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研究院参观“大疆”王者之路,遇到太多不可描述之事

 徒步者的收藏 2017-07-04

中国研究院参观“大疆”王者之路,遇到太多不可描述之事

2017-06-29 余亮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

ChinaInstituteFDU

大视野、大格局、大战略。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聚焦中国模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国话语在世界范围崛起。

6月26日,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之深圳考察团,来到位于威新科技软件园的大疆总部,参观一向低调的大疆。


大疆无人机早已经是个传说,占据世界无人机市场90%份额就不说了,大疆的旋翼还曾闯入白宫草坪,穿梭中东战地,惹出不少故事。今天有机会来到总部,大家感到蜜汁兴奋。


首先展开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大疆之路”:从最早的飞控骨架一直铺到最新的“异形”。


大疆之路,左下角是最早的飞控设备


无人机最早解决掉的一个痛点是:传统的航模无法在空中悬停,操纵者一放松操纵杆,航模就会掉下来。大疆起初是开发飞控设备,让四旋翼飞机可以在空中自在悬停,无须人为干预。



接下来,只做飞控的大疆人想:要有整机。于是就有了整机。


整机可以挂摄像机,但是不好控制外挂摄像机啊,为什么不能把相机集成在机身里呢?于是又有了第三款,自带相机的无人机。这下火了。


这时大疆开始学习摄影技术,比如航拍不容易稳定,于是大疆做了相机三角稳定器。(唱:从此,山不再晃,路不再晕倒!——韩hong)


相机没问题了,电池是个问题。一次只能飞十分钟,刚要高潮就歇火,不痛快。于是有了双电池,一次可以飞二十多分钟,这下尽兴了。


飞得远,迷路了怎么办?炸机怎么办?这么个不便宜的东西,撞了、摔了、伤了花花草草都不好。于是有了“机器视觉”——增加摄像头小眼睛,判断几十米外的障碍物,自动报警并悬停。电不足就自动返航。


遇到信号不好又怎么办?失联怎么办?于是有了路线记忆。一旦发现信号不好,无人机立刻延着原路线返航,一直回到有信号的地方。(唱:有多少信号,可以重来,有多少人还再等待——涤克牛仔)


摄像也升级了。高清就不说了,还有热成像技术,可以在火场寻找起火点,在山林中搜索失踪的人。


事物总是螺旋上升滴,现在飞行和拍照都高大上了,“控制”就再次成了问题——又要飞的好,同时还要拍摄的好,驾驶员两只手不够用。于是双驾驶员出现了。两个遥控器,一个指挥飞行姿势,一个指挥相机姿势。(唱:我和你缠缠绵绵翩翩飞。)


二人转也有矛盾啊。假如相机在往后拍,机器在往前飞,负责飞行的人就看不见前方状况了。于是增加摄像头,专供飞行员使用。


实力完美,现在该美颜了。整体机身设计,无人机中的苹果来了。



上面这是一个消费级的创意产品,旋翼可折叠,收起来就是一瓶矿泉水大小,可以收进耳朵里,不,口袋里。售价大约6499元,还是有点贵啊。


大疆之路就是中国制造之路:从部件开始,钻研探索,自主研发,不断收集用户需求,不断迭代,不断解决痛点,最终创造自己的强大体系。


一家公司的智慧不够,就开放平台。



这个八爪章鱼就是八臂飞行平台,允许用户添加模块,修改程序,变成无人机中的开源代码。


飞行员要给大家展示一下飞行,大家冒着南方酷暑就到太阳地里去了。飞行员小哥很帅,飞行很成功。什么手势控制之类的就不说了,铝孩子们都兴奋了。本代表团的特点就是美铝特别特别多。偶不会辣么兴奋啦,这就是视觉识别动作嘛,作为人工智能砖家偶还是很了解的。


(手势控制。本图摄影者:超帅金佳睿)


大疆还把自动平衡臂做成可拆卸。摄影师可以手持使用,代替一般摄影器材中的工具,用来保持相机平衡。上个大风哥自制的动图看看:


在剧烈摇晃中的摄像机,相当和谐


公司效益有了,就要考虑社会责任了。



无人机惊吓了白宫也就罢了,参与中东混战就不太好了。没事,可以通过技术解决——内置GPS定位和地图数据,设置禁飞区或者地理“屏蔽词”。从此无人机不再飞入中东战区。与政府相比,一线的无人机更早得到地理信息,反过来配合政府控制区域空中安全。


所以啊,遇到新事物新问题,要用发展的态度去解决,不要遇事就是封,就是禁,没有脑子。另外,偶希望中东早日走出“阿拉伯之冬”,恢复和平,让无人机又可以快乐地在天空中飞翔,拍摄孩子们开心的脸。


最后,遇到真命天子了——



这个威风八面的大肚子是什么?


原来这大肚子是装农药的盒子。中国啥都现代化了,就农业现代化最困难啊。收割、插秧都有机器,喷农药还得一个人背一瓶药去喷,效率低,还伤人。现在有无人机喷药就好了。当然,一户农民是买不起的,有创业团队买了去农村打药。


这货,可以远程释放,范围攻击,持续效果,加长施法时间,定点续喷……这么拉风,我已郑重建议大疆给这款机型改名叫王者农药”!


(偶们研究院肯定很多人看不懂这张图的意思,麻烦读者在下面留言解释)


不过兴奋归兴奋,还是要实事求是。农药机型到底怎么样呢?大风哥请行家们评一评,立刻收到一堆专业回复如下:


艺术系的工业党闪闪:这机说实话不太实用,多旋翼无人机用电驱动不适合搞农业生产,动力小,装药量也小。目前能实用化撒农药的多旋翼无人机是活塞发动机驱动。


德鲁伊系的北大荒白菜君:只能装十公斤电池太贵且满电只能用半小时。


证券系的魔法师江南:要柴油机才能工业用,一架要60万,所以农民宁可手工搞。


新能源系的方谋:用燃料电池,可以解决功率不够和能量不够的问题,续航时间可以达到5个小时左右。


亚瑟武士系的FlankerMKK:燃料电池成本一时半会儿也下不来,而且输出功率也不能大幅提升。需要长航时较大功率的很多专业领域,搞点儿传统汽油机的小型普通无人直升机,未尝不可,做认真做精细。非得要电动的嘛??估计还是咱们在精密航空机械上短板太大,想做到高可靠同时又相对廉价民用,咱们产业链还需要升级。


这下又长姿势了。


成就是伟大的,任务是艰巨的。中国的科学家、工程师和工匠们,立刻发动全产业链的攻击吧!


挂一漏万,我也没有办法,我也很无奈啊,接下来还要参观华为、腾讯,已经三更半夜,明天还得早起。就先写到这里。大家别忘点赞。




长按二维码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阅读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即将打开''小程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