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 | 姐只是个传说:貂蝉是否真有其人?

 卜君心 2017-07-04

新三国貂蝉

作者 | 赖正直

本文系时拾史事原创

一、貂蝉之谜

貂蝉是《三国演义》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没有之一)。貂蝉的传奇色彩,除了她的美人连环计情节曲折、引人入胜之外,还在于她的身份十分神秘:

在《三国演义》中,既没有提到貂蝉的出身,也没有交代她的结局,可以说是莫名其妙地出现,又莫名其妙地消失,最后连个像样的姓名都没有(中国有姓“貂”的吗?好像没有)。

学习态度认真的同学在读完《三国演义》之后一定会去查阅《三国志》,看看小说中的故事在历史上是怎么样的。然而,不论怎么找也找不到貂蝉这个人(急死处女座了……)。说起来,在中国古典四大美女中,貂蝉是唯一不见于正史的一个(果然是蜜汁女郎)。那么,貂蝉是罗贯中老师编出来的吗?还是另有依据?

二、貂蝉形象的源流与演变>>>>

(一)吕布的妻子不是貂蝉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云:“(吕布)以魏续有内外之亲,悉夺(高)顺所将兵以与(魏)续。”因吕布与魏续是内外亲家关系,《三国志集解》据此推断吕布之妻为魏氏。在《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和第十九回,则提到吕布之妻为严氏,不知有何依据。

但不论是魏氏还是严氏,说明正史和小说都认为吕布之妻不是貂蝉。>>>>

(二)貂蝉名叫任红昌?

如果说《三国志》中有关于貂蝉的一点点蛛丝马迹,那就是《吕布传》中记载的

“(董)卓常使(吕)布守中阁,(吕)布与(董)卓侍婢私通,恐事发觉,心不自安。”

这里已经揭示了吕布和董卓的矛盾起因之一是男女关系,应该是貂蝉故事的起源,但《三国志》并未说明这位“侍婢”叫什么名字。

“貂蝉”之名,在现存可查的资料中,最早见于元代话本《三国志平话》。《三国志平话》有《王允定计诛董卓》一节:

王允归宅下马,信步到后花园内小庭闷坐。独言献帝懦弱,董卓弄权,天下危矣!忽见一妇人烧香,自言不得归乡,故家长(即丈夫)不能见面,焚香再拜。王允自言,吾忧国事,此妇人因甚祷祝?王允不免出庭问曰:“你为甚烧香,对我实说!”唬得貂蝉连忙跪下,不敢抵讳,实诉其由:“贱妾本姓任,小字貂蝉,家长是吕布。自临洮府相失,至今不能见面,因此烧香。”丞相大喜:“安汉天下,此妇人也!”

《三国志平话》中貂蝉的形象仍然是比较单薄的,但已明确了貂蝉的一些身份信息:姓任,临洮府人,与吕布本是夫妻。

剧照

元代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计》中对貂蝉的身份作了进一步细化:

貂蝉道:“您孩儿不是这里人,是忻州寒燕木耳村人氏,任昂之女,小字红昌。因汉灵帝刷宫女,将您孩儿选入宫中,管貂蝉冠来,就唤做貂蝉。灵帝将您孩儿赐与丁建阳,当日吕布为丁建阳养子,丁建阳却将您孩儿配与吕布为妻。因黄巾贼作乱,俺夫妻每失散了,您孩儿幸得落在老爷府中,如亲女一般看待,真个重生再养之恩,无能图报。”

可见,元杂剧在话本的基础上对貂蝉的身份进行了改编和细化:

(1)将貂蝉的籍贯由临洮(今甘肃省岷县)改为忻州(今山西省忻州市),并具体到寒燕木耳村;

(2)明确了貂蝉的父亲叫任昂;

(3)明确了貂蝉的原名叫“红昌”;

(4)解释了“貂蝉”一名的由来,是因其曾在汉灵帝宫中负责保管貂蝉冠(一种礼服冠饰);

(5)细化了貂蝉与吕布夫妻失散以及流落到王允府上的经过。

总的来看,元杂剧对貂蝉形象的塑造比较成功,而且丰富了貂蝉的身份信息,使故事情节看起来更为连贯和合理。

但这里有一个问题:王允明知貂蝉和吕布本是夫妻,不但不帮助两人团聚,反而将貂蝉献给董卓,搞什么“连环计”,手段似乎有点卑劣,在重视纲常伦理的时代,这样的情节尤其容易遭到非议。

明代传奇《连环计》在继承元杂剧对貂蝉的基本人设的基础上,对存在的BUG进行了修改:

(1)取消貂蝉和吕布本为夫妻的设定,将貂蝉改为王允的义女;

(2)将貂蝉单纯被王允利用的情节改为貂蝉主动参与,二人共同商议,定下“先许吕布,再献董卓,就中取便,反间他父子分颜,那时令布杀卓”的计策。

这样一来,不但王允的做法完全无可厚非,而且貂蝉也成了为国捐躯的志士烈女,形象更加高大上。

高能预警

.

.

.

作者手绘本貂蝉

>>>>

(三)貂蝉最终结局的几种版本

小说《三国演义》基本继承了杂剧、传奇中貂蝉的形象和故事,但不知为何,《三国演义》取消了貂蝉的姓氏籍贯等身份设定,也删除了对貂蝉结局的交代。在各种版本的杂剧、传奇、戏曲中,貂蝉有着各式各样的最终结局,大体可以分为“惨死”和“善终”两种类型。

在惨死型中,又有好几种版本:

一是关羽为保全貂蝉名节而斩之。昆剧今存《斩貂》剧本,吕布被斩于白门楼后,貂蝉为张飞所得,转送关羽,关羽虽然钦佩貂蝉诛杀董卓的贡献,但不能接受这位有“污点”的美女,同时,考虑到貂蝉今后仍难免被人所玷污,唯有一死才能保全名节,于是月夜唤貂蝉入帐,拔剑斩美人于灯下(这个……大男子主义色彩过于浓重,现代人不好接受)。

二是关羽为拒绝诱惑而斩之。元杂剧《关公月下斩貂蝉》,该剧本已佚,但保留有一些片段,大意是说曹操欲以美色迷惑关羽,使其为自己效力,派貂蝉引诱关羽,貂蝉奉命前去挑逗,无奈关羽心如磐石,断然将其斩杀(……,这个直男癌比上一版还严重)。

三是貂蝉自杀。明代剧本《关公与貂蝉》,曹操将貂蝉赐给关羽,貂蝉向关羽诉说其与王允共施连环计诛董卓的经历,得到关羽肯定,二人互生爱慕之心,但貂蝉看到关羽决计投身复兴汉室的大业,不想自己成为拖累,于是自刎而死(三观还是有点问题,但已在可以理解之列)。

四是被曹操所杀。明代弹词《玉玺传》,说曹操一直垂涎于貂蝉的美貌,在打败吕布后欲将其霸占,貂蝉在关羽的保护下逃入山中,削发为尼,但最终还是被曹操发现,曹操见貂蝉坚决不肯就范,遂将其杀死(这一版本三观较正,有点武侠小说的味道)。

在善终型中,也有几种版本:

一是出家为尼。前面提到的元杂剧《锦云堂美女连环计》,貂蝉在吕布杀死董卓后即远走高飞,离开庙堂江湖的纷争,隐居山中,出家为尼,并写下了《锦云堂美女连环计》这一杂剧剧本,最后寿终正寝(央视19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就参考了这一结局,在董卓被杀后,貂蝉身穿远行的行头,坐在马车上飘然扬尘而去,还配有一首好听的插曲《貂蝉已随清风去》……)。

二是回到家乡。元代还有一出杂剧《关公单刀劈四寇》,说吕布死后,貂蝉为曹操所得,赐给关羽,关羽不爱女色,将其送回了忻州老家,最后终于家中。

三是定居成都。这一说法没有明确出处,似乎是民间传说,说吕布死后,关羽娶貂蝉为妾,刘备入蜀时,关羽将貂蝉送到成都居住,不久关羽战死,貂蝉寡居于成都,直至寿终。

三、寻找貂蝉的“历史原型”>>>>

(一)是“刁蝉”还是“貂蝉”?

其实小编的童年是陈红和黄磊版《吕布与貂蝉》,有没有看过的童鞋呢

以上关于貂蝉的故事,都是历代小说家、剧作家在《三国志》记载的“董卓侍婢”的基础上虚构出来的,所以一般认为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个人。但也有不少人坚持貂蝉在历史上有原型人物。

清代学者梁章钜在《浪迹续谈》一书中提到貂蝉时说:“黄右原告余曰:‘《开元占经》三十三《荧惑犯须女占》注云:《汉书通志》:曹操未得志,先诱董卓,进刁蝉以惑其君。’此事异同不可考,而刁蝉之即貂蝉,则确有其人矣。”但是,且不说这里的“刁蝉”是不是“貂蝉”,就是这个看起来很权威的《汉书通志》,其实是一本来历不明的书,既不知道是何人何年编写,也没有存本在世,完全不足为凭。而且梁章钜也承认他没有看过《汉书通志》,而是黄右原告诉他的。梁章钜虽是博古通今的儒学大家,但其仅凭一句他人转告的话,就断定貂蝉“确有其人”,难免信口开河之嫌。>>>>

(二)“貂蝉墓”靠谱吗?

令人无语的是,世上还真有“貂蝉墓”。不但有,而且有三处。

第一处是在甘肃省临洮县梁家村。前面提到《三国志平话》中说貂蝉是临洮人,但东汉时的临洮为今甘肃省岷县,并不是现在的临洮县,所以可以确定这个“貂蝉墓”是后人伪造的。

第二处是在山西省忻州市木芝村。据说该地原有貂蝉墓及墓碑,以及貂蝉戏台、王允街、牌楼等建筑,但是都已不存。现有的“貂蝉陵园”,为1994年建成的人造旅游景点。然而,忻州地方志等历史文献从未有过关于貂蝉的记载,“貂蝉陵园”所在地的相关建筑也没有被文物部门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所以,可以确定这也是后人根据元杂剧、明传奇牵强附会的产物。

第三处是在四川省成都市北郊的青龙乡。这一处貂蝉墓有点来头,值得一提。据说,在1975年5月,成都铁路局的一支工程队在施工时挖到一处很深的墓穴,内有两块大碑,一为篆书,一为隶书。篆书碑在出土后不久就被人(可能是红卫兵)打烂,隶书碑原保存于一位村民家中,后被“有关部门”收走,下落不明。据知情人员回忆,隶书碑碑文中写了墓葬地址为“华阳县集贤乡永宁里黄土坡……”,碑文刻着“夫人乃貂蝉之长女也,随先夫人入蜀”以及“貂蝉,王允歌伎也,是因董卓猖獗,为国捐躯……随炎帝(指刘备)入蜀”等字样。按照这一说法,这个墓应是貂蝉长女的墓,既然貂蝉的长女葬于成都,说明貂蝉本人很有可能也葬在成都,进而说明其生前即生活在成都(可印证前面提到的民间传说)。挖掘墓碑的事情,有众多证人见证,事情本身应是确凿无疑。虽然碑文的内容,因缺乏实物而无法确认,但如果可以找到那块下落不明的隶书碑并确认其碑文,或许可以为貂蝉真有其人的观点提供一项有力证据。

参考文献

【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版。

【明】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沈伯俊校注,文汇出版社2008年版。

卢弼:《三国志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版。

朱一玄:《三国演义资料汇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周杰:《〈三国演义〉貂蝉人物原型初探》,《群文天地》2013年第1期。

朱大可:《貂蝉的七种下落》,《国学》2008年第12期。

王丽娟:《貂蝉“连环计”故事的源流演变》,《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第4期。

张振昌:《美女连环计与貂蝉新考》,《长春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

尾注:喜欢不点赞是流氓,喜欢不转发是大流氓,如果你打赏,我可以原谅你的一切流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