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晋名人之刘琨: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金色年华554 2017-07-05

刘琨在当时可算得上一位全能型人才,他集政治家、音乐家、诗人、谋略家与一身。而历史上著名的《枕戈待旦》和《闻鸡起舞》这两则典故也出自于他。

拥有纯正汉氏血统的他,与三国时期的刘备有着共同的先祖,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系出名门皇族后裔。父祖辈也都是当时位高权重的良臣。

但与刘备不同的是,刘琨从小的生长环境要优越很多,父亲对他的教育也是极为重视。族内数人都在各处为官,甚至有些与皇族都沾亲。可以说政治资源丰厚。

西晋名人之刘琨: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年轻时的刘琨英俊潇洒才华横溢,在洛阳城可谓是家喻户晓。与哥哥刘舆一样,也是个喜欢交友的人,经常与人切磋文采饮酒做赋。

兄弟二人同被权臣贾谧纳入“金谷二十四友”当中,成为西晋时期领衔文学界的重要人物。他的诗作大多都慷慨激昂悲哀雄壮,抒发着对犯境之敌无限的愤慨,也有对乱世中横尸遍野的苦难百姓深切的怜悯。

而那一名句“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更是对自己远大志向没能实现最深刻和贴切的描述。

西晋名人之刘琨: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刘琨是个独树一帜的人物。他从不依附于任何人,也从未向任何人低头。无论跟随谁做事他只有一个理念,那就是保家卫国。

当时中原地带已经是千疮百孔满目苍夷,但他始终有着为国献身,力挽狂澜于既倒的信念。他曾在家书中写道,我枕兵戈而入睡,时刻准备着报效祖国。这就是成语“枕戈待旦”的由来。

说到刘琨当然离不开与他情深义重的祖逖,二人互相勉励共同奋进。而他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更是激励了多少有远大志向的人,走向人生的巅峰。

西晋名人之刘琨: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西晋“八王之乱”中的东海王司马越先后击败诸王后,势力逐渐强大独揽西晋朝政。这时的刘琨被他派去北方的并州做刺史。

刘琨知道这一去责任重大,名义上是镇守一方,其实是让他去收拾上一任刺史司马越的烂摊子。

当时的并州地区已经连年遭到匈奴人的攻打和洗劫,甚至在赴任的路上都遭遇敌人的围追堵截。

来到晋阳后的刘琨发现,局势比他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周边各地已经被北方少数民族占据,晋阳城更是残败不堪。

西晋名人之刘琨:胸怀大志却生不逢时,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但此时的刘琨没有因惧怕而退缩,他集中有生力量,完善防御工事,收编各处散落的兵将。数月间,就把晋阳“武装起来”。

他在战场上虽没有打过多少大胜仗,甚至后来因战术失误还丢了城池。但他那种百折不挠,誓死捍卫领土的战斗精神,使他成为了这一时期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这样一位征战沙场的老将,最终没能马革裹尸还,却冤死在了同朝的政治斗争下,让人不免觉得可惜。

虽然他的人生以悲剧收场,但丝毫没有阻挡后世对他这位爱国将领的无限缅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