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王、越王在苏首次“剑面” 吴王姓“姑苏”?

 手写版 2017-07-04

  吴王余眜剑

  越王勾践剑

  沧桑的青铜器

本报记者 张丫 摄影 王亭川

继2014年“吴钩重辉——苏州博物馆藏吴越青铜兵器特展”、2015年余眜剑特展亮相苏州博物馆之后,昨天下午,2017“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特展”再度重磅推出,百余件吴、越、楚三国青铜器今夏汇聚苏州博物馆,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首次在吴越大地上“会面”,重构“大邦之梦”。

115件吴越楚青铜器亮相

吴王、越王在苏首次“剑面”

本次吴越楚青铜器特展亮相于苏州博物馆地下临展厅和一层争伯春秋厅,展期至9月3日,共汇集国内22家文博单位及苏州博物馆收藏的吴、越、楚青铜器92套115件。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兵戎相见”,有戈、剑、矛、戟等兵器;“礼尚往来”展示的是鼎、缶、敦、簠、尊、盏、匜、盉等青铜礼器;“乐享天籁”,既有曾侯與钟、秦王卑命甬钟等与吴、楚战争密切相关的重要铭文乐器,也有“吴配儿”句鑃、錞于等吴越典型青铜乐器;“工精技良”跟青铜工艺相关,有青铜铸范、嵌错金银铜、同心圆首等,观众可以按单元顺序一一欣赏。

走进地下临展厅,也就是第一单元,一进门就能看到“三剑争辉”的场景,那就是吴王余眜剑、吴王夫差剑和越王勾践剑,这三柄剑皆为重要展品,值得细细鉴赏。夫差剑由苏州博物馆藏,剑身有铭文“攻吴王夫差自作其元用”,铸工精致,历经二千四百余年仍完好如新,无比锋利,是迄今已知几柄吴王夫差剑中最精美完整的一件。而越王勾践剑,湖北省博物馆藏,于1965年在湖北江陵望山I 号墓出土,剑身刻两行八字错金鸟篆铭文“越王鸠浅自作用剑”,“鸠浅”即是勾践。楚越交好,楚惠王之母是勾践之女,楚灭了越,这柄剑或为越人陪嫁品、战利品。吴越之战天下闻名,尤其是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故事也流传甚广,而两人的剑除了多年前在北京展览中“交锋”之外,此次展览是它们首次在吴越大地上会面,颇有意味。

吴王余眜剑铭文故事多

姑苏可能是个姓氏

说到吴王余眜剑,苏州人应该不陌生了,它在2015年苏博的特展上“横空出世”,75字铭文震惊了专家观众,不仅是吴王剑系列中目前所见剑类兵器中铭文最多的一柄,也是集兵器、礼器于一体的罕见珍品。

剑上的两行铭文记载了吴国的三位国君:寿梦、余祭和余眛,还讲到了吴国王位继承制“兄终弟及”。有趣的是,此次展览中,还有两件兵器也提到了“兄终弟及”,那就是皖西博物馆藏的吴王诸樊戈和保利艺术博物馆藏的吴王余祭的一件兵器,诸樊是吴王寿梦长子,余祭为次子,余眜是老三。寿梦最喜欢的是他的第四个儿子季札,生前想传位给他,季札始终避让。寿梦死后,长子诸樊暂代掌国摄事,他让位季札,但季札没有接受。之后“兄终弟及”,二弟余祭、余眜都依次为王,传到季札时,他再次避让,余眜死后其子僚为吴王。

值得说明的是,在吴王诸樊戈的铭文中记载“攻吴王姑發诸樊自作元用”,苏州博物馆副馆长程义表示,这里的“姑發”极有可能就是姑苏的来源。他说,吴有姑苏台、姑苏山,有人认为姑苏台来自于姑苏山,觉得先有台后有山,“姑苏可能就是吴国王室的姓,就像诸暨一样,者旨是他的姓,也就是越的姓。那么姑苏应该就是吴的姓。”

吴越楚的“战争与和平”

看展前先看三国交往年表

在展览中,有一件残破的编钟叫曾侯與钟,此件铜钟为出土8件曾侯與编钟中形体最大的一件。可惜残破严重,仅存局部钟体残片,钟体又铸有阴刻铭文。铭文中记载了“西征南伐”,伐越伐楚的一段历史。另外,还有一件青铜器蔡侯申镈钟,蔡侯申就是蔡昭侯,蔡国国君,伍子胥伐楚跟他有着极大的关系。蔡国原是楚国的附庸国,他去楚国时带去两件皮衣,一件供给楚王,另一件准备自用,没想到被楚王下面的一个大臣看中了,但蔡昭侯不肯给,而后被困楚国三年。后来交了皮衣被放回蔡国,他回国之后就联合晋国伐楚,而晋与吴是联盟,就有了吴国伐楚。又因为蔡昭侯对楚国非常了解,在他的帮助下,吴国很快就把楚国的都城给攻陷了。而蔡昭侯就是这场战争最关键的人物,似乎成了“一件皮衣引发的血战”。

吴越楚作为长江中下游的三大国,在这次的展览中,三国的主要战争人物全部都串连起来了。专家表示,三国有战也有和,在其他几个单元中不难看出,三国青铜器特点的相近,表明他们的文化是一直在相互交流的。程义表示,看这场展览要带点历史的眼光去看,在看展之前最好先看看吴越楚交往年表,以便更好地了解三国之间的“战争与和平”。

本文来源:姑苏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