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史良

 东方亮LE 2017-07-05

已是第一章

一童年

我是江苏常州人,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的家眭。常州足江阄的一个小城,邻近苏州、无锡。南朝梁人丘迟在《与陈伯之书》中所说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就是指的这一片地方。我的幼年生活是在这美丽小城中度过的。

我出生于光绪二十六年(一九〇〇年)。我的祖父和我的外祖父,都是前清的进士。我的父亲由于反对科举制度,故始终没有入考,没有做官,因此我家生活很清苦。我布姊妹八人,全靠父亲以教书的微薄月俸供给,经常吃不饱饭。还记得幼年时,父亲曾以“两袖清风,一窗明月”来形容自己的淡泊生活。我的母亲很能干,是一位贤淑的女性。在我们这样的家庭里做主妇是很不容易的,她每年冬天都竖用大缸腌上一缸咸菜,每天吃饭的口、1候,切它一点就饭吃。个:于营养,那就谈不到了。由于营养很差,孩子们常常有病,但家境贫寒,有时有病也无钱医治。在这个情况下,我的二姐死于浮肿,二:姐死于肺病,七妹死于肿瘤,她们死时都很年轻。

幼年时代,我从自己的家庭和一些穷亲戚那里看到中国人W的苦难,特别是中国农民的苦难。在我们亲戚中,有一些农民,他们的悲惨生活,曾在我的幼稚的心灵上留下深刻印象。我在莖年时期,从父读书。我那时所读的书主要是四书五经,此外则玷诸子百家。我的父亲历史知识很渊博,常给我们讲述历史。他给我们讲过屈原、文天祥、史可法、洪秀全等人的经历。这些民族英雄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的父亲最反对曾国藩,说他助满反汉,是民族罪人。这些,对我n后的思想形成起了很大作用。

我父亲的性格很倔强,也许是受父亲的影响吧,我从小就富于反抗精神。在我还未成年的时候,我的母亲就想把我订亲给一个姓刘的人家。这家很有钱,但我不愿意。在他们把我的生辰八字送给刘家以后,我就蒙头睡觉不吃饭,和父母赌气,父母亲没有办法,只好把生辰八字要回来。我的倔强的性格,在后来的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我到十三岁的时候,才进正式的小学——常州女子师范附小读四年级。为什么到十三岁才念小学呢?原因就在经济问题。在我十三岁那年,大姊开始参加工作,家庭内有了两个生产者,父亲的负担得以减轻。我在小学毕业以后,又考入常州女子师范。这时由于全家经济情况略有好转,我的另外两个姊妹也进了学校。

那时,男女是分校的。男女分校有许多不好的地方,虽然“授受不亲”的观念被打破了,毕竟还存在着封建主义的影响。男女分校也有它的好处,就是它锻炼了女生,免得一切事情都被男同学包办。我在常州女师附小念书的时候,就已经参加了学校的活动。有一次带头闹学潮,赶走了一个不学无术的算术教员,以致被记大过一次,但却获得了同学的拥护。

上拉阅读下一章

二女师学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