,让练功习拳的实践来检验看法认识吧。如下所述:


何谓松?


松是指修为的方法,是谓身心于符合太极拳规矩之中的自然放松,是作为练功习拳的一种手段。那么,松有啥用?太极拳之松有以下目的: 1、为了心静打拳和心不紧张的沉着推手较技,这样有助于提高技术与较技的智慧,增强自信心和力量。2、为了减少乃至消除拙力和减少乃至去掉僵劲。3、为了肉骨乃至内气的沉,松沉是较为重要的基础;倘若没有相应的松沉功夫,说什么“收劲于脚”、“借助地力”、“化发劲整”、“手轻脚灵”等都假的,不符合太极拳的技术要求。4、为了降低身体重心,提高下盘的稳固性,比如“气沉丹田”的功效之一就有这个目的。5、为了动作的轻,倘若没有轻的功夫,则无“人不知我,我独知人”的听劲和蒙人假虚的“奸”活,但要沉中轻才好用。6、为了外在动作和内在劲力的灵活变化,有位明师说:“武就是讲力量,术就是讲灵活”,作为传统武术的太极拳也不例外,比如身手的松跟不上,就做不到推手要求的“不丢不顶”。7、为了“动急则急应”的需要,身手脚出去更快收回更快,重在本能反应快、启动速度快,疾迅谁能敌?说什么“以慢制快”,是表面看来出招相对慢一点,其实终究是快取胜的,艺术一点的说法而已。8、为了柔化、软接、缚人等用法和形成弹力的需要。9、为了形成似海浪如狂风的刚势和掷抛、击打劲力,发人不脆、打人不入内,是松的功夫不够,还有拘滞之力牵制。10、为了松紧转换的击打与抗击打。11、为了全身协调,令身体更多的部位听从自己的使唤,谓之“周身一家”。12、为了更好的用意敛气聚神。13、为了呼吸配合动作。


怎样体现了符合太极拳技术要求的“松”?

1、稳静的心不紧张。2、用意识导引放松,想松哪里就能放松哪里;用意识引导合理用力,做到不用拙力。3、松而不懈(懈的关节是闭合的,肌肉软组织是萎缩的,皮肤腠理紧张,精神萎靡不振),重在脊柱要有悬挂力。4、松得沉而不滞,是动态的塌坠之势;沉肩、坠肘、塌腰、沉胯、气沉丹田、沉到脚底等都是不停运动的势态。注意的是:松沉不是屈膝往下蹲低,不要拙力走腿膝(膝盖)阳面的下到脚底;而是松腰沉胯沿着重力线自然塌落下沉,要劲力走腿膝(膝窝)阴面的沉至脚底。5、松而能活,周身各个环节都能达到圆活自如。6、十指指肚有麻胀感。7、双手能感受到空气的阻力。8、练出抻筋拔骨(亦称伸筋拔骨),初级阶段是外形修炼为主的抻筋拔骨,比如肩胯、手足的对拉拔长法等。进阶是以内气运行的抻筋拔骨,以内劲运行修炼为主,有意导引内气在筋膜、骨膜、骨关节间隙中运行,外形要由轻微的“拉伸”之动作意识以配合,内气、外形配合默契达到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则筋抻骨关节自然伸展拔长,感觉不大用力。9、柔中有韧也体现了松,拳谚:“柔而不软在于韧”,前辈指明:“松在静中取,韧在动中求”。10、松能换劲。11、松得慢而不滞,慢如抽丝,重在匀。12、松得轻而不浮。13、松得快而不乱。14、松得紧而不僵,“柔过劲,刚落点”,“出手软如绵,粘身硬似铁,”发劲末端聚点上瞬间的紧就是刚就似铁;拳谚:“刚而不僵在于松”,有意练松,无意求刚,自然而得。15、松而能弹,初级阶段体现在一身五弓;进阶是以神气将身势鼓励起来,使它动荡起来,产生强大而又灵敏的柔弹力。16、当意、气、力都沉到脚底入地时,会觉得有一种东西从脚底向上升腾起来,渐渐充盈全身,将人向上挺拔而起。17、听劲灵敏准确,敏锐感知对方劲路、劲力、劲速、意图的变化。18、能克服自然反应,人们习惯性的遇到对方来力时会用本身拙力抵抗,要做到遇到对方来力时能自然放松的收劲于脚,然后边沉边转的化掉来力。19、打拳和推手都能做到劲顺气和。20、推手时能做到“舍己从人”、“引进落空”。21、松而能大,身体松开了是张大,而不是缩小。22、打拳有气感,说明血脉流通了,哪里有气的流动感,就说明哪里是放松了;如能练到全身都有气布满、前后左右都撑满抱圆,还会更好。23、松而能整,倘若是局部的放松,就练不了以腰胯带动四肢,也打不出干脆的发劲和干净的化劲,所以要练到整体放松。24、松而能节节贯串又周身协调。25、能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八面支撑。”除了以上所言,当然还有其他体现松的感觉。


辩证看待松的不同说法

有些人说“五趾抓地”不是太极拳放松的练法,对此我和部分明师不认可,我认为关键问题是把握脚趾抓地的时机、脚趾该用多少力、脚趾抓多长时间,恰到好处的“五趾抓地”是符合虚实转换真松的练法。另有些人说“松中有紧,紧中有松”的“紧”,是对“松”的离经叛道,对此我和李秒丰、张子英 、刘习文等明师也不认可,我认为关键问题是把握“瞬间高度松紧”和“松紧渐瞬突变”,恰到好处的松紧转换是符合太极阴阳之道的练法,不要与拳外人日常表述为意念和形体上的那种“紧”混为一谈。武功拳艺精湛的太极拳名家牛春明(杨健侯宗师赐名“镜轩”)谈到打拳裹裆时说:“裹裆的作用在使两腿保持紧张姿态,如裆不裹,两腿便散乱,进退不能自如。” 镜轩公都不忌“紧”字,那些忌讳“紧”字的太极拳师和爱好者,难道还怕由“紧”而变成外家拳者吗?镜轩公“以手指代刀点开了罐头盒”的内功,我想与松紧转换成刚的练法有直接关系。


存在的误区

有些太极拳爱好者在理解认识松之“沉”与松之“空”的问题与练法存在一些误区。在哪可见呢?这些人的松肩、松肘、松腰、松胯、松膝、松脚还没练到位,松沉功夫的层次还没够,就以为凭意念想象能练出空肩、空肘、空腰、空胯、空膝、空脚来了,殊不知那是假空,不是太极拳中“空”的真义。太极拳中的松之“沉”与松之“空”是阶段不同、层次不同的功课,先把松之“沉”练到位了又练出了相应的功夫,才进阶学练松之“空”的。我认为:“空”的内涵之一是对轻灵和虚实的层次而言的;所谓“空”,就是人家摸不到自己肢体上丝毫的实点、滞点,是自己身体实中够虚到好像没有和对方手摸空好像没有的精神感觉,并不是追求将自己的身体某部位练得消失了。“空”的另一内涵是有如“轻是有力不用(语出太极拳名家马岳梁)”、“练劲扔劲,练意扔意(语出太极拳明师石明)”那样,体现了太极拳功夫的进阶层次,从有形到无形,走向自如。松之“空”也同理,够虚的“空”是需要实、沉、刚等有力支持的。

比如还没有练出“其臂如棉裹铁,柔软沉重”的沉肩坠肘功夫,就认为自己能练出空肩、空肘了,这样没够松沉功夫的空肩、空肘,在推手较技中是否管用?又如还没有练出“命门后撑填腰直塌,腹松腾然气沉丹田”的松腰整体功夫,就认为自己能练出空腰了,这样没够松沉功夫的空腰能应对手快力猛的推手较技吗?又如还没有练出落胯、塌胯等沉胯功夫,就认为自己能练出空胯了,这样的假空有何功效?不妨如下体验一下:站个弓步,叫同门人用双掌喂劲推你双肩或胸膛,如果能稳住经得起推,说明是前腿落胯、后腿塌胯能沉的特征。如果胯不能松沉,会很容易的被推起,实际上是被自已的前脚、后脚先后撑起的,感觉上就是浮了起来。又如还没有练出膝挺拔有力的松沉功夫,就认为自己能练出空膝了,这样的空膝有助于动作轻灵吗?有助于发劲干脆吗?腿部支撑全身活动的重量,而以膝节负担的重量较大,因此,膝节必须有力又灵活。只有在膝节有力,裆劲下好,腰劲松沉直竖,桩步稳固的情况下才能使动作轻灵,有助于化劲干净和发劲干脆。再如还没有练到“脚下有根”够强的松沉功夫,就认为自己能练出“无根胜有根”的空脚了,这样的空脚“无根”真的能在推手较技中胜过“有根”吗?经过实战对抗的检验就知道了。

在练习太极拳的技术要求上说,心静才能体松,体松才能气通,气通才能势塌劲沉。“沉”是“松”的功夫,“松”是“沉”的玄妙。拳谚:“一层功夫一层理”,不要以为练出一点松沉功夫就浮躁起来,不要过早追求没有实际意义的“空”这个“空”那个,还是踏踏实实的练功习拳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