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时期苏联人差点全部灭亡,逃脱灾难竟是因为德国人这一癖好

 寡欲自然清 2017-07-04

二战‘’,战火牵扯到了五大洲的居民。战争分为五大战场,即欧洲战场、苏德战场、北非战场和中国战场、太平洋战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的战争。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卫星国为一方,以中国、美国、英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同盟国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中国、美国、苏联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而告终。导致第三帝国灭亡的最直接原因无疑是苏德战争,但在军事理念、战争能力、经济能力全面领先的情况下,德国人为何仍旧走向失败?一些西方人的观点显然是靠不住的,他们夸大了西线的作用、西方援助的效果。实际上,苏联人取得战略主动权的一年后,适合大规模作战的法国战场才开辟,之前的意大利战线地形狭长,为苏联人转移的压力非常有限。

德国人发现,用人皮制作的照明灯十分耐用,观赏性很高,尤其是带有刺青的人皮,还受到上流社会的追捧,变得千金难求。相应的改变是,德国人越来越喜欢用毒气杀人,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保证人皮的完整。当犹太人满足不了需求时,便将屠刀伸向其他“低劣的”民族,最主要是斯拉夫人。德国人的癖好是残忍的,苏军570万俘虏,战后仅有190万回到祖国,而被俘的盟国军队,只死去了不到一万人。

这一残忍的癖好源于极端种族主义,希特勒公开表示,要消灭苏联,杀尽他们的官员和知识分子,更要大量减少斯拉夫农民的数量,为优秀的民族,通常是为日耳曼人提供生存空间,剩余的斯拉夫人也只配作为奴仆活着。因而苏德战争中,苏联人将会面临一个选项:是打赢战争,活下去;还是作为战俘,死在德国战俘营,或是苏联人自己手里。这个选择并不难决断,于是整个东欧的斯拉夫人,开始加入反抗组织或者游击队。苏军在战败后,首先考虑的也不再是投降,而是如何打游击。

归根到底,其实是德国纳粹的残忍让苏联孤注一掷,这有点类似于中国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和釜底抽薪,不使尽全力反抗最终的结果只能被做成照明灯,这个时候人的反抗潜力是无穷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