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论语》子罕篇(14---20)

 天高云淡zcg 2017-07-05

第十四章

子欲居九夷(1)。或曰:“陋(2),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注释】

(1)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2)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赏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第十五章

子曰:“吾自卫反鲁(1),然后乐正(2),雅颂(3)各得其所。”

【注释】

(1)自卫反鲁: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冬,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结束了14年游历不定的生活。 
(2)乐正:调整乐曲的篇章。 
(3)雅颂:这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也是指雅乐、颂乐等乐曲名称。

【译文】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到鲁国以后,乐才得到整理,雅乐和颂乐各有适当的安排。”

第十六章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在外事奉公卿,在家孝敬父兄,有丧事不敢不尽力去办,不被酒所困,这些事对我来说有什么困难呢?”

【赏析】

“出则事公卿”,是为国尽忠;“入则事父兄”,是为长辈尽孝。忠与孝是孔子特别强调的两个道德规范。它是对所有人的要求,而孔子本人就是这方面的身体力行者。在这里,孔子说自己已经基本上做到了这几点。

第十七章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第十八章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像好色那样好德的人。”

第十九章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注释】

(1)篑:音kuì,土筐。

【译文】

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赏析】

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这对于立志有所作为的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塑造。

第二十章

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

【译文】

孔子说:“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