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

 xiaotunwh 2017-07-05

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还要父母做什么?

2017-06-29 心理课堂 北京杜威国际教育

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今天继续跟大家分享一篇关于教育的小文章,这篇文章讨论的是父母到底应不应该替孩子做决定,应不应该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相信大家看过之后会有自己的深切感受。本篇文章是从学习的角度来说的,任何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那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要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在一定的阶段是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的。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决定的时候,如果什么都听孩子的,那还要父母干什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应该做的是要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01

“不要和你做朋友”


鲁尼快5岁时,经过慎重考虑,多地走访,我给他报名学跆拳道。小家伙一开始很喜欢,可是,上了两个月后,开始不耐烦了。


一天晚上,他终于说:“妈妈,我今天不想去上课!”“为什么啊?”“我不喜欢练跆拳道!”


对于孩子的这种反应,我早有预料,于是安慰了他两句,然后坚定地告诉他:“今天必须得上!既然报了名,就要坚持下去,妈妈会陪着你的。”


“不去,我就不去!”他继续闹,然后感叹了一句:“大人真幸福,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小孩真不幸福,什么都要听大人的!”


我告诉他:“很多事情你们小孩还不懂,不能做决定,就得听大人的!”


在没有孩子之前,我曾告诉自己:我要成为孩子的朋友,凡事跟他商量,绝不逼他做任何他不想做的事。


然而有了孩子之后,我的想法渐渐变了。


我渐渐发现,父母绝对不可能与孩子成为朋友,尤其是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02

“尊重 ≠ 遵从”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父母越来越“尊重”孩子,常常喊着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口号,要求与孩子平等对话。然而很多时候却是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很多父母口里的“尊重”,变成了“遵从”。


于是,在孩子对舞蹈、音乐、美术等感兴趣的时候,二话不说报了名;孩子学了一段时间不耐烦之后,又遵从孩子的决定,不想学就不学了呗,没事,孩子快乐就好。


“不要逼孩子学他不想学的东西,孩子快乐就好”,这话听上去是对孩子的尊重,实际上却是对孩子的放任,是父母的不负责任。


孩子的学习,自然要尊重其兴趣为前提。但是大部分由兴趣引发的事情,经过一段时期之后,必然会遇到瓶颈,这时候兴趣可能就变成了折磨。


只要坚持下去,折磨过了,兴趣变成了特长,接下去就是享受。这种变成特长之后享受到的乐趣,又会驱动孩子继续深入学习,由此进入良性循环。


然而,以孩子的天性来看,早期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对很多新鲜事物都很容易感兴趣。但要想仅靠兴趣和内驱力让孩子长期对一种事物感兴趣并坚持下来,基本上不可能 。


任何学习必然要经历一个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那么孩子的学习永远只能停留在浅尝辄止的阶段。东学一下西学一下,永远体会不到深层次学习的乐趣,形成恶性循环。



03

“不顺从 ≠ 逼迫”


当然,家长的“逼迫”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不要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俞敏洪的女儿从小学钢琴,七岁时获得了“温哥华少儿钢琴比赛”第一名,八岁时就考了钢琴10级。当时,他太太以为家里就要出一个钢琴家了,于是开始给女儿加量。本来是每星期学习一个半小时钢琴,增加到每星期五个小时。


这使女儿的练琴热情一下子骤减,就在她要放弃的时候,俞敏洪对女儿说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


「宝贝,长大后, 每个人都会有很多孤单的时候。如果那时我和妈妈都不在你身边,如果能有钢琴、音乐陪伴你,你就不会感觉到孤单了,因为你能倾诉。要不要继续,你自己决定,这是老爸对你的一贯原则。」


听完这番话后,她女儿不但没有放弃钢琴,反而更加自觉地练起了钢琴。后来,她的钢琴弹得越来越流畅,而且也开始对其他乐器产生了兴趣。


04

“学习需要父母”


学习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它不仅需要孩子勤奋刻苦,也需要父母的耐心陪伴。


我的一个同事,每周风雨无阻地送女儿去学钢琴。女儿上课,她也跟着记笔记、背乐理。结果,女儿学钢琴10年,考过了钢琴10级,她也跟着学会了弹钢琴。


在学琴的过程中,她女儿也曾有过要放弃的念头,但正是她的这份认真和耐心,才让女儿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了下去,让弹琴成为了女儿最大的爱好。


所以说,真正的教育,跟父母是分不开的。一个优秀的孩子,绝不可能横空出世,其背后必然有着父母付出的无数时间和心血。


作为家长,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但那并不意味着什么都让孩子做决定,因为孩子还没有足够的见识和能力。


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做决定的时候,如果什么都听孩子的,那还要父母干什么?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应该做的是要担起责任,走在前面,成为孩子的引路人。


如果不想让孩子长大后后悔,父母就要承担起责任,在孩子想要放弃某项学习的时候,对他说一声:“孩子,再坚持一下,我陪着你。”


引领孩子走出舒适区,带着孩子走过前面那段不怎么顺利的道路后,他才能体会到付出后收获的喜悦。


这才是给孩子真正的快乐!




「 最后附上一句令我感触很深的话: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文章整理自:教育百师通

家校合育心理课堂开课啦

为了更好地体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杜威国际学校心理老师与众多家长沟通、探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法,为各位家长提供科学的心理学育儿知识,针对具体困惑提供科学合理建议。帮助父母理解孩子行为、思维背后隐藏的心理需要和诉求,改善和提升亲子关系,让孩子获得健康的社会支持系统。同时为了完善学校心理课堂与个体咨询的效果,帮助解决各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具体问题,系统全面了解学生行为根源,给出科学合理建议。

内容

微信课堂

心理老师定期(每周1篇)推送亲子关系、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心理学方面的文章,并有点评和讲解,在不占用家长很多时间的情况下帮助家长快速吸收相关知识。

在线交流

每周二下午周四上午定时与父母在线交流心理老师和家长就青春期孩子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亲子教育等问题进行线上交流和沟通,解答家长疑惑,和家长共同探讨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问题。

方式

     微信群在线文字交流,杜威国际学校心理老师会主动提供讨论话题,话题集中在父母集中关心的与孩子沟通方式方法问题、亲子关系问题、家庭教育方式等。家长也可以提出自己的困惑以及与孩子沟通中的问题,心理老师会给出相关解释和建议。


意义

可以更好地发挥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和不可或缺的作用,改善提升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三观和现实态度,鼓励学生敢于和善于做自己;帮助学生学会觉察、适当表达和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引导学生接纳自己、爱自己,去成为更好的自己,去发展一个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父母、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关系中成长;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引导并鼓励他们去发现、探索和坚持自己真正喜欢和擅长的东西。

课堂时间

每周二下午(2:00—5:00)

周四上午(9:00—12:00)

欢迎广大群众参与进课堂中来,共同探讨教育问题,更好的与孩子沟通交流,改善亲子关系,愿每一个家庭都和和睦睦,幸福美满!

由于杜威家校合育微信群超过100人,已经不能通过微信群二维码扫码直接进入了,以下是我校心理老师助理的微信号,大家可以加助理老师的微信号,由老师统一邀请大家进群,谢谢!

(点击识别图中二维码,由心理助理老师统一邀请大家进群,一起进入讨论课堂)


       这是一档关于心灵成长的课堂,想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全文,关注喜马拉雅电台——杜威国际学校(叶读心理),在这里你可以听到自己潜意识的声音,你可以学会怎么处理和保持关系,你可以更接纳自己更接纳这个世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