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猝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慢羊羊yqh 2017-07-05

温室大棚蔬菜苗期猝倒病是蔬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蔬菜苗期立枯病可危害茄科、瓜类、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等多种作物。那么,猝倒病是什么?有哪些症状?如何防治呢?今天佰佰安全网就着重讲解相关的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

什么是猝倒病?

猝倒病又名卡脖子病、小脚瘟和掉苗等。多从种子发芽到幼苗出土前染病,造成烂种烂芽。幼苗子叶期到2片真叶时最易发病,幼茎基部病斑呈水渍状黄褐色,并很快缢缩成线状,使幼苗或子叶依然青绿而倒折,故称猝倒病。最后腐烂或干枯。在苗床湿度高时,病苗及其附近土壤表面长出一层白色棉絮状菌丝体。

猝倒病的病原

由腐霉属(Pythium)、 疫霉属(Phytophthora)、丝核属(Rhizoctonia)等真菌引起的苗期植物病害。可影响幼苗生长,严重时造成缺苗甚至毁种。 不同种类的真菌引起不同的症状。腐霉属和疫霉属侵染幼苗的茎基部呈水渍状变软,使之迅速萎蔫,最后茎基部呈线状缢缩。有时子叶尚未表现症状即已倒伏,故名猝倒。以瓜类幼苗最常见。

猝倒病的症状是什么?

幼苗大多从茎基部感病(亦有从茎中部感病者),初为水渍状,并很快扩展、溢缩变细如“线”样,病部不变色或呈黄褐色,病势发展迅速,在子叶仍为绿色、萎蔫前即从茎基部(或茎中部)倒伏而贴于床面。苗床湿度大时,病残体及周围床土上可生一层絮状白霉。出苗前染病,引起子叶、幼根及幼茎变褐腐烂,即为烂种或烂芽。病害开始往往仅个别幼苗发病,条件适合时以这些病株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展蔓延,形成一块一块的病区。

猝倒病的发病条件与规律

本病由鞭毛菌亚门真菌瓜果腐霉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可营腐生生活。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到幼苗上,从茎基部侵入。湿度大时,病苗上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病菌虽喜34℃高温(30~36℃),但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在8~9℃低温条件下也可生长,故当苗床温度低,幼苗生长缓慢,再遇高湿,则感病期拉长,特别是在局部有滴水时,很易发生猝倒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